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八百里指的是牛(34八百里分麾下炙)

为何八百里指的是牛(34八百里分麾下炙)(1)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的鹅湖寺,开展了一场足以影响中国思想史的著名辩论会:鹅湖之会。发起人是"东莱先生"吕祖谦,双方辩手分别是:理学掌门人朱熹,心学领袖陆九渊。

在当时的儒学流行圈,朱熹主导的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讲究格物致知;心学的开山鼻祖陆九渊则奉行主观唯心主义,人生格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二者各占半壁江山,且渐有互相侵并的趋势,吕祖谦为了调和二者矛盾,于是组织并促成了朱陆会面,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为何八百里指的是牛(34八百里分麾下炙)(2)

那么,小解今天将要讲的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名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与鹅湖之会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大有关系,因为辛弃疾和他这位朋友陈同甫,当时就在鹅湖之会上一同听过课。

陈同甫即陈亮,他与辛弃疾志同道合,有相同的报国理想,当然也有相似的被打压遭遇。老友重逢,千言万语也道不完多年愁绪,离别之际,辛弃疾作下《破阵子》送给陈亮,为其饯行,亦是致敬壮志未酬的自己。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为何八百里指的是牛(34八百里分麾下炙)(3)

这首词主要内容就是追忆,前九句作者回想自己征战沙场、惋惜自己英雄迟暮,塑造了一位视死如归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辛弃疾愿为国捐躯的伟志,而最后一句则将神思拉回到了现实。整首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尤其前五句更是豪气冲天,画面感极强,而"八百里"与"五十弦"两组数字更把这种情绪点染到了极点。

按照直观理解,我们通常会把"八百里"视为路程距离,与岳飞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艺术手法有相似之处,但其实不然,这里的"八百里"跟路程没一点关系,它真正的意思是牛,动物的那个牛。

为何八百里指的是牛(34八百里分麾下炙)(4)

"八百里"来源于一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汰侈》。说王某有一头珍贵的牛名为"八百里驳",有人愿意出资千万与他比试射术,赌注便是这头牛,谁料对方一箭获胜,便立即杀掉了八百里驳,将它烤来吃了。

驳,是骏马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牛,自然是赞美它如骏马般的形态之美;八百里,是形容它善于奔驰,可以视作一个形容词。连起来"八百里驳",就是一头善于奔驰的如骏马般的牛,自然是珍贵无比了。

"八百里分麾下炙",正确的断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将牛肉分给部下去烤,麾下就是部下,炙就是烧烤。

为何八百里指的是牛(34八百里分麾下炙)(5)

辛弃疾引用此典故的原因很简单,他就是想要表达即使再珍贵的牛肉,分给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吃,那牛也死得其所了。大敌当前,为了作战,任何钱财珍宝都是可以牺牲的,辛弃疾的价值观非常正。

另一方面,辛弃疾指出,在他亲上战场的时候,只要拿起武器抵御外敌的战士,朝廷就能给予非常大的鼓舞和帮助,甚至不惜宰牛犒劳军事。言外之意就是,当时的朝廷有作战的勇气和坚毅,如今的朝廷却畏首畏尾、不敢应战,对比之下,丑态毕现。

为何八百里指的是牛(34八百里分麾下炙)(6)

小解突然想起三国的一出戏,赵云单骑救主,他只身深入敌方救出阿斗,可谓险象环生,等他把阿斗抱到刘备面前,刘备却把儿子扔在了地上,说:为了救这孺子,险些折损了我的子龙,这桩买卖做不得!顿时彻底收了赵云的心。

辛弃疾以"八百里"分炙麾下,与此道理相同,他无非是想表达抗敌报国的重要性,仿佛在对广大将士说:看,上阵杀敌就有肉吃,就有永远不会断绝的后援,让我们一起加入这场战斗中来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