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升映沧海落日映苍穹(登梯入云一念成魔)

想比较《缥缈录》的宏大壮烈,《白雀神龟》的悲怆苍凉,《羽传说》的奇幻凄绝,唐缺笔下营造出了与其他几位作者截然不同的九州世界。如果说江南、今何在、潘海天致力于用书中的人或事去构建出一个时间、空间上庞大的史诗世界,那么唐缺则是用那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去遨游在九州魔幻世界之中,去创造一段段属于自己的冒险传奇故事。正是这样的写作风格,才有众多资深九州读者会把他的小说当做“披着九州外衣的玄幻小说”的说法。

作为时至今日,创作九州系列小说最多并且仍在创作的作家,唐缺笔下的九州故事有着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轻快利落,偶尔还略带着幽默调侃的行文风格,另一个则是诡异悬疑的故事布局和探案推理的小说脉络,以至于常常会有人将他的小说戏称为“九州探案录”。

月升映沧海落日映苍穹(登梯入云一念成魔)(1)

正如本书《九州·登云》,从内容上看,严格地来说并不能算作九州世界观中的某部作品,甚至看不到其对应的世界架构,宁国,雒国,翼人等的设定也不见于其他记述,同样在唐缺过往出版的九州书目中也未将其归入其中。只是在阅读本书时,亦同样会被作者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而这种九州幻想才独有的玄幻风格似乎深深植入到本部作品之中,多多少少有种“貌不合,神不离”的贴切感。

在玄幻类的文学作品里进行推理悬疑实非易事,最起码牛顿和伽利略帮不上什么大忙,作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重新解构书中的世界并加以合理利用才能让读者心服口服。当然,这在唐缺另外几部关于大侦探云湛、狄弦的系列小说中尤为突出,而本作更偏向于悬疑小说的结构,唐缺并没有把安弃定位为解决事件的侦探,而更像是整个故事的领路人。读者将跟随着他的视角游走于九州大地,去寻找登云会,翼人,还有自己的身世之谜。

这里不得不夸赞一下,唐缺在如何摆弄读者的心理,如何误导读者上有着相当高超的写作技巧。当故事围绕一名小木匠安弃被展开,又陆续发现他异于常人之处时,我想绝大多数习惯了阅读传奇小说的读者都会对他的真实身份产生或多或少的怀疑。而这种若即若离的错觉,并在登云会重重围剿之下,被不断地放大加重。同时,全书的另一条隐线,登云会与其幕后的老大,宁国与雒国之间的冲突,谢谦的真实身份,看似错综复杂的因果同样隐含着更大的阴谋与诡计。

月升映沧海落日映苍穹(登梯入云一念成魔)(2)

随着安弃、易离离、季幽然三个小伙伴逐步揭开故事真相,最初以为不过是一部“少年屠龙,击败大魔王,还世界以和平”的冒险故事时,才惊讶的发现所有的反转才刚刚开始。为什么安弃会被遗弃在三陇村?丁风的出现所为何事?为什么易离离的父亲易允文会突然消失,又再次出现?季无咎对待自己女儿的态度何以不冷不热?季幽然为什么自幼在练武之道上天赋异禀?赤纹龙蚁为何无法寄生于安弃身上?安弃和翼人又有着何种潜在联系?传说中的登云之柱又在何方?翼人,教主,登云会,战乱,一切谜题皆被逐一堪破,揭晓。

但当一切以为尘埃落定,众人启程远走大漠时,作者在全书中布下得最凶残最庞大的反转也呼之欲出。正邪逆转,对错两分,易允文隐忍下最深沉的谋划,翼人传说中最彻底的误解,有人苦心经营多年,只为最后一击,有人恼羞成怒,企图毁灭一切,伪装和谎言,包裹着欲望,却并非凡人之专属,仇恨和杀戮,吞噬万物,以身破敌,弑魔弑神。后半程高潮迭起,目不暇接。

月升映沧海落日映苍穹(登梯入云一念成魔)(3)

虽然通观本书,作者在人物的塑造上并不算非常成功。特别是三位主角的人设过于脸谱化,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整体情节推进而服务。丁风的突然离世,方仲这位相当有挖掘潜力的角色莫名其妙的阵亡,多少有点突然。方惟远的存在更多的是将整个故事,江湖之远和庙堂之上有一定的连接,不至于太过割裂,不过依旧感觉工具人属性过强。情节上有种不合时宜的跳跃感,好处是不拖沓,千百年的传奇脉络顷刻展示在如此短的篇幅中交代清楚,缺点是没有了传统武侠奇幻故事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味道。而如果能够抛开细枝末节上的不足,则会被唐缺那种大开大阖的情节和扑面而来的反转所震撼,要做到这些,引人入胜的架构,恰到好处的伏笔,最后一泻千里的情节排布缺一不可,很显然,作者完成的近乎于完美。

“弥勒居所在婆娑,魔退一步即是佛。”文至末尾,万事皆休,每个人都走向了自己的结局,人也罢,神也罢,皮囊也罢,惟心向光明,方无有恐惧。

月升映沧海落日映苍穹(登梯入云一念成魔)(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