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言诗歌乌丢丢的奇遇(流落异国的泪珠)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今晚的夜很安静,没有虫鸣,没有风吹,没有熟悉的泥土的气息,没有熟悉的家乡的味道,亦没有熟悉的人陪在身边。


十二言诗歌乌丢丢的奇遇(流落异国的泪珠)(1)


静夜

文 | 郭沫若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十二言诗歌乌丢丢的奇遇(流落异国的泪珠)(2)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超现实的宁静的梦的世界,正是这"静"给诗人以遐思的客观环境,反衬出诗人心绪的缭乱。

身处异国,无法回归,纵有千言万语,如何诉说,只有在浓密的海雾中寻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岸边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所以此处是诗人在这里想到在异国海边,会有"对月流珠"的人的幻影,投射出自己眷恋祖国、怀念故乡的心境。


十二言诗歌乌丢丢的奇遇(流落异国的泪珠)(3)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与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是创造社的骨干成员。后又发表诗集《星空》、《恢复》等。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诗文。1949年后,郭沫若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等职。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潮汐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学术专著《石鼓文研究》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