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发展成功之处(属于上一代年轻人的)

近日,多位消费者在参与屈臣氏1分钱抢购面膜活动中,遇到线下无法兑换提货问题,还被屈臣氏要求退款。随后这群消费者到屈臣氏直播间表达不满,却遭到主播辱骂,还被后台工作人员拉黑。

除了这样的负面新闻,让屈臣氏再回大众视野的,还有去年“super idol的笑容,都没你的甜...热爱105度的你,滴滴清澈的蒸馏水”。屈臣氏的广告歌在抖音上的意外翻红,但官方反应却慢半拍。对于这种天上掉下来的免费的热点营销素材,屈臣氏并没有很好地进行第二次社交裂变。

屈臣氏似乎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

2007年,屈臣氏在中国跑马圈地。作为独立的化妆品集合店,它区别大众卖场的化妆品专区,收获了当时一批一二线20-35岁年轻都市女性的青睐,也成功地从百货商场抢走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近年,屈臣氏无法更好地适应新一轮的20-35岁年轻消费者升级需求,开始被社媒电商、主打新零售的线下彩妆集合店等新兴渠道侵蚀份额。

这一次,屈臣氏显然没有吃上渠道变革的红利。

一二线打不过“新零售”

三四线争不过“电商”

屈臣氏在WOW COLOR,HARMAY这类新型美妆集合店里,更像是一个老头。在一二线的年轻人眼里,屈臣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品牌的老化、固化,其门店与选品无法再满足现在的年轻消费者。

第一,屈臣氏的产品品牌档次聚焦中低端,品类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

屈臣氏售卖的产品可以分成进口品牌、本土品牌以及自有产品。进口品牌以美宝莲、欧莱雅等老品牌为主,本土品牌也多为老牌国货,还有占比较重的自有品牌,均以中低端定位为主。

在关键选品上,屈臣氏缺乏进口高端品牌以及新潮品牌。而从品类上来看,屈臣氏更多聚焦在日用品、化妆品以及护肤品上,但在一些规模增长迅速的品类比重却迟迟不见增长,包括香水,香薰,它们明明在国内需求逐步增加。

然而,新型美妆集合店拥有的品牌更加丰富,包括国际大牌、小众品牌、国货及日韩潮牌、大牌小样等。同时,它们对新锐品牌更加友好,并且能根据消费者偏好、流行趋势、社交声量等动态调整选品。

比如,名创优品旗下的WOW COLOR上架许多正崛起的国货彩妆品牌,HARMAY(话梅)则拥有LAMER、香奈儿、SKII、HR等常见进口高端品牌,甚至有SG79|STHLM、Balmain Hair等海外小众品牌供人群挑选。

在品类上,护肤品和香水产品获得新型美妆集合店选品策略的倾斜。同时,它们还迎合了新生代美妆用户消费需求,即“小样经济”,将其作为独立产品在店内销售,不仅能作为引流的手段,同时也能新增创新收益。

第二,屈臣氏门店设计以及服务均中规中矩,完全无法新兴消费者对于“体验感”的追求。因此,吸引的门店流量也越来越差。

屈臣氏门店以及场景布局较为传统,设计感弱。而新型集合美妆店的装修风格独特,风格更鲜明,具备有社交打卡属性,为其创造了巨大的客流量。例如HARMAY的工业风仓储式的风格,吸引了众多年轻女性消费者打卡。

不仅如此,它们十分注重消费者的“试妆”体验,在门店内部,有专门的试妆区域,过程中也不会有导购全程盯着,而对比来看,屈臣氏以往的“贴身式”的导购服务略显尴尬。

据艾瑞咨询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在新型美妆集合店购物消费最主要的三个原因是1.品牌丰富,可买到传统美妆集合店没有的产品 2.可以现场试用,体验好 3.导购不跟随,购物体验自由舒适,这正是屈臣氏门店目前的痛点。

屈臣氏发展成功之处(属于上一代年轻人的)(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