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自己知行合一(只有我自己悟到)

人生活着就是不断遇到事情再处理事情的过程,所谓“岁月静好”不过理想主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激励自己知行合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激励自己知行合一(只有我自己悟到)

激励自己知行合一

人生活着就是不断遇到事情再处理事情的过程,所谓“岁月静好”不过理想主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最好的人生态度不是渴望“岁月静好”,而是“看透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这就需要一点心理技巧,否则处于层层生活事情压力之下,热爱就是奢谈。

“凡事都有规律”,看看那些幸福指数高且热爱生活的人,人家心理健康水平很高,其标志就是通俗的说法,“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只不过做到这三点太难了,但是观察总结那些榜样人物,其实技巧也不复杂,那就是“凡事有对策”。

可以总结如下:拿得起是事前能完全分类应对,放得下是事后能主动示弱应对,想得开是事了能知行合一应对。

今天继续说想得开的是“事了能知行合一应对”这句话。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李白在《侠客行》里的诗句,赞叹功成名就想得开的侠客,借以说明想得开对应的是事情全部了结之后的态度和做法。

想得开要有可操作性,而且要有格局高度,最好的技术就是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具体说就是认知重建技术和行为暴露等各种行为技术,可以简称为“知行合一”。

毫不奇怪的是,这个知行合一当然还对应着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个人理解二者意思某个方面说很接近,或者我们就认为接近好了,只要有益于想得开就好。

想得开意味着从具体事情得失中跳出来,超越一般的欲望和价值判断,这不是容易做到的,因为我们经常有不合理想法,这就需要一念之转,也就是认知重建。

典型例子就是情绪失控,当我们发怒时候,如果自问“刚才大脑里想到了什么”,可能回答有“这个人说的不对”“这个人看不起我”“这个人不地道”,总之认为自己被轻视了,没有得到自认为应该获得的“尊重”和“面子”,这些想法属于自动思维。认知理论认为,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负性想法导致情绪爆发,这些想法呈现为自动思维时候,不经过大脑理性回路,直接主导情绪反应,当大脑不再短路但已经木已成舟。

我曾经做了一段时间训练,每天记录不合理的想法与后果,触目惊心多得是,为此要不断识别,当然还要有评估和应对。

需要说明的是,不合理想法大多数都有合理成分在里面,因此认知重建不是急于改变原有想法,而是先质疑不合理成分,以后遇到不合理或者无用时候再考虑重建新认知。

至于行为暴露等技术,与认知重建互为补充,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顿悟之后需要的体证。

用《天道》台词说,“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这不就是知行合一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