杜牧写过最有名的5首诗(因一句诗而得名的典范)

古典诗词当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诗人因为某一句诗写得比较好,就因此而得名。比如宋词当中,因为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宋祁得名“红杏尚书”;又比如,因为一句“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蒋捷被誉为“樱桃进士”。

以上案例都来自宋词之中,其实对于唐诗当中也有这样的案例存在。相比宋词更加长于抒情,唐诗当中对于意境的塑造堪称经典,而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唐诗,这个诗人更是因一句诗而得名的典范。

杜牧写过最有名的5首诗(因一句诗而得名的典范)(1)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古诗就是唐代诗人赵嘏(gǔ)的《长安晚秋》。唐代赵嘏描述边塞凌晨景色时,有“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妙句,博得大诗人杜牧吟叹,因而称之为“赵倚楼”。

这首古诗不光第二联14个字写得美,随便哪一句拿出来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杜牧写过最有名的5首诗(因一句诗而得名的典范)(2)

​诗歌一开始写的是长安城内的美景,尤其是深秋之景。“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凄清”不但是作者对当天所看到景色的描绘,更是渲染了一种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这两句是最美的诗句。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虽然只有14个字,但是从视觉和听觉、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剪影。“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杜牧写过最有名的5首诗(因一句诗而得名的典范)(3)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诗句则是从俯视的角度来写美景,现在已经是秋天,菊花似开未开,仪态万分;大池塘里的荷花,只剩下枯荷败叶,让人看到就生出几分愁绪。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得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前六局都是在写长安城内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最后一句连用典故,表达回乡的故国之思。“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杜牧写过最有名的5首诗(因一句诗而得名的典范)(4)

​整首古诗首表达的情感并没有太大新意,但是诗人借景抒情把景物的抒写延伸到了极致。尤其是“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把自己也放到了整个画面的剪影当中,更赋予,这首诗词无穷尽的意境之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