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破局的思考(草根阶层逆袭的悲歌)

对于草根阶层来说,谁也想逆袭成功,跻身于上流社会。但是阶层有一定的固化。想要进入上流社会,是很不容易的。每一个逆袭成功的人,都是少数幸运的。但是,这个逆袭成功的人在这个上流社会中,他的命运如何呢?很难是一帆风顺的。跻身上流社会的人,都要小心翼翼地奋斗,都要不懈的努力,还要认同上流社会的规则。《红与黑》这本书就是讲述了一个人逆袭的故事。这个人叫于连。

阶层破局的思考(草根阶层逆袭的悲歌)(1)

《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那么,于连的逆袭之路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他打入上流社会后的结局如何呢?

书中,于连这样说:“先生们,我没有任何属于你们那个阶层的荣幸。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只是一个反抗其卑贱命运的农民。”

司汤达的小说,更多的是观察法国大革命背景下,人们行为的隐秘动机和灵魂的内在特质,并且是探寻人们心理发展的路程。于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于连出生在一个小工业作坊的家庭里,这个小工业作坊的家庭就是给人家做家具,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具体的劳动者,没有别的工人。于连与家人格格不入。因为他没有哥哥们能干,木匠活干得不好,被父亲和哥哥认为是弱者。于连,对他们家庭来说是一个另类。

但是于连他喜欢读书,他有超强的记忆力,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因为热爱学习,向教堂里的神父学会了拉丁文。不仅仅是学会,简直是非常精通。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很多上流社会的家庭是要请拉丁文家庭教师的。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市长家里,当家庭教师。认识了市长夫人,这位市长夫人就是瑞纳夫人。这个影响了于连一生的女人。

于连,他生活困顿。他对上层社会也有一种仇富的心理。因为他的贫困,他认为这是命运的不公平。于连英俊的外貌和丰富的学识,轻松的获得了瑞纳妇人的倾心。但是于连鄙视这些上流社会的女人和男人。于连有很深的英雄主义情节。他崇拜拿破仑,渴望自己像拿破仑一样成功。于连虽然喜欢瑞纳夫人,但同时又高傲无比。他有近乎敏感的自尊心。在心里鄙视上流社会,认为达官贵族获得的财富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是肮脏的。

拉丁文的《新约》。别人提出其中的一句话,于连就能背诵全篇。这种技能啊,使它成为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竞相聘请家庭教师。因为谁的家庭教师水平高,也是一种荣耀。

为了前程,于连进入神学院。“这便是进去出不来的人间地狱。”于连的才华在神学院遭到了妒忌。在考试中,学识丰富的于连接连背诵了几篇与神学教旨相违背的作品,而导致于连的成绩名落孙山。这是妒忌他的人设下的圈套。但是,于连有贵人相助。这位贵人就是彼拉神父。彼拉神父视于连为自己的孩子,知道于连心高气傲自尊心极强,学识渊博。于是向拉莫尔侯爵推荐了于连,于连的前程似乎迎来了一片光明。于连来到了巴黎。

在巴黎于连慢慢适应了上流社会的生活,穿着打扮越来越时髦。于是上演了一出贵族小姐爱上穷书生的感情大戏。马蒂尔德这位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看惯了上流社会公子哥的尔虞我诈和迂腐气息。于连在他心目中,就好比是一种另类的清新风。就好比是天天吃惯了红烧肉、鲍鱼,突然见到一盘儿凉拌的黄瓜,很清爽,很爽口。

在巴黎社会中心应付权贵的时候,于连的身心非常受煎熬,甚至想过自杀,他对自己说,“就该把衬衣的商标去掉,跑到巴黎二十法里之外,某个僻静的森林里结束我这悲惨的一生。那里没有人认识我,我死后半个月也不会有人知道,之后谁还会想到我呢?”

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并不顺利。因为于连的出身和过度敏感的自尊心,以及对马蒂尔德这种上层社会女子的种种怀疑。虽然他们相爱,但是结局并不美好。

于连,在感情上非常矛盾。在侯爵千金和市长夫人之间,他无从选择。最后竟然欲枪杀市长夫人。当然,他也看清了社会的本质面貌。仅仅凭他的才学是不可能真正地进入上流社会。他不甘心做侯爵的帮凶,不甘心做千金小姐的备胎,宁死也要守住自己那可怜的尊严。所以最后于连被送上了断头台。

司汤达的《红与黑》细致地描写了于连想进入上流社会所做的一切努力。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脆弱,自己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可以说这是一个草根阶层逆袭没有成功的悲剧。如果你想仔细地体会于连这个人物内涵和当时法国社会的现状,建议你来读一读《红与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