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

提及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世人脑海里面率先闪现的便是那位弃医从文后以尖锐笔锋为武器投身于革命事业的鲁迅先生,面对黑暗反动势力的威逼利诱,心存大义的他始终不屈不挠,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一方阵地。

鲁迅先生留存至今的佳作不计其数,《野草》这一散文诗集中有一首名为《秋夜》的诗部分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当中。

其中,描写了两株枣树同夜空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的形象的那句“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一直饱受争议。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1)

文坛先声鲁迅

欲知一事其中深意如何,必要先行捋顺此事前后来龙去脉再做思考;而要探讨鲁迅先生为何会写出“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这样重复怪诞的散文诗句,那必然要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特征和创作背景。

首先,鲁迅先生原名为周树人,从出生上来看,生于清末民初浙江绍兴城内周氏一族中的鲁迅先生在十几岁时家中便有条件可供其上私塾,仅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幼时家境是颇为殷实的。

当时的绍兴周家是在当地颇有渊源的世家大户,在当时那个末代混乱的局势中,同龄人尚且艰难求生存养家糊口时,衣食无忧的鲁迅先生可以全无后顾之忧地专心学术了,这无疑为其后来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2)

在平安无虞地度过了快乐富有的童年时光后,少年鲁迅在经历了祖父下狱和父亲重病后饱尝家道中落的颓丧,昔日富庶无双的贵公子一朝沦为丧家之犬。

有道是:人穷亲戚断,往日与鲁迅一脉较为要好的同族长辈见其家道中落,非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雪上加霜。对于缺乏成年男性的孤儿寡母多加排挤,饱尝人情冷暖的少年鲁迅倍感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短短时间内强大的落差感给少年鲁迅的心中埋下了一颗自立自强的种子,这枚种子也将在其后来的文学生涯中逐渐生长为极具战斗精神的坚韧枣树。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3)

先生笔下的两棵枣树

从小酷爱读书的鲁迅先生在家道中落后更加奋力求学,后来,他与二位友人漂洋过海赴日公费留学,受到父亲当年重病无医的惨况影响,当时的青年鲁迅认为学成医术便可以回国救助深陷病痛苦难之中的国人。

虽然鲁迅先生当时肩负救国救民的重担于仙台学习医学相关知识,但其实酷爱文学的他时刻未曾放弃对于哲学文艺的研究。

后来,亲眼目睹了战争教育片中各种惨况的鲁迅先生才恍然大悟:比起救治身体之痛,拯救人民愚昧的心理更为必要;比起医人,唤醒国人麻木的思想才是当务之急。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4)

在此背景之下,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以文字为阵地,通过尖利的笔锋屡屡著作发表,以极具讽刺意味的话术期望救治广大国人的思想于愚昧麻木之中。

多年后,凝结鲁迅先生反抗精神的散文诗集《野草》横空问世,此诗集一经出版迅速引发热议。其中,在诗集的开篇《秋夜》一诗之首,有一句至今仍然引发争议不断的诗文,即“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这句诗无论在当时社会还是今时今日,都难免被一些文学评论家打上“错句”“无病呻吟”的标签,但是仔细想想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然。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5)

要知道,别说是堂堂大文豪,就算是我们普通人写完一篇稿件也肯定是要反复通读小心斟酌用词的,所以鲁迅先生犯写错字错句这样低级错误的嫌疑尽可排除了,他如此安排自有深意。

不同的年代背景造就不同的文学产物,细想:这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表达的字面意思无非是自家园中的两株树都是枣树,但若是直接这样表达便是只平淡述景,却无抒情了。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6)

鲁迅先生的草稿之中也定然有这样设想过,但是若把两株都是枣树的表达改为“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涵义便大不相同,初看略显赘余,但细品便可想象出千千万万同鲁迅先生一样的民主革命战士前赴后继的身影。

即使一人倒下仍有数万万同胞奋起抗争,借院前枣树直抒胸臆,寄情于景之余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颇具韧性的枣树形象赞誉如枣树般坚韧不屈的人们顽强抗争的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借此鼓舞广大人民战士的革命信心。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7)

韩寒的见解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所接受教育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个人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人对整个世界的观点不同,最终,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

所以即使同为作家,因为所处年代不同,心境与情感不在同一空间内的韩寒与鲁迅先生的想法大相径庭也在情理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单元,身为自由个体的每个人在合法的范围内都享有言论自由权。

出生于和平发展新时代的韩寒代表着新时代青年的新型思想浪潮,恃才放旷的少年作家韩寒高一退学专职于写作事业,正是得益于鲁迅先生等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才为后辈打造了如此宽松自由的操作环境。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8)

而这位80后天才作家韩寒曾对“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一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表示可能什么意思都没有,因为不知其意所以不敢断定。

鲁迅先生当年于散文诗集《野草》的首篇《秋夜》一诗中写出百年来饱受争议的神来之笔“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表达的是如枣树一般坚韧不拔的民主革命战士不畏黑暗恶势力、敢于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

鲁迅的一颗是枣树(鲁迅为何要写一株是枣树)(9)

而数十年后诞生的新生代天才作家韩寒则认为可能没什么深意,二人所处的迥然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文风和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鲁迅先生当年在黑暗势力打压的夹缝中创作只能多加含蓄暗喻,而相较于此,在和平发展时期大显身手的作家韩寒则不必如此谨小慎微,所以无法共情也可以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