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

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是积极倡导者,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搞活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建立经济特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1)

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会后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同工商界领导人谈话时说:“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当然,利用外资一定要考虑偿还能力。”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2)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广东省委领导等同志谈话时指出:“你们上午的那个汇报不错嘛,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根据邓小平的倡议,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3)

“对外开放是一个战略问题”

1983年7月8日,他对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说:“要扩大对外开放,现在开放得不够。”“这是一个战略问题。”1984年初,邓小平到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考察。邓小平考察回京后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4)

1984年3月,中央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后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行政区。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到1984年底,全国共对外开放99个城市、130多个边境贸易站口。1985年2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从而,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5)

建立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

1985年以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主要进行以创建投资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1986年起,致力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农牧渔和旅游业并举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对前期建立经济特区工作的总结,邓小平对于开办经济特区更加充满信心,1985年8月1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特区的经济从内向转到外向,现在还是刚起步”。“现在我要肯定两句活,第一句话是,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第二句话是,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总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1986年8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又说:“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6)

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的步子要加快》的谈话中明确指出:“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

中国经济特区快速发展举世瞩目

经济特区历史证明,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思想是英明决策。从1980—199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设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是探索和开拓的十年,也是进步和发展的十年。特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7)

十年来,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86.85亿元,新开发土地面积近80平方公里,兴建了一批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到1989年底,累计建成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178个,占全国外商投资项目的26%;实际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占全国的25.7%,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目前已占深圳、汕头特区工业总产值的63%以上,厦门已接近一半,珠海也达30%。1989年深圳等四个特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17亿元,比建特区之初增长14.6倍,平均年递增率为32%;己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达3000余家,特区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从办特区之初的550元增长到3000无左右。据统计1989年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外贸出口总值达3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1990年前三个季度,出口额力55.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4%,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特区生产的产品已有60%用于出口,出口商品达800多种,并涌现出近百家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向型企业。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8)

深圳,昔日的边陲荒滩小镇,如今已是一座新型外向型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经济产生了飞跃。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预算内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48.3%、24.9%、69.2%、59.8%高速递增,1989年分别达到97.8亿、5600元、214.5亿、18.77亿元。年累计完成基建投资182.53亿元。竣工面积2206万平方米。开发新城区61平方公里,能源、交通、电讯、供水、排污等建设初具规模。工业产值、出口总值平均每年以69.2%、725%递增,1989年分别达到116亿元、21.74亿美元。十年来,全市共与外商签订各种协议合同6922项,协议投资55.9亿美元,实际投资27.9亿美元。三资企业2585家,“三来一补”企业5000多家,内联企业3900多家,形成了深圳外向型经济格局,经过十年的建设,深圳工业出口产值已达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8.4%;出口的工业产品已占出口贸易总额的73%,其中,深圳产品在出口总产值所占比例已达63%。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9)

珠海经济特区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昔日经济落后的边陲渔镇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创建时,面积仅为1.6平方公里,切成5小块逐片开发,昔日的荒滩、沙丘、烂泥塘,已初步建成以工业为主,以外资为主,以出口为主的综合性外向型新城区,现有6个工业区和5个商业住宅综合区,工业产值从1982年的40万上升到1991年的35亿元。特区自产产品的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70%以上,外汇基本平衡。三资企业产品80%出口。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设厂,产值约占特区工业产值的70%。从1991年11月1日起,汕头特区正式扩大到全市(234平方公里)。

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邓小平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10)

厦门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十年来,经过广大于邵和群众的艰苦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和港台客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上千家新企业办起来了,成群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商业贸易繁荣起来了,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