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

2009年9月2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亲自率领几名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来到了北京火车站。他们将要在这里迎接本校创建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廖崴。该生今年仅有13岁,却在当年的高考中考出563分的好成绩。

一时之间有关“天才少年”“神童”廖崴的故事在各大媒体报道,同时也引来了贵州茅台集团,集团承诺会负担廖崴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直至他毕业,并表示欢迎他学有所成后,到本集团工作。

但没有想到,仅一年时间,茅台集团就突然发表声明,廖崴在校期间的表现已经违背当初集团资助的条件,因此将停止对廖崴的资助。

一个如此大的集团为何会出尔反尔?廖崴出了什么事呢?当人们期待得到廖崴的答复时,却得到媒体的回应,廖崴拒绝采访。

自此,在读者的叹惋声中,廖崴如同《伤仲永》里的“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再没有消息!

直至2016年年末,廖崴再一次出现在媒体镜头下,向我们揭开了谜底……

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1)

一、雏鹰展翅

廖崴的天赋被家人发现是在一岁半时,那天,他的母亲郝家琼如往常一般上山采草药,贵州姑娘爱唱歌,他母亲也不例外,山腰上很快就响起清亮的歌声,当歌声重复回旋到第三遍时,突然戛然而止。

原来,郝家琼耳边竟然传来儿子的哼声,声音不大,但旋律却与她刚才哼唱的旋律一模一样。

郝家琼不敢置信地把儿子抱到前面,亲了亲他的脸庞说:“儿子,我们再来一遍,好吗?”

廖崴以为妈妈在跟他做游戏,也“咯咯”地笑了起来,随着郝家琼歌声再一次响起,他也跟着一个旋律也不错地跟着吭吭起来。

郝家琼为儿子惊人的记忆力赞叹不已,从此,只要她有空,就会有意识地在给他读些诗歌和讲小故事。无一例外,廖崴听过一两遍就能够记住了。

慢慢地,郝家琼还发现廖葳不仅记忆力好,对数字也非常的敏感。一个农村妇女识字不多,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非常重视。她把自己所懂的,都一股脑教给了儿子。从简单的数字到乘法九九表,小廖葳都是手到擒来。

很快,小廖崴“小神童”的名声在乡里传开了,村里的乡亲们看到他,都喜欢逗一逗:“娃,4 6等于几啊?”

小廖崴总能快速地回答:“是10。”每一次都能得到准确答案的大人们,总会爱怜地摸摸他的脑袋,夸他聪明,长大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终于小廖崴上小学了,班里来了位小天才,老师非常关注,得到小学系统性的知识教育后,小廖崴成长得很快,一本一年级的书,他只需要花费几天时间看一遍,在自己梳理一下知识点,书中的知识基本上能掌握了。

班主任发现了他的天赋后,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能用常规方法来教育,急忙将这情况汇报了校长。

学校领导经过讨论,决定给小廖崴开绿灯,跳级学习,就这样别人花六年学完的小学,他仅用了三年。

上了初中后,他的成绩也一如既往地开挂,这些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有难度的内容,他做起来毫不费力,他仍旧跳级学习。

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2)

并在此期间,代表学校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竞赛,为学校赢来不少的荣誉,学校也多次给他颁发奖学金,鼓励他好好学习。12岁的廖崴,没有任何悬念的以优越的成绩考进了高中。

也就是在这关键时刻,廖崴的家庭出现了变故。廖崴家境并不好,他的父亲只是镇里农机站的一个工人,母亲在家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老人孩子,全家全靠他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维持。

在廖崴父亲眼里,不用太在意孩子教育,顺其自然就好,对儿子的教育从来不管,一切都丢给了郝家琼这个母亲处理。

郝家琼被丈夫长期以来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的态度激怒了,经济收入低和沉重的教育负担成为两夫妻争吵的导火线。也就在那一年夫妻两人离异,郝家琼一边外出打工,一边照顾孩子。

12岁的廖崴早已不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他明白妈妈为他付出的一切,也知道自己家庭并不富裕。上了高中后,他只想努力学习,早点完成学业,这样才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他找到自己的班主任,提出提前参加高中的想法,他说:“不管能不能考得上,也想试试考试的难度。”

学校对他“神童”的名号早有耳闻,答应了他的请求,第一年,他只考出了400多分的成绩。

天资聪颖的廖崴没有气馁,他又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中,2009年的6月,迎来廖崴第二次高考。

这一次他不负众望,考出了563分的好成绩。他在家人和老师的建议下,抱着对首都的向往,选择了报读中国农业大学。

那一年,他13岁,如同一只雏鹰开始展翅飞翔。

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3)

二、雏鹰折翅

2009年9月2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火车站迎来一个年仅13岁的娃娃大学生。

廖崴上身一件白T恤,上面印着一个可爱的卡通图案;下身一条墨绿色的短裤,脚上穿着一双凉鞋,背着双肩包,眼睛里盛满对首都北京的好奇。

何校长发现在这张稚嫩的脸上,没有农村孩子初到大城市的胆怯,反而显得落落大方,看到来迎接他的学姐学长,还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对他更是多了一份喜爱。

在前往学校的路上,何校长,特意让廖葳坐在前排,与自己一个座椅。当他问到廖葳未来的打算时,廖葳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大学计划和盘托出。

他说:“我要在两年内学完大学的学分,然后报考我们学校硕士研究生,最后我还要攻读博士,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何校长对廖葳的学习计划很满意,但内心又无比地担心,这才13岁的孩子啊!能抵得住外界五彩缤纷的诱惑吗?

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4)

当何校长了解到廖崴是出生于贵州省一个普通乡村家庭,家境不好,甚至这次来北京的学费和车费都是借亲戚朋友的后,他当即表示,免去廖葳第一年的学杂费,并会为他父亲在学校安排教学楼值班的工作,以便于他边工作边照顾孩子。

13岁上大学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多家媒体争先报道,贵州本土茅台集团更是高调宣布,廖崴大学四年的一切费用皆由该公司承担,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失去成才的机会,这也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开学典礼结束后,何校长送给廖崴一本笔记,并题词:我希望,勤奋和理想,能成为你人生中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你能在蓝天上翱翔。

对于长期站在教学一线的何校长来说,他并不担心廖崴的学习,他更担心的是廖崴能否抵制住外界的诱惑,保持那份赤诚的心。

而事实也证明,何校长的这份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话说廖崴正式开始他的大学生活,一切对他来说都那么新奇,他想快点融入这片天地中,却往往事与愿违。

回想大一的生活,廖崴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外星人,别人说得我听不懂,我说的人家不愿听。”

原来,由于年龄差距,廖崴与同学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问题。13岁其实还是个孩子,可他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成年。

当同学们已经开始聊人生,聊爱情,聊未来时,他还是一个看动画片,都能兴奋半天的小子。

有一次,一个室友失恋了,急需有人倾诉,但又不知道跟谁说,担心被人笑话,看着廖崴啥也不懂,就将心里话跟他说了一通。

结果,不懂事的廖崴第二天就把室友失恋的事告诉了其他同学。这样室友顿时觉得自己脸面全无。

后来,从小到大在神童光环下,一直站在人群的中央倍受关注的廖崴,渐渐地发现,自己与同学们的交流发生了困难,同学不再愿意跟他聊天,去哪里也不再带他。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他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可是他发现自己除了读书,什么特长都没有。唱歌会跑调;打篮球他连别人的腋窝都打不到,没人愿意跟他组队……

他跟所有叛逆期的孩子一般,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他在课堂上变得却来却放肆。他上课不认真听,会故意问一些让老师难堪的问题,甚至还会无缘无故跑出课堂……

他以为这样老师会和过去一样管管他,可是没有。大学的老师,对于他这种行径只当是孩子的天性,还没有长大罢了,摇了摇头就过去。

第一次期中廖崴的《无机化学》只考了33分,班上倒数第一名。与过去一比,这样的反差让廖崴感到不知所措,他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成绩一落千丈,又无法融入同学之间,爱笑的他逐渐地把自己封闭在了虚拟世界中。他在那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自由穿行,快意恩仇。

2011年6月,“恨铁不成钢”的父亲留下一封信后,失望地离开校园。

两年后,曾经夸下海口两年修完大学学分的廖崴,却面临即将被退学的危机中,16门功课,他就挂了14门。

此时的他,如同一只被折断翅膀的雏鹰,落寞无助。

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5)

三、迎来转机

一直对他寄予厚望的何校长,也一直关注着这位年轻的学子,具有多年育人经验的他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最容易生变的时段,他希望廖崴能抵得住诱惑,走过挫折。

当廖崴严重挂科,面临被劝退的危险消息传来,何校长并不太震惊,为了不遗失一个有天分的学子,他百忙中抽出找到廖崴,并与他几次的长谈。

在了解到廖崴的心理状态和顾虑后,他提出了让廖崴转专业的设想。而过去本科生专业是有很多限制的,为此,中国农业大学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于2011年出台了新的转专业制度。

这一项专业制度给廖崴带来了新的希望。当何校长知道廖崴自小是母亲教育长大后,专程派人联系到他的母亲,并给他母亲提供了一份在校的后勤工作,以便照顾廖崴。

母亲的到来刺痛了廖崴的心,看着因常年劳累而过头衰老的脸,他又回想起过去急于参加高考,早点考上大学的目的:为了能够减轻母亲的负担。

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也醒悟过去的自己有多么的不靠谱,他反思道:母亲为了劳累了大半辈子;老师,为我做了那么多的努力,给了我无数次机会,我再继续堕落下去,那么真的对不起他们了。

最终,廖崴接受了何校长和跟班老师“转专业”的建议,从头开始。2011年9月18日,廖崴从理学院2009级化学093班转入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1级信电111班。

全新的生活,让廖崴重新燃起斗志,他收拾信心,拿起书本,恢复到过去那个静下心来刻苦专研的他。

静下心来的廖崴,再次显露他的天资,半年后,他在学习和生活上也逐渐步入正轨,他成功走出了网络的“泥潭”。

2015年6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度过了6个春秋,廖崴终于顺利本科毕业。并凭借自己突出的成绩被保送进了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6)

四、展望未来

2016年年末,当媒体再一次采访这位曾经踏入迷途的“神童”,廖崴没有再拒绝采访。他面对记者感慨道:“我最感谢我的校长!”

他还说:“如果没有校长不厌其烦地给了他一次又一次机会,他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同时,也表示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他人生最崩溃的时候,伸出手重新拉我一把,把我从深渊的边缘地带拉回来。”

21岁的廖崴脸上多了几分沉稳,他说:“过去我因为不善于与人交流,也不知道如何抵制来自外界的诱惑,才导致自己的人生轨迹你出现了偏差,未来我会引以为戒。”

说到这他笑了笑说:“我会用我的经历告诉我的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上,一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二多交朋友。因为如果一个人不能与周边的朋友好好相处,人心会空虚,这时候,学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人会失去方向,走向迷途。”

当被问到目前他有怎样的打算时,他说:“真的很感谢校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学其所长、学其所爱,因为这我才得以转向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得以毫无顾忌地重新开始,未来我会继续在计算机领域努力,相信在2022年我应该取得博士学位了。”

眯着眼睛笑的他,看向远方,他又一次想起校长写在他笔记上的寄语:我希望,勤奋和理想,能成为你人生中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你能在蓝天上翱翔。

他无比确定地说:“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隐形翅膀。”

贵州天才少年13岁考上985(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7)

我们再来回顾廖崴的故事,会发现,曾经的天才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他的年龄太小,处在于一个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环境中,他会很容易失落,迷惘。

这时候,如果本应在身边陪伴他,教导他的人不在身边,那么他就很容易陷入对虚拟世界的纷繁世界中,从而迷失自我。

很庆幸的是,廖崴遇到了一个好的校长,一个丰富的育人经验的教育者,在天才少年嵌入迷雾时,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受教育者,给予他一次次的机会,而何校长这种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育人理念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