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改造100件:巧手裁缝杨大爷

旧物改造100件:巧手裁缝杨大爷(1)

旧物改造100件:巧手裁缝杨大爷(2)

杨光华做的购物袋

“呀,咱俩的袋子很像啊,这也是杨大爷做的吧?”“是啊,昨天杨大爷送我的,又好看又结实。”

近日,在涧西区重二社区,两名居民偶然相遇,都被对方挎着的袋子吸引,一聊才知道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

杨大爷名叫杨光华,今年87岁,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1995年从中信重工退休后,杨光华想为大家做些事,于是在自家阳台上设了个工作间,重拾裁缝手艺。他特别喜欢旧物利用:把编织袋、旧衣服、布料、伞布等洗干净裁剪好,再缝起来,就做出了轻便结实的购物袋。

近日,记者来到杨大爷家一探究竟。一进门,杨大爷的一身装扮吸引了众人――头上戴着一顶帽子,脖子上套着一个脖枕,一看都是手工制作的。杨大爷精神很好,兴致勃勃地介绍起自己的“行头”:“这些都是用收集来的旧布料做的,帽子很软和,不用了随手往兜里一揣,再戴也不变形;脖枕里填充的都是旧衣服,也很舒服。”杨大爷将帽子摘下来递给记者,只见剪裁细致、针脚匀实。

在阳台上的工作间,杨光华拿出放在箱子里的各种购物袋,一一向记者说出它们的“故事”。

“白天晚上都在缝。”杨光华的老伴儿埋怨他做针线活儿“着了迷”。杨光华笑着说:“锻炼锻炼挺好,我这么大岁数还能纫针呢!”

杨光华说,逛超市时看到扔在一边的大米、豆子包装袋,他就捡起来带回家;发现许多被人丢弃的雨伞只是伞杆坏了,伞面没破,觉得可惜,也带回家……经过“试验”,杨光华发现编织袋、伞面做成的购物袋很好,于是“批量生产”后送给邻居,大家用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结实耐用,好洗,方便携带还防水。如今,他做的袋子已经成了社区四季“流行款”。

“现在大家基本上不用塑料袋了。”居民韩阿姨说,杨光华做袋子、送袋子都十分用心,不经意间向居民宣传了低碳生活方式,他也成了社区居民学习的榜样。

除了针线活儿,杨光华的木匠手艺也非常好,他曾经利用别人扔掉的废木料,制作了30多个小板凳,放在小区院内供邻居们使用;还曾用旧衣服做成30多把拖把,送给公交调度室工作人员打扫卫生使用。20多年来,杨光华没数过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东西,可是自家并没留多少。

“勤俭节约是咱们的好传统,我7岁就成了孤儿,是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才,我希望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这份恩情。”杨光华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硕 通讯员 李元榕 文/图)

(来源:洛阳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