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十寒和一曝十寒有什么区别(冬阳一寸值千金)

进入农历十月,天气明显冷了不少。立冬过后,日照时间继续缩短,大地获得太阳辐射量也越来越少,所以此时大地上阳气衰弱,阴冷之气强盛。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也开始显得倦怠,这也是顺应大自然“冬藏”的规律。不过此时也正是人体“补阳”的好时段,老人说“冬阳一寸值千金,三时冬阳四时温”,为啥这样说?“三时冬阳”分别指啥时间呢?

1·春夏秋冬,阴阳互转

自然界四季的轮换过程,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引发大地上阴阳之气的相互转换,这种转换产生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

一暴十寒和一曝十寒有什么区别(冬阳一寸值千金)(1)

立春节气是春季的开始,此时冬水之力衰弱,春木慢慢强盛。随着日照时间的增加,大地上阳气逐渐强大,万物感其阳而生。所以立春三候是:春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线。随着直射点向北回归线迁移,大地上阳气随之不断壮大、阴气不断衰退。夏至时,大地阳气到达顶峰,万物呈现快速生长的状态,生物处于高速繁衍之时。

从夏至到秋分,是夏火入未土生秋金的过程,也是大地阳极生阴,阴气不断生长的过程,所以秋分三候是: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雷是“阳之声”,阳气衰而雷收声,虫子感其阴而藏于地下,阳气不足降雨减少也导致了江河水位下降。

寒露节气,秋金入戌土生壬水,阴气强于阳气,此时草木黄落,万物萧条。《素问》中说:火为阳,水为阴。冬至时阴气到达顶点,天气也寒冷异常。

一暴十寒和一曝十寒有什么区别(冬阳一寸值千金)(2)

《中藏经》中说: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墓。自然万物的生、长、衰、灭的过程,就是阳气运动、由盛到衰的过程。

2·天人一体,向阳而生

《素问》中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人与自然本是一体,所以人的生老病衰过程,也是阳气运动盛衰的过程。人体之阳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之阳,一种是后天之阳。先天之阳受之于父母,后天之阳则由胃脾运化而成。

人之初生,体内元阳之气强盛,而脾胃娇弱,后天之阳不足,体内阴气强盛,所以抵御外邪的能力很弱,特别容易生病,正如春木之生发。

青少年时,体内先天之阳充沛,脾胃强健,后天之阳也就强健。此时人的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正如夏火之旺盛。

一暴十寒和一曝十寒有什么区别(冬阳一寸值千金)(3)

从青年到中年,也是人体阳气由盛到衰、阴气由弱变强的过程。阳主活跃,阴主收敛,所以此时人在各方面也呈现收敛之态,正如秋金之收敛。

此时人体阳气不足,而阳气不足百病顿生;阴气的逐渐强盛,人也开始畏寒怕冷。所以《内经》有云:人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中年到老年,阳气进一步衰弱、阴气更加强盛,此时人体衰弱多病,行动迟缓,四肢偏冷凉。随着阳气的耗减,人也慢慢走向衰亡,正如冬水之收藏。

3·冬阳一寸值千金,三时冬阳四季温

《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善于养生的人,最重升阳补阳,尽量减少损阳和失阳。

但是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却时刻在伤及阳气。比如熬夜、过思过劳,夏季贪凉、露宿雨淋等等,都在消耗人体阳气。

懂养生的人会选择“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冬病指的是体质上的“阳虚”,而夏病指的是“阴虚”,都是利用季节的特点提升阳气,强健体魄。

一暴十寒和一曝十寒有什么区别(冬阳一寸值千金)(4)

立冬将至,此时天气还未至寒冷,阳光尚有余温,正是补冬养阳的最佳时间,而养阳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太阳,所谓“冬阳一寸值千金”。

太阳为万物能量之源,也是万物阳气之库,所以晒太阳也被民间称为“天炙”和“补 阳神器”。

冬季晒阳的重点在于背部、头顶和脚踝。

背部的督脉被誉为“阳脉之海”,统领人体全身阳气,把背向阳晒暖,人体便可吸收到更多阳气;头顶百汇属督脉,贯达全身,是“承天气”之穴,温热百汇,有助于调理气机,提升阳气;脚踝为人的“第二心脏”,所以寒从脚起,晒脚踝利于驱走体内寒气,补实阳气。

冬季晒太阳的最佳时段有三个:一是早晨七点至十点;二是中午到下午四点;三是下午五点之前。这三个时间段,就是“三时冬阳”。

注意可戴墨镜、不戴帽;可户外,不可隔玻璃;可薄衣不裸露、求晒暖防晒伤;每次以三四十分钟左右为宜,时间不可过长。#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