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

《金刚川》发布了78秒预告片。

《金刚川》作为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极为特殊,它8月开机,9月定档,10月就上映,拍摄时间仅2个月,即使有三大导演联合执导,投资达到了4亿人民币,但作为一部战争片,拍摄周期还是很紧张。

不过最新的这条预告片依旧呈现出了浓浓的大片质感,张译、吴京、邓超和魏晨几位演员悉数登场,血肉横飞的战斗场面让人血脉偾张,《八佰》里的那匹白马乱入风采依旧,而频繁响起的警报声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开场演员旁白里,曝出三个“关键词”,每个词都隐藏着一段残酷的历史,令人心情复杂。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1)

关键词1:十七八岁

预告片开始的一段旁白说道:“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

事实上,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比对面的美军要小了整整一代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2)

志愿军将领里,年纪最大的彭德怀当时五十多岁,依然处于壮年,而对面的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是七旬老头。

中方的军长年龄最大的是48岁的曾泽生,最小的是33岁的肖永银,军长平均年龄只有36岁,而师长平均年龄只有32.5岁,团长平均年龄只有28.5岁,营长连长都只有20出头,那些普通士兵刚好是十七八岁。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3)

对面的美军中,最年轻的军长56岁,最年轻的师长48岁,团长是45岁,营长也在40岁以上。

双方一对比就能看出,美军年龄比我们整整大了一轮儿。

年龄大意味着作战经验丰富,美军本想凭借年龄优势做到“大人打小孩”,却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不同寻常的年轻人。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4)

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华少年,许多都稚气未脱,他们还未从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缓过劲儿来,就奔赴朝鲜作战,对和平的渴望让他们爆发了虎狼之气,最终击退美军强敌,壮我中华国威。

关键词2:生命之桥

预告片里,旁白接着说道:“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镜头很快给到了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桥,志愿军匍匐在桥周围的土丘上,紧张地看着那座桥。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5)

这座桥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它是金刚川的岩里桥,被志愿军称为“生命之桥”。

《金刚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战。

这场战役前,朝鲜停战双方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就在签字前,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违反停战协议,扣留战俘2.7万人,强行编入军队,准备继续打下去。

彭德怀按照指示发动了金城战役,目标是消灭南朝鲜军队1.5万人,为停战谈判赢得主动权。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6)

金刚川是金城前线的一条大河,最宽可达60米,在此之前志愿军在战役准备阶段架桥72座,并且配备了各式门桥、苏式浮桥、橡皮舟等渡河工具,资源的补给全部需要通过这些桥运送过去。

美军得知这一情况后,昼夜不停地派飞机轰炸桥梁,72座桥几乎全部被毁,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7)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连长张振智带领全连花了7天7夜架起了一座载重桥

桥梁修好后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美军派出24架“黑寡妇”轰炸机前来,2个小时投放了700多枚炸弹,70%的桥梁被毁。

张振智带着兄弟们连续7次成功抢修这座桥,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依旧没有摧毁这座生命之桥,这座桥的存在是金城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点。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8)

所以,这座生命之桥在《金刚川》里一定是个重要的存在。

关键词3:焦糊味

预告片里,旁白接着说:“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这些焦糊味,是美军轰炸后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充满着死亡的气息,也是萦绕在志愿军心中久久不散的梦魇。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9)

当时中美装备的差距之大,让志愿军连在呼吸的空气里都能闻到焦糊味的压迫感

美军泰勒军长曾经如此评价中美装备差距:“(中国志愿军)长于数量和勇气,在战术方面受过配合地形的良好训练,但他们的装备极其原始化,大部分是我们早已送进军事博物馆的古董。”

这句话毫不夸张,志愿军当时一个军的火力比不上美军一个师。

美军当时在各个方面碾压我军,他们每个步兵都配有前线航空控制员,随时可以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救援,他们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有近70辆坦克。而志愿军在这方面的配备几乎为零。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10)

美军手里拿着的是二战时轻武器的杰作,穿着兜式防寒帽、羊毛内衣、毛衣裤,外面还有防风雨登山服,侦察连甚至用上了刚刚研制成功的防弹背心。

而志愿军手里拿的都是二战时缴获敌人的武器,他们其中许多人是南方人,被紧急派往朝鲜,甚至都没入冬的棉衣,被活活冻死的人就有不少,剩下的志愿军虽然穿着棉衣棉裤,但衣服一遇水就会冻结,失去保温效果。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11)

在如此大的装备差距下,志愿军白天只能隐蔽在防空洞里,忍受美军狂轰乱炸,夜里才能出来发动进攻,所以他们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不是攻城掠地的畅快,而是躲起来时空气里那弥漫着的焦糊味。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12)

对皮哥而言,看到预告片还关心一件事:究竟谁是男一号?

吴京和张译相比无疑咖位更高,票房号召力更强,之前片方进行宣传几乎都拿吴京个人海报作为第一看点,路透也多是吴京的消息。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13)

但在这则预告片里,张译的名字出现在吴京前面,毫无疑问他就是本片中的男一号。

在预告片里,张译的戏份也更多,在《八佰》里他还说着一口浙江话,在《金刚川》里他已经操起了一口浓重的河南方言,说了一句“把火点起”,然后拼命转动机枪,随后大喊一声:“点火”,一个银幕硬汉的形象瞬间出来了。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14)

皮哥一方面感叹吴京的“高风亮节”,毕竟在电影圈,番位对一个演员非常重要的,吴京的这种谦让值得点赞。可另一方面我也替张译捏一把汗。

张译的演技毋庸置疑,无论是淳朴的班长、老练的兵油子还是畏畏缩缩的逃兵,张译演不同的军人都信手拈来,这次这位战场硬汉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

皮哥担心的是张译过去从未有单扛票房的表现,更多的时候他是个黄金绿叶,这次他临危受命,吴京给他当绿叶,他能不能接得住,观众买不买他的帐,直接决定了张译后期职业生涯的走势。

抗美援朝真实影像一分钟(耗资4亿拍摄2个月)(15)

抗美援朝这个题材放开后,《金刚川》打头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开了个好头,之后还有上甘岭战役,还有长津湖战役,好的题材还有很多,中国的战争片在《八佰》、《金刚川》之后很可能引来井喷式的爆发,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皮哥希望《金刚川》打出漂亮一仗,张译通过这部影片再上一个台阶,而中国的战争片里也能再多一部优秀的作品。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