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火神山总建筑面积(凭火神山惊艳世界)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突袭武汉1月23日,武汉宣布航班、火车、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地铁、轮渡等全部交通暂停运营,开始了长达76天的封城为应对汹涌而来的疫情,1月25日,决定建设武汉雷神山医院从1月26日开始建设,到2月6日启动验收并投入使用,十天十夜,一个规模宏大、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医院在雷神山平地崛起,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武汉火神山总建筑面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武汉火神山总建筑面积(凭火神山惊艳世界)

武汉火神山总建筑面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突袭武汉。1月23日,武汉宣布航班、火车、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地铁、轮渡等全部交通暂停运营,开始了长达76天的封城。为应对汹涌而来的疫情,1月25日,决定建设武汉雷神山医院。从1月26日开始建设,到2月6日启动验收并投入使用,十天十夜,一个规模宏大、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医院在雷神山平地崛起,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

雷神山医院令人惊叹的建成速度背后有哪些秘诀?除了高效有力、指挥得当的决策团队,业务熟练、配合默契,并且具备高度奉献精神的建设队伍,一个专为设计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设计云平台同样功不可没。正是通过这个云平台,数百名设计人员在线上无阻碍地共享文件,协同设计,才能在24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60个小时内敲定施工图纸,有力保障了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的迅速推进。

新基建的威力,在武汉的抗疫战斗中,牛刀小试,便惊艳了世界。

交通是智慧城市的命门所在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历来的城市设计,不少都秉持着交通先行的理念。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数量爆发式增长,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好在,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基建的加持下,传统城市正在悄然向智慧城市进化。

武汉,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便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之所以能被国家确定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与交通的便利密不可分。因此,城市交通对于武汉,尤为重要,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命门"一点都不为过。

2020年12月,《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炉,明确提出了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多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标。而这其中,通过整合交通、物流以及市政设施等多维度的交通大数据资源,提高城市智慧交通水平,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华为、腾讯等一众互联网头部企业也看到了这一趋势,在智慧交通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京东科技也在积极布局智能交通,基于京东城市时空数据引擎(JD iCity JUST)以及时空智能引擎( JD iCity FAST),叠加场站流量预测、聚合出行推荐、区域人流流转、客流-运力时空模型,结合现有传感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及时空数据挖掘,打造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监管系统,实现精准交通感知、场站司乘高效交接、多场景多渠道的无感支付,有效管控交通枢纽运力,实现交通枢纽的一体化管理及调度,为政府、公众、企业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京东科技参与的北京大兴机场智能交通枢纽项目

武汉发展新基建的三大优势

不止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设早已涉及教育、医疗、社区治理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智慧城市发挥了极大作用。

作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武汉被按下"暂停键"长达76天。但是,危机之下往往蕴藏着机遇。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催化剂。4月8日,武汉解封,新基建为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武汉在新基建领域有多项优势。

首先是政策利好。为了将疫情对武汉的冲击降到最低,国家层面明确表示,要加强对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政策支持,在财税、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适当倾斜。而推进新基建,将成为疫情过后武汉激发发展活力,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当前,武汉正积极抓住政策利好,加快实施一批新基建重点项目。

其次是武汉底子好。2020年底,武汉5G基站数量超过2万个。以中国信科等企业为核心,5G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目前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就在武汉。此外,武汉已有2000多家企业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工业智能制造能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华为、腾讯、小米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也在深度融入武汉。

第三是智力资源丰厚,后劲充足。武汉拥有80多所高校,在国内仅次于北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实力强悍。在校大学生数量超百万,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10个武汉人中就有一位在校大学生。另外,武汉还拥有100多所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相当数量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都为武汉发展新基建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随"新基建"起舞,武汉还需要做好这几点

尽管武汉在新基建领域有多项优势,但是新基建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武汉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在新基建大潮中随"新"起舞,武汉还需要做好这几点。

首先是要有科学、人性的规划。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之前,必须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智慧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技术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但是在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很多地方"买椟还珠",把技术作为主导。好像把拿出一套技术含量很高的解决方案,就可以迅速建成智慧城市,这明显是一种误解。智慧城市规划的制定者应充分听取本地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诉求,让技术为人的需求服务,如此才能制定出既符合科学规律又充满人性关怀的规划,为城市的智慧化铺平道路。

其次要把规划落到实处。目前,武汉已经发布了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未来三年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做了科学的规划。规划做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看怎么落实。武汉首先要做的是确定重点项目目录,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来快速推进新基建建设。

其次,"新老基建"要同步推进。新基建如火如荼,并不意味着老基建不再重要。尤其对于老基建领域的短板,如冷链物流、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等,还是要继续补齐,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智慧城市##武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京东科技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