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

那些书法家们~第481篇

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他虽著作等身,只能到第二种境界!

文/卢秀辉

北宋靖康元年,王禀父子抗金死于山西并州,幸赖王府忠厚老仆护送王禀之幼孙王沆,从山东青州铜川一路乞讨南下,栖居于临安盐官长平乡,结草为庐。高宗赵构迁都临安后,嘉其忠节,追封王禀为安化郡王,谥忠壮;子王荀勅赠右武大夫、恩州剌史;召其孙王沆袭封安化郡王,赐第盐官。此是汴京王家,迁居海宁盐官的因由。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1)

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早年考中秀才,曾在溧阳县署当过幕僚,因父丧归家,在盐官开设洋杂货店。王乃誉虽不甘于经商,但是,现实在那里,他必须养家活口。他只好在经商之余,治学以宽慰自己。他对诗文、书画、篆刻都有研究,并擅长画山水。著有《游目录》10卷、《画粕》3册、《娱庐诗集》2卷、《古钱考》3册、《竹西卧游录》、《画石》、《题画诗》等。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2)

王国维四岁时,母亲凌夫人就亡故了,他的叔祖母照顾他和姐姐蕴玉的生活。王家经商,经济条件尚好。王国维七岁时,入邻塾就读,先后从师潘紫贵、陈寿田先生,更得力于博学的父亲王乃誉。王国维十岁时,全家迁居城内西南隅周家兜新宅。光绪十八年,王国维中秀才入州学学习。两年后,考入杭州崇文书院。王国维对史学、校勘、考据之学及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甲午战争后,西学东渐,王国维接触到新的文化和思想,对新学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家境不允许他外出游学。光绪二十一年,父亲让王国维与莫氏成婚。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3)

光绪二十三年,他在同邑陈枚肃家任塾师,父亲知道他向往出国留学,请人推荐他进入留洋学堂,而终不能如愿。来年正月,父亲王乃誉亲自陪送王国维踏上了赴上海求学的航程。抵沪后,王国维入《时务报》馆。《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梁启超为主笔,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二月,王国维入罗振玉所办东文学社,认识了罗振玉,不管对罗振玉如何评价,一个不争的事实:罗振玉成就了王国维。罗振玉庞大的资金源,庞大的出版机构,乃至庞大的私人图书馆,都是成就王国维的必要条件。这一年的事情太多,戊戌变法,六君子遇害。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4)

1900年,王国维一心想赴日本留学,在罗振玉的资助下及东文学社藤田、田岗两位日本教师的帮助下,终于,王国维在12月成行,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来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王国维因病由东京回国,返家养病。病好后,在罗振玉的邀请下,赴武昌农务学堂任译授。时罗振玉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王国维的编译工作,是从在东文学社开始的,留学日本后,他在罗振玉办的《教育世界》上发表了大量的译作,成为该刊的主笔和代主编。王国维介绍了大量近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的先进思想。他向国人介绍了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等。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5)

1908年1、2月间,王国维太太莫氏病故。3月,娶继室潘夫人。4月,携眷北上,赁屋于北京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日本,侨居四年有余,全家生活完全靠罗振玉资助。在这期间,王国维静下心来,徜徉在罗振玉的书城里,安心做学问,研究方向转向经史、小学。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什么都不管,开始研究甲骨文字,并顺便研究戏曲,著有《宋元戏曲考》,还编定了诗集《壬癸集》。他自述这一时期,“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潜心研究国学,在甲骨学、敦煌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王国维、罗振玉国学大师的地位。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6)

四年后,在同乡邹安的邀请下,王国维离开日本的“象牙塔”,返回沪上,为英国人哈同主编《学术丛编》杂志。1919年春,罗振玉携家人离开日本回国,与王国维在上海再度相聚。5月,罗振玉第三女罗孝纯许配给王国维长子王潜明,俩人在上海结婚,罗振玉和王国维两家结成了亲家。此时的两家,还是罗振玉在付出,罗振玉对王国维不但是用心良苦,更是倾力而助。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7)

1921年年初,马衡再次致书王国维,邀请他出任北大文科教授,为王国维所拒。直到第二年,王国维才允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通讯导师。1923年春,王国维经升允推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4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故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相约罗振玉等前清遗老准备投金水河殉清,被家人得知而劝了下来。胡适、顾颉刚等人见王国维“官”是没的做了,故推荐他担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王国维仅肯答应出任教职,讲授《古史新证》及《说文》、《尚书》。1925年2月,清华筹办研究院,拟聘王国维为导师。王国维在请示溥仪同意后,方才答应就任。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8)

1926年9月26日,王国维长子潜明在上海病逝,享年28岁。潜明病危时,王国维亲赴上海,直到丧事处理完毕,才于10月13日离沪北返。返程中,王维国途经天津,特意留了下来,想与亲家罗振玉见面,由于家庭细故,罗王两人发生矛盾,罗振玉没有见他。10月24日,王国维致书罗振玉,告知他已将亡儿的包括抚恤金在内的全部遗款共洋银三千元全部汇到了罗家,"求公代为令媛经理"。此信还没有到天津,王国维即于10月25日接到罗振玉的手书,其中有王国维长媳的声明"不用一钱"。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9)

两家前面有了矛盾,为亡儿的遗款又各在赌气,王国维在给罗振玉的信中说:“亡儿与令媛结婚已逾八年,其间恩义未尝不笃,即令不满于舅姑,当无不满于其所夫之理,何以于其遗款如此之拒绝。若云退让,则正让其所不当让。以当受者而不受,又何以处不当受者?是蔑视他人人格也。蔑视他人人格,于自己人格亦复有损。"王国维已经将事情上升到人格,可见头大气恼。11月11日,罗给王复函:"此款既由弟代管,拟以二千元贮蓄,为嗣子异日长大婚学费,余千元别有处置之法,以心安理得为归,不负公所托也。"12月2日,罗振玉最后一次致书王国维:“弟与公交垂三十年,方公在沪上混豫章于凡材之中,弟独重公才秀,亦曾有一日披荆去棘之劳。此三十年中大半所至必偕,论学无间,而根本实有不同之点。圣人之道贵乎中庸,然在圣人已叹为不可能,知非偏于彼即偏于此。弟为人偏于博爱近墨,公偏于自爱近杨,此不能讳者也。至小女则完全立于无过之地,不仅无过,弟尚嘉其知义守信,合圣人所谓夫妇所能,与尊见恰得其反。"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10)

从罗振玉信中的语气,明显王家有亏于长媳,娘家父亲气不过,说了两句。王国维接到罗振玉的信后,一定很难过。儿子死于青春年少,又是前妻长子;儿媳新寡,守寡应该守在婆家,现在竟归娘家,于王家是个很丢人的事情。是后母不容还是另有他情;刚失儿子,孙子又被寡媳带走,王家不能容媳,竟也不能容孙;和罗振玉三十年的交情,就此终止。况且,罗振玉一直不停的资助王国维,就王国维来讲,丢了这份交情,如何对人?有此四失,王国维怎么能够不伤心?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11)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早起,盥洗完毕后,至饭厅早餐,餐后至书房小坐,又至办公室,准备给学生评定成绩。试卷、文章竟未带,又打发听差去家中取。卷稿到后,王国维做了评定。王国维又和研究院办公处的侯厚培论及招生事。忽,欲借洋二元,侯给了五元。王国维出办公室,雇人力车,去颐和园。到后,步自鱼藻轩坐下,掏烟,吸完,已经是11时左右,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昆明湖自沉,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颐和园。事后,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遗书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谁辱他?7日,罗振玉来京为其经营丧事,16日举办悼祭。8月14日,安葬于清华园东二里许西柳村七间房之原。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12)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到三种境界,由明确目标与方向说起;到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才能事有成;到最后的豁然贯通的至高境界。如王国维学问者都不能豁然贯通,他一生著作有六十余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他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王国维的书法,纯粹文人派头。所作以行书、行楷为主,而且以中小楷字居多。他是为了写作而写字,不是为写字而写字。一边为文,一边书写,淡泊流于字里行间,流于空气。从淡泊中可见他的书法在法度上的严谨,以及重心明确,确实是高手所为。他的书法气清质朴,线条富于变化,使字有了节奏的动感,下笔更能入纸扎实。王国维书法,点划交代清楚,墨色时浓时淡,不失沉实。实处又显空灵,空灵更见闲散。王国维书法富有想象力,与文稿内容相得益彰。他的书法,于晋韵唐法中很见功夫,所蕴含的中和之境与儒雅之美,有机的得到了融合,使他的书法颇具大家风范。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王国维说三种境界(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13)

卢秀辉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