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

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1)

梅 派

梅兰芳创立的“ 梅派 ”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 梅派 ”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 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都说梅派唱腔没特点, 胡芝凤硬是给总结出以下特点来: 吐字: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 喉阻音: 较多实阻音。 顿音: 力度强。 装饰音: 与主音的音距较大。 共鸣: 比较靠前。 音色: 圆润、宽甜、明亮。 旋律: 简逸、精炼、平淡。 节奏: 舒展平稳。 行腔: 繁腔简唱,少小腔。 口型:不张大嘴,提硬颚,坚咽壁。 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 尾音: 呈抛物线甩音。

程 派

程派唱腔的特点: 程派声腔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以深邃曲折、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别具一股刚劲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更有强烈的感染力。除了“柔里有刚,刚柔相济”之外,程派唱腔的另一个特点是声音大小、气息强弱的控制和多种气口的运用所形成的“藕断丝连”、“ 若断若续 ”的情调和韵味。其表现在发音是:先收后放 ,先虚后实。其次是用气引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 程派的发音特点: 程派的发音和梅派、 张派等的位置不是一样的,梅派是靠前的,张派舌中音,而程派发音靠后。你唱的时候要时刻感觉到你的头顶上有一根无形的线在提着你的音,使你的音掉不下来,有这种感觉才是对的。梅派、张派唱是,气托上来,用气把字送出去,很少用反切音唱,擞音也是瞬间完成的。程派是用气催声,反切音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唱程派注意几点: 收音归韵,是很重要的一环,唱了半天不收音归韵,形成了有字无韵,你嗓子再好,也是白唱了。程派收音归韵要把尾音提起来,轻轻一顿,收紧,收饱满。如:“春秋亭外风雨暴”,你不归韵,不收音,所唱出来的就没有力度,形成有肉没有骨头,唱出来的音是趴着的,音没有立起来。这样的演唱就没有了我们前面所说的“柔里有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了。 尖团不混,上口分明。我们在演唱时尽量分清尖、团、上口字,但分不清时,宁可唱团字,别闹笑话。分清尖、团、上口字,就要靠多听,多唱,多问。要有心,就能唱好。如:同样的“那边厢”、“相告”和“梅香”北京音全发音 xiang,但“梅香”的香是团字;“小姐”是二个尖字,晓得的“晓”就是团字。“箭攒胸,刀断臂”的箭和相见的见全发音 jian ,但相见的见是团字。 唱腔和伴奏的关系: 不管你唱什么全离不开伴奏,对不对?评戏、越剧、唱卡拉ok, 京剧也是如此。京胡的伴奏用拉、衬、托、带、补、垫各种技巧把演唱者托住,使演唱者的演唱生色、悦耳、受听。高明的琴师裹着你的唱,俗话说:傍的特严,你唱着极为舒服。那就是琴师拉的旋律有时是双的,把你唱的衬托的很丰满。这样问题也来了,有的初学者,就把胡琴拉的旋律也唱了,这叫费力不讨好。据说以前有个演员特爱唱胡琴,人家琴师说:求您了,给我留口饭吧!程派唱点琴谱问题不大,但不能老唱。唱琴谱首先影响你的气息,你的肉嗓子怎么也比不过钢丝弦;其次也不好听。如:“一霎时”,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 总之,掌握了以气催字、先收后放、先虚后实、重放紧收、含蓄收敛、收音轻提, 尖团不混,五音分明,喷口、气口、反切音、发音部位、 口型等,在结合劲头轻重缓急、节奏急缓有致,感情充实饱满,那你一定会唱好程派。 顺便说一句,学京剧一开始切忌贪多,开始学习就像搭积木,要把基底打牢,基础打好了,搭起的积木就稳当,基础不瓷实,着急搭也没有用,下面是空的,不会有好的结果。有的人会唱好多段,可没有一段没有毛病的。那还不如少而精。

尚 派

唱腔的特点: 讲究攻坚碰硬,都以实音、真力转折,决不稍懈;同时又以板头的变化运用,打破唱腔的固定节奏,展示唱腔的丰富内涵;又以斩钉截铁的断和错综有力的顿挫,使唱腔错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简约、坚实整齐中呈现峭险之处, 显得力透纸背。而其快板、流水以及散板等处,则表现为酣畅淋漓, 满纸云烟, 和专尚纤巧者不同。 尚派行腔吐字清楚,尚派以嗓音清亮激越、旋律跌宕缭绕的传统,以板头的变化运用,打破唱腔的固定节奏, 展示唱腔的丰富内涵;又以斩钉截铁的断和错综有力的顿挫,使唱腔错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简约、坚实整齐中呈现峭险之处,显得力透纸背。

荀 派

荀慧生的艺术光彩照人, 塑造了无数鲜活的戏剧人物形象。遗憾的是多年来荀派的唱念未曾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似乎一提荀派就是特指偏重的花旦来言。确实,号称表情圣手的荀慧生在表演上独具一格,他体态婀娜,扮相俊俏,千娇百媚,动人心扉.然而,荀腔那种胆敢突破陈规, 闯入禁区的浓重生活气息, 更是构成荀派强大艺术生命里的重要因素,其演唱板头活,唱法多变,他力图把传统腔格激活,以表达剧中人物的特定思想情感.他揣摩戏情戏理十分深入,所创新腔更是五彩缤纷.其中既有活泼多姿,秀丽精巧的欢音旋律,又有深沉细腻委婉缠绵的悲调腔法。荀腔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富于戏剧性,强调生活气息。唱腔节奏上,强调轻重,抑扬,虚实,飞顿的大起大落变化;唱腔旋律上,讲求意境,情真意切,特别是写意式的省略收腔用法,更是意味深长.。我们可用一个"活"字,浓缩荀派唱腔的精髓。 那么, 荀腔的构成基础是什么? 荀腔的区别于其他旦角流派的处理方法又是从何而来? 肯定地说,无不与河北梆子唱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来河北梆子唱腔多为刚烈之音,所谓燕赵慷慨悲歌,荀慧生先生却能化梆子腔以柔来包含。尤其是借用梆子滚唱行腔方法激活了皮黄唱腔的节奏,从而创造出娇柔美艳,余音不尽的荀派唱腔旋法。 其一, 变有形为无形的回滑润腔法。荀腔自始至终贯穿一个"柔"字, 可称是以柔起腔,以柔转腔,更以柔收腔。最可贵之处是含情而唱,善于籍声腔抒发喜怒哀乐之情。 其二,用虚字润腔,深化人物感情。荀腔的虚字惯以"呀,哪,哇,就"等助词构成,此法不仅便于行腔吐字,更是形成荀派旋法的独特手段。 其三, 创新腔融化于格律之中,变幻于格律之外。荀腔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因循字旧,因此许多板腔常被运用得神韵飞动,而又不曾有丝毫的不适之感。 其四,惟妙惟肖的模拟伴奏,不拘泥一弓一音的固定技巧,而以模拟荀腔的娇柔美艳气质突出其演奏特点。伴腔需要紧紧抓住荀腔最具特色的下滑音, 回滑音进行着力渲染, 过门音乐围绕荀腔多为下施的趋向展开, 从而形成婉转清晰、连绵起伏的柔美伴奏风格。 戏曲界几乎一致认同, 荀慧生先生进行的是以现代审美意识观照古典戏曲的探索,为此, 科学、系统完整地归纳荀派艺术中的唱腔真谛就显得尤为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