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最大的遗憾是什么(蒋介石这辈子最大的不幸)

蒋介石最大的遗憾是什么(蒋介石这辈子最大的不幸)(1)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能取得最终成功,不是共产国际的选择;蒋介石能在一个时期之内所向无敌,形式上统一全中国,也不是孙中山的选择,他们都是历史的选择。

毛泽东、蒋介石二人,心头皆有主义,手中皆有枪杆。历史选择他们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主义在现代中国猛烈碰撞,成与败,幸与不幸,都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政治舞台上,从古至今十八般武器,蒋介石样样会使,而且每一样都烂熟于心,有硬的,有软的,有正面作战的,有暗地收服的。原本不太拿这个奉化人当回事的众多风云人物,纷纷被他如挑滑车一般弄翻在地。赶走许崇智,软禁胡汉民,孤立唐生智,枪毙邓演达,刺杀汪精卫,用大炮机关枪压垮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用官爵和“袁大头”买通石友三、韩复榘、余汉谋。兵力比他多的人,实力比他强的人,人才比他多的人,最后都没有搞过他,一个一个在他面前倒下。

为什么?

1930年,蒋、冯、阎大战。阎锡山在北平第八次总理纪念周上给反蒋派打气,说蒋介石有四必败:

一曰与党为敌;

二曰与国为敌;

三曰与民为敌;

四曰与公理为敌。

被称为“十九年不倒翁”的阎锡山所言极是。很长时间之内,没有人比阎锡山对蒋介石的总结更为准确、更为精辟、更为深刻的了。

但蒋纵横捭阖,就是不败。

这对众多北洋老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来说,此谜也是终身不解。

就客观因素来讲,他们不明白蒋代表着比他们更为先进的势力,与衰亡的封建残余更少粘连,与新兴的资产阶级更多关系。

从主观因素来说,他们也忽视了这个人的精神底蕴。

这就是原因。

阎锡山忽略了蒋介石这个人本身。

1906年,不满20岁的蒋介石进入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保定军官学校前身),有日本军医教官讲卫生学,取一土块置于案上,说:“这一块土,约一立方寸,计可容四万万微生虫。”停片刻该医官又说,“这一立方寸之土,好比中国一国,中国有四万万人,好比微生虫寄生在这土里一样。”话音未落,课堂内一学生怒不可遏,冲到台前将土块击飞,大声反问道:“日本有5000万人,是否也像5000万微生虫寄生在八分之一立方寸土中?”军医教官毫无准备,稍许缓过劲来,发现是学生中唯一不留辫子的蒋介石,便指其光头大声喝问:“你是否革命党?”该事在陆军速成学堂掀起轩然大波。

1908年,刚20岁出头的蒋介石第一次读到邹容的《革命军》,而邹容已在3年前病死狱中。蒋对《革命军》一书“酷嗜之,晨夕览诵,寢则怀抱,梦寐间如与晤言,相将提戈逐杀鞑奴”,革命与造反的情怀难以言表。

1912年,已经24岁的蒋介石在日本创办《军声》杂志社,自撰发刊词,并著《征蒙作战刍议》一文。当时沙俄引诱外蒙古独立,蒋十分愤慨,“甚思提一旅之众,以平蒙为立业之基也”。

不可否认这个人青年时代一以贯之的极强的精神气质。

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相当的能量,如果没有毛泽东领导的这样一个集团和这样一支队伍,中国近代史就可能属于蒋介石这个人了,没有人能弄过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蒋介石的大不幸在于他和毛泽东处在同一个时代。

剿灭共产党,是蒋介石一生追求的目标。在“西安事变”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只差了两个星期,不然就可以把红军全部消灭了。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蒋介石说3个月就可以消灭关内关外的所有共产党部队。最后他被赶到台湾去了。就是在台湾,他还搞“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完成”的反攻大陆计划。蒋介石一辈子就想战胜共产党,一辈子没搞成,最后败了,就败在毛泽东手下。

为何而败?是败于主义,还是败于枪杆?是败于对历史的把握,还是败于对未来的规划?蒋介石也许终生不解。美国作家布莱恩·克洛泽在The Man Who Lost China中把蒋介石一生归为运气,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

蒋介石一辈子生活在扑灭燎原烈火的梦境之中。要说“运气”,那么蒋之大不幸,在于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生活在同时代。

当然,共产党人在一段时期内被他追杀、被他围剿,有很多人被他收买,叛变。好几个时期,蒋认为共产党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不过最后他还是真正认识到了这个党的力量。到了解放战争进行到中后期的时候,蒋介石对他的部下讲了一句话,他说,我的好学生都死光了,只剩下你们这些人。他这是什么意思?他的好学生是什么?当年蒋介石黄埔建军的时候在军校大门上贴的对联是“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他的意思是说,当年那些不为升官发财、只为事业的好学生都死光了,抗战胜利之后就剩你们今天这些人,房子、票子、车子到处捞、到处贪,整个队伍腐败了。

作者:金一南

编辑:卫中

摘自《浴血荣光》金一南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