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开进北大荒屯垦戍边,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宝泉岭农场。部队中包括现役军人约1700名,东北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和俘虏的国民党军人3258名,我的爷爷就在其中,他们仍是部队编制,按现役军人供给制标准,相互之间以“同学”相称。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内广大的荒芜平原地区,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极为适宜农业发展。北大荒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这里荆莽丛生沼泽遍布,水泡子(池塘)里有的是鱼虾蛤蟆,甚至徒手就可以把浅水泡子里的大鱼捉住;荒野中灌木茂盛鸟兽成群,野鸡野鸭大雁天鹅白鹤到处都是,这些大型水鸟在沼泽的芦苇丛中做窝产卵,老兵们开荒的时候经常能拾到各种鸟蛋。夏季的北大荒蛇兽成群,野狼、豹子、黑熊、野猪甚至还有老虎,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是当时北大荒真实的写照。

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1)

解放一团的老兵们披荆斩棘开进荒原上扎下根来,春夏秋季他们盖房子、修公路、开荒垦田,冬季上山采石伐木。 1951年解放一团收获小麦363吨,大豆3119吨,高梁64吨,玉米75吨,不到两年间解放一团开荒11.4万多亩,还修建了人称“四大建筑”的鹤宝公路、大俱乐部、大澡堂和梧桐河大桥,盖起了1300余间土坯营房。

解放一团开进宝泉岭后,只修了一条便道连接梧桐镇,鹤岗市和宝泉岭相距只有四五十华里但却没有公路联通,大军的物资后勤补给困难,为了发展宝泉岭必须修通连接鹤岗市的公路。解放一团调集一千多名战士,日夜苦干突击修路。战士们住窝棚、吃粗粮,镐刨筐抬,在没有机械全靠人力的情况下,从8月19日干到9月18日,共计31天,筑路大军削低了三座小山头,垫通了两个低谷,搭起七座桥,修筑了12米宽、43华里长的鹤宝公路,这条公路修得笔直,子弹都打不透:站在公路中间一枪打过去,弹头打出多远依然落在公路上面。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能在那么短的时间修筑一条够得上标准的沙石公路,确实是个奇迹。

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2)

鹤宝公路上第一大桥是梧桐河大桥,大桥全木质结构。爷爷说修建梧桐河大桥时,提前派战士到梧桐河上游北大岭的山里伐木,然后将原木放到河里漂流下来,战士们拿着长杆在河岸跟行,河两岸是没人深的荒草荆棘,随时有陷入泥塘的危险,遇有原木被挡住了战士们就用长杆拨开;准备建桥的地方有战士等候,用钩子把原木拉住堆起来,待原木按准备充足后开始建桥。在当时没有机械纯靠人力的条件下能建成可以通行拖拉机、重载汽车的非临时性民用大桥确实是奇迹。1950年10月1日,解放一团全团人员排着八列纵队浩浩荡荡走过梧桐河大桥到鹤岗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大会。

大俱乐部气势恢宏,正面呈金字塔状,长60米,宽28米,中间高14米,大俱乐部没有一砖一瓦,全部采用以木结构为主,拉合辫坯墙、草盖的房顶,会场能容纳五千人集会,1951年底解放一团五千余人在大俱乐部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大澡堂一次可容纳好几百人洗澡,清一色的瓷砖,有暖气,还有上下水道,分男、女大池、盆池,大池里还安装了淋浴喷头,干部战士们赞叹不已。

1950年8月,解放一团引进了从苏联进口的7台拖拉机,成立了拖拉机队,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机械化垦荒的序幕。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解放团引进机械后,开始大规模烧荒垦田的过程中。解放团引进机械后布置了好多个垦荒点,垦荒点以连为单位,一二百个战士一边放火烧荒,一边清理焚烧过的土地,战士们把没烧净的地方再放火烧一遍,将烧干的水泡子用土填平,把烧剩下的树桩再烧一遍然后连根挖出……等到战士们把焚烧过的荒地上的障碍整理得差不多的时候,拖拉机就开过来犁地开荒,这样使用机械的垦荒效率很高,一天一台机械可以开荒上百亩。爷爷说解放团的官兵们烧荒的力度非常大,二三十个垦荒点、上百个烧荒点同时放火烧荒,荒原上烟尘滚滚,野火常常几天不灭,野生动物都吓懵了,前后左右到处都有起火的地方,它们不知所措四散奔逃。

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3)

九连奉命开到离场部十几里远的荒原里建立开荒点,团部派了一台拖拉机协助他们修路开荒,连长老李带领全连战士奋战了三天在荒原上开出了一条十几里长的便道。来的时候团长说了,每个垦荒点都将是以后的生产队,一定要将营地选好了,以后我们要在上面盖房子搞建设,不能马虎大意随便选点,那会给以后留下隐患的。连长老李和指导员赵东在荒原沼泽中转了几圈,最后选择了一片高地作为营地,宝泉岭的雨水很大,营地要是地势低夏季雨水大就容易被淹到。老李让拖拉机将这片高地清理出来,然后带领战士们砍伐树木在高地上搭起马架子建立营地,沼泽里的水是不能吃的,指导员赵东带着战士们在高地上开挖了一口水井,打出来的是甜水,解决全连战士的吃水问题,然后战士们将营地附近的荒草焚烧干净,歇息一夜之后,几个排依次展开,以排为单位开始烧荒垦田。

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4)

放火烧荒是有很多讲究的,风大的时候不能烧荒,那样火头很可能会控制不住造成跑荒;没有风的时候也不能烧荒,因为没有风就无法控制荒火的方向,容易烧到自己;解放一团的团部和营房都建在北面的碉堡山下,风向往北吹的时候不能烧荒,因为北面是团部,一旦跑荒了弄不好就会把团部烧了,只有风向往南吹的时候才最适合烧荒,因为南边是梧桐河的河套,附近到处都是水泡子,荒火即便不受控,烧到河套边也会自行熄灭的。

四排在连队的最东边展开,当天的北风不大,荒火点起来之后很快就和三排放的荒火连成了一片,四排长让一班的战士控制住最东边的火头,尽量不要让荒火扩展得太大,不然那就跑荒了,操心的很。连队四个排控制的荒火很快连成了一线形成一条上千米长的火龙,近二百战士拿着铁锹镐头一字排开跟在大火的后面整理被烧过的荒地。荒原上浓烟滚滚热浪侵人,数不清的鸟兽惊叫着向四处逃散,许多野鸡野鸭甚至被烟火熏得从天上掉下来;野火从水沼附近烧过去,泡子(小池塘)里的水都被烧开了,鱼被烫死翻着肚皮飘在水面上;有些野兽被烟熏懵了,四处乱窜,被大火追上烧成灰烬……战士们虽然离着火线很远,但火场地面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却是很高的,他们的头发被烤焦了,身上脸上被浓烟熏得黑漆漆的……

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5)

荒火燃烧了两个钟头之后风向忽然变成了南风,荒火从首尾两个方向向着全连战士们反包围燃烧过来,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连长老李可急了,除了南面刚烧出来的百十米焦土荒地,连队三面都是荒草,大火反烧过来后果不堪设想,他赶紧命令一排和四排尽力去控制荒火东西两个方向的火头,最大程度减缓大火包围过来的速度。大火在南风的吹送下迎头烧过来,热浪滚滚高温烤人,战士们当时灭火的工具只有铁锹和用树条编织的扫把,冲到火头前衣服都快被高温烤着了,坚持不了几分钟手里的树条就着起火来,根本扑不灭迎头烧过来的大火。南风越刮越大,火借风势不住地乱窜,百十名战士控制不住东西两线的火头,荒火迅速蔓延开来,灭火的战士们也处于险境之中。当前摆在连长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营地带领全连战士赶紧跑出燃烧的火圈,现在荒火从东西两个方向反烧过来,火线长度不过两三千米,战士们肯定能从大火的包围圈里跑出来,但营地就会被大火吞噬,尤其是团部派来的那台拖拉机,要是让拖拉机顺着刚开出来的便道往北跑,弄不好就会被从后面烧过来的大火追上,要是让拖拉机在荒地上向东西两个方向突围,拖拉机在遍布沼泽的荒地上跑的速度很慢很可能跑不出火圈,全团现在只有七辆拖拉机,怎么能让它被大火烧毁了呢?二是为了保全机械,必须在大火包围过来之前,将营地东北西三面的荒地烧出一个几十米宽的隔离带,但这样做风险很大,全连二百多战士都会陷入大火的包围之中,弄不好大家会被高温烤死……连长老李和指导员赵东商量了一下,决定选择第二个方案,必须保住拖拉机。

连长老李命令二排三排赶快去营地东西北三面烧出一条至少五十米宽的隔离带,命令一排和四排撤回来,营地下面有两个大水泡子还没来得及填平,老李让战士们从水井和水泡子里打水给营地降温;命令驾驶员把拖拉机开到水泡子边淋水降温。二排三排的战士们迅速扎起上百个火把,战士们拿着火把跑进东北西三面的荒草丛中一百米深处,从里向外顺着风势不住地放火,营地东北西三面很快就着起了熊熊大火。一排和四排的战士凭着铁锹和树条扫把根本控制不住火头,战士们被大火熏烤得快成了干人了,撤回来之后好多战士直接就跳到水泡子里降温,两个水泡子像下饺子一般一会儿的工夫就跳下去百十个战士,大家纷纷叫喊“好凉快啊……”三排和二排的战士放火燃烧隔离带,营地三面燃起了大火,四周的温度很快就高了起来,站在营地上只觉得热风烤人,连吸进肺里的空气都觉得发烫,有些马架子上的树叶干草被高温炙烤得冒起了青烟,一排和四排的战士从水泡子里跳出来纷纷跑回营地拿了水桶脸盆,在水泡子和水井里打水,然后淋在马架子上,防止马架子被高温点燃。

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6)

大火从东西两个方向烧了过来,终于汇合到了一起,二百多名战士被大火围困在营地里,滚滚热浪卷着火星四处乱窜,空气的温度越来越高,连两个水泡子里的水都被烤成了温水。拖拉机停在水泡子边,机器的铁皮都热得烫手了,车长带着几名机组成员拿着脸盆水桶从水泡子里不断地打了水给拖拉机的油箱降温,防止油料会因为高温燃烧起来。连长老李和指导员赵东带领全连二百多战士排成几排从水泡子和水井中打水,手传手地送上高地浇到马架子上降温,不断有战士热得晕倒在地上,一旁的战友赶紧向他的身上浇一盆水,战士醒过来之后又爬起来重新站在队伍中继续工作,到晚上天黑的时候,战士们将两个水泡子里的水都淘净了,这时大火终于烧过去了,外面的温度开始逐渐下降,大家都疲惫地瘫倒在地上,此刻空气是热的、地是热得,战士们浑身上下都是热的,许多战士躺倒在地上就睡着了。

这场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才被一场秋雨浇灭了,十几名战士被大火烧伤,附近近万亩荒地被烧焦,这倒为九连烧荒省去了不少的工夫。这个秋天九连开荒数千亩,成为全团开荒数量最多的连队,获得了锦旗奖励。

当年的北大荒是现在的哪儿(烧荒时风向突变)(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