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

说起厦门人们马上会想到鼓浪屿,因为它除了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外,更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是文艺和浪漫的圣地。因为这里地处大海之滨,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艺氛围。其实在武汉也有一个地方,她的历史底蕴和文艺程度丝毫不比鼓浪屿差,这就是被誉为"武汉的鼓浪屿一一昙华林"。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古街的道路,去感受这具有历史底蕴和文艺氛围的地方。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

一、昙华林简介

1、昙华林的地理位置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6)

2、昙华林的文化氛围

  在武昌主干道中山路与友谊大道分界点的省中医院凤凰山门诊大楼傍,有一条不起眼仅有两车道的马路,这就是昙华林路。沿道路向里走一、二百米就是有名的昙华林了。沿路有几座反映过去老武昌城的铜雕,接近核心区前是新建的昙华林人文小镇。沿路可看到有昙华公书林、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仁齐医院旧址等。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7)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8)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9)

昙华林素有“活的武汉近代史书”的美誉,武昌区提出建设昙华林艺术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总面积104公顷,文化底蕴丰富,分布着优秀历史建筑和遗迹52处。目前,许多知名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已入驻昙华林艺术村。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0)

二、昙华林的历史

1、昙华林的历史

  据了解,古代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1)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有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2)

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3)

2、历史名人与昙华林

  由于昙华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自清末以来一直是名人聚集的地方。今天行走在昙华林,就如同穿越历史,是一次与历史名人的约会。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4)

林则徐与张之洞在这里来过,踩在脚下的石板,陈独秀和老舍也曾踩过。郭沫若曾有兴致考证昙华林的由来,但繁忙的工作与爱情让他只是浅尝辄止。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5)

在昙华林里拂着你脸面的微风,也曾拂过刘静庵、黄吉亭、胡兰亭的脸。从一条麻石小巷走进去,幽深而弯曲的,走进去,就不知道会从哪里走出来。也不知道对面低头走过的那位是不是刚才在转角里的惊鸿一瞥。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6)

三、昙华林的传说和故事

1、昙华林名字的由来

昙华林一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是民间传说与花有关。相传旧时昙华林居民家家户户喜爱种植昙花,聚而成林,古时花、华两字可通用,便把这条街叫昙华林了。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7)

二是传说清时这里居民家家喜欢种花,一坛一花,自然成林,因"坛"与"昙"发音相同,加之"昙"字更具有神秘感,后来“坛”转化为“昙”,称为昙华林。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8)

三是佛门说法昙华林一名来源于“优昙婆罗花”,为梵语Udumbara的译名。意思为灵瑞花、空气花。佛教故事中称此花为“仙间极品之花”,三千年才开一次,每当花开时,就是金轮法王(佛)出世的时候。佛经中也有“昙华”一词。而“林”,即“丛林”,指修行僧人居住的地方。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19)

郭沫若在《洪坡曲·昙华林》一书中也认为昙华林一名的来历与佛教有关。1938年郭老在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时,看到当年的螃蟹岬山麓上有一些残存佛教建筑,他认为昙华林一名与此有关。应该说郭沫若老先生的眼光是非常厉害的。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0)

2013年,武昌区在建设“昙华林街区历史陈列馆”时,委托华师大严昌洪教授及几位专家编写陈列大纲。在编写过程中他们从《湖北文征》中查到清同治三年武昌府名人刘溱写的《重游昙花林小记》一文。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1)

文中记载,昙花林为一百年寺庙,环境优美,香火旺盛,小时其父曾带他到寺庙拜见方丈。十五年后,他携儿子再访昙华林,却发现百年寺庙和贡院一起已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故严昌洪教授推断:“昙华林”地名是因寺得名(古时花、华通用)。这和郭沫若先生的猜测刚好吻合。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2)

三种说法中,“因寺得名”最为可信。有人曾经分析过一张1895年文华书院的老照片,其背景是螃蟹岬,只见山麓上可见残存的类似古庙的建筑。而昙华林一名在官方的清同治年《江夏县志》中也有记载:“丰备仓在县城北昙华林,道光十九年总督林则徐建。”“龙王闸在昙华林”。这是目前发现的官方最早有关昙华林地名的文献记载。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3)

2、昙华林的故事

昙华林位于凤凰山和螃蟹岬之间,两山历史悠久,均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燕山运动,属于同一山系。公元229年,曹操、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也正寻找时机登位。手下百官中有聪慧者上书称:近日江夏城北山上有凤凰来集,呈黄龙凤凰并现的祥瑞之兆,力劝孙权登上皇位。孙权知道此时三分天下已定,于是在武昌(今鄂城)欣然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吴”,改年号“黄龙”,并取东龙西凤之说,以今得胜桥为界,东曰黄龙山,西曰凤凰山以此作为吴国的龙脉所在。黄龙山就是今天的螃蟹岬。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4)

元末,陈友谅以武昌为国都建立大汉政权,与朱元璋争天下,大战鄱阳湖,兵败而亡。朱元璋继而领兵攻打武昌城,在螃蟹岬架炮轰蛇山,在此地留下“鼓架坡”和“炮架山”两处地名。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后,派刘伯温到武昌城查勘,发现武昌的确有王者之气,而龙脉就在螃蟹岬。为防后患,于是在修筑武昌城时城墙跨山而筑,将一部分切在城外,借此斩断龙脉,破坏武昌的王气。武昌的老百姓因此流传此段城墙“城内九分,城外一分,龙头在外”之说。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5)

宋代,在凤凰山南麓建有州学,明清在此建有两湖贡院,昙华林南边有一条小巷“太平试馆”,明清两朝就是两湖士子赴贡院考举人的备考之地,因而凤凰山还是武昌的文脉所在。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6)

清朝中叶,昙华林一带还是武昌佛、道文化的兴盛之地。位于螃蟹岬东段南麓的“昙华林寺”兴建于清朝初年,是一座环境幽静、香火旺盛的百年古寺,清同治年武昌府教授刘溱在《重游昙华林小纪》中描写到:刚到山麓则见“雾市绝尘,烟岚枕郭,鸟声破午,云净天高,花香压衣,石细路古。去寺半里许,微闻斋鱼发声,铜鸟啸凤,经声出幢,松阴帀地(帀音Za,遮盖的意思),早已尘氛顿释,道味默生矣。”可惜百年古寺毁于战火。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7)

位于花园山南的“崇文律寺”是我国汉传佛教少有的大型律宗佛寺之一,创建于明朝初年,曾与武昌的宝通寺、莲溪寺、归元寺并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在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武汉地区,三次攻占武昌城。太平军号称信奉天主教,其它宗教一律视为异端邪说,加以摧毁,因而武昌城内,特别是昙华林一带的道观寺庙尽毁。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8)

1862年汉口开埠后,洋人向清政府要求征地建教堂,开始当地政府不同意,城内老百姓也非常抵制,后来实在顶不住了,刚好城东北昙华林一带累经战火蹂躏,荒芜一片,于是便同意他们在昙华林购买土地修建教堂、医院、学校,随后这里便成了西方宗教的入侵武汉的集聚之地。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29)

美国圣公会、英国伦敦会、瑞典行道会、意大利圣方济各会等国势力强大的宗教组织,都选择这里修建教堂、医院、学校,传播教义和西方文化。一时间昙华林有了“小租界”之称。像昙华林这样在一平方公里内有这么多国家的教会密集修建30余所教堂、医院、学校及慈善机构,这在全国也仅有昙华林这一处。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0)

四、昙华林的历史建筑

昙华林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体现。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1)

1、昙华林的民国建筑

民国时期中国建筑融入了西方特色,更加包容扩大,形式简约,造型典雅。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新民族主义建筑,而这三种建筑形式也同时出现在昙华林的建筑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仁济医院和徐源泉别墅和融园(花园山牧师楼)等。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2)

仁济医院: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3)

徐源泉别墅:该别墅位于昙华林141号(公认的徐源泉公馆坐落在武汉新洲,并非此别墅),现存三栋建筑,建造于1930年前后,甲栋为西式(法国别墅)风格双层建筑,乙栋为中式风格单层建筑,丙栋为中式砖混结构庭堂建筑,半山有琉璃瓦六角亭。三处建筑保护较好。三栋建筑皆为徐源泉当年的房产。文革前为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用房,现为武警医院家属住房。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4)

花园山牧师楼:建于1920年,是瑞典主任牧师(神父)的府邸。外廊及对称式建筑风格充满了北欧风情的古朴、浪漫与典雅。如今被改造成为一间咖啡馆,冠名“融园”。这里历史的厚重气息和时代的浪漫情调融为一体,深得众多时尚雅士的青睐。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5)

2、昙华林的欧式建筑

在昙华林除了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外,还有许多欧式建筑。昙华林的欧式建筑以北欧建筑和哥特式宗教建筑为主。主要代表建筑有瑞典教区的北欧建筑和花园山的宗教建筑以及位于戈甲营44号的崇真堂等。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6)

瑞典教区的北欧建筑:在凤凰山下,穿过一座中式门牌坊,一组北欧风格建筑群次第展开。5栋建筑依山就势而建,格局灵活、环境优雅,这里就是瑞典教区旧址。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1890年,是瑞典神职人员、瑞典驻武昌领事馆(当时武昌惟一的外国领事馆)人员住宅区。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7)

花园山天主教教区的宗教建筑:该教区为意大利、英国天主教区,位于昙华林街中部以南的花园山山顶上,是所有昙华林历史遗迹中面积最大的,同时存留建筑物最多的文物区。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8)

目前共有四座宗教建筑物:一是位于湖北中医院内西边的嘉诺撒小教堂,建于1888年;二是1880年有意大利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楼;三是花园山天主堂,1891年修建,据说同武汉市上海路的天主堂为姊妹堂;四是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现为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39)

崇真堂

位于戈甲营44号,是由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牧师于1864年兴建的,它是外国列强在武昌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该教堂经过维修保存。该教堂主体是一座平面拉丁十字形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可以同时容纳600人做礼拜。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0)

崇真堂的兴建,象征着基督教(新教)传入武昌的历史开端。如今,杨格非牧师在武汉兴建的教堂除了崇真堂外,其他的都消失了,崇真堂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突出。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1)

昙华林这条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的百年古街,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2)

五、昙华林的价值

1、昙华林的文物价值

昙华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第一:它可以看作是武汉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开埠以来的文化历程。首先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武汉的渗透。1865年兴建的基督教教堂——祟真堂是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很有文物价值。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这里都有过不可忘记的辉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址,就是珍惜历史。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3)

第二,这是武汉三镇的个性魅力之一。昙华林的许多西洋建筑、名人别墅,还有古老的街巷,具有难以名状的美。它让人思念历史,缅怀先辈,感受传统民俗与民情的温馨。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4)

我们应当主张将这个街区整个保护起来。做一个规划尽量地恢复原貌。将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区、一个武汉历史博物馆、一个旅游胜地。在合适的地方可以建一些与这里有的历史名人的雕塑。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5)

2、昙华林的文化价值

昙华林,是历史留给城市的不可多得的一宗文化遗产。

昙华林自然文化:历史上,昙华林街区有“一湖三山”之说,即北临沙湖,西靠凤凰山,怀抱花园山和螃蟹岬。现存的历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或散布于三座山体之间,营造了自然宜人的氛围。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6)

昙华林古城文化:武昌老城墙沿螃蟹岬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构成了独特的古城文化,螃蟹岬还有当年炮台遗迹、城墙遗迹和正卫衙门遗址。特别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筑群,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地,政要名人故居、公馆、寓所等建筑,赋予了古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纪念价值。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7)

昙华林宗教文化:古代的昙华林就是因为佛教、道教的兴盛而得名。到了近代的1861年,外国宗教渗入昙华林,开始文化殖民,逐步形成了以花园山为主的意大利教区,以戈甲营为主的英国教区,以螃蟹岬为主的瑞典教区和以昙华林正街为主的美国教区。众多的教会(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传至昙华林,留下了具有明显“中西交融”特征的宗教建筑,是当时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见证。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8)

昙华林教育文化:汉口开埠以来,以张之洞为首的湖北执政者在昙华林兴办新式中、小学堂达10所之多。外国教会学校也在此择地而建,包括西式医院在内达8所之多。中国学堂和西方教会学校隔街相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合璧的学校建筑,形成了以教育为特色的街区文化。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49)

昙华林建筑文化:昙华林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体现。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0)

昙华林街巷文化:大部分名人故居、公馆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分布于昙华林正街、戈甲营、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南麓的建筑密集地带,见证了各阶层当时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反映了历史街巷的结构形态和基本骨架,形成了昙华林颇具特色的古韵街巷建筑文化。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1)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2)

3、昙华林的旅游价值

昙华林不仅是武汉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之一,也是一条静静坐落在武汉闹市中的安静小街。这里各式各样的咖啡小屋和品种繁多的特色小店,等着你进去一坐一逛。这里的小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装修,比如有名的鲜花饼店,独具特色的咖啡馆,创新的热干面馆等等。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3)

昙华林一带不仅有花园,还有不少种花、卖花的人家,加上这里的文化设施和民国小镇风光和免费参观,绝对是市民、游客了解历史、放松心情的理想去处。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4)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5)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6)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7)

广州中山鼓浪屿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5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