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

年前,一部叫做《啥是佩奇》的宣传短片迅速占领了你我的朋友圈。这是一部构思精巧,言语朴实的乡村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爷爷、子女与孙子的故事,打动流浪在城市中的你我。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教育产品的人,当看到一部教育产品的同人都如此的火爆,自然心情愉悦,但更多的还是深深的无奈。中国人的春节,商业片火爆,我们拍出了媲美好莱坞的《流浪地球》,但此处风景只是好莱坞文化的一面,在更高维度的教育片、儿童片上,我们还相距甚远。

对中国教育产品目前的问题,我们先从这个问题开始:啥是佩奇?

1.啥是佩奇——寻找人性中正向的力量

《小猪佩奇》,又叫《粉红猪小妹》,英文《Peppa Pig》,是一部动画片,简单无趣的动画片。成人们大可用各种关于无趣的术语来形容这部片子,简单的动画,无趣的笑点,无味的剧情,能与这部动画片相比的大概只有英国人的另一部大作《花园宝宝》。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2)

可是,这部从未进入“中国动画界”热点的片子,却拿遍了国外动画界的所有奖项,长期霸榜各国的学龄前动画片,包括中国。全球的各种动画片奖,如果不给这部片子颁个奖,那么不是片子的问题,而是奖项是否公正的问题。百度上已经找不到这部动画片长长的获奖记录,在此无法列出。我们同时也见不到官方对这部动画的推荐,但是在教育产品制作者的心中,这就是一座教育产品的“圣杯”。

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作品,与《花园宝宝》、《小鸟街3号》等优秀动画片同样系出BBC。2004年,即十五年前,小猪佩奇首次在BBC-FIVE(儿童台)与NickJR(尼克少儿)播出,随后便风靡全球。2015年CCTV少儿频道将其引入,并在早上七点时段播出,迅速成为收视率第一名,并开始在中国进入开挂模式。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3)

小猪佩奇的豆瓣评分高达9.1分,一向挑剔的豆瓣用户可以给一部学龄前儿童动画片打出如此高的评分,足以表明大家对它的认可,没有过硬的质量,是很难得到豆瓣用户肯定的。要知道此前大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在豆瓣的评分都在7分以下。

百度指数显示,关键字“小猪佩奇”在百度的搜索量一直居高不下: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4)

有数据统计,在中国,小猪佩奇每天的观看量达到600万次,每年100亿次,是长期占据各大少儿频道TOP3的优质内容。以上的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各种盗版U盘与网站,实际观看量应该远远不止于此。

并且,小猪佩奇的全国观众中女性居多,其中85后观众占比近65%,我们可以认为,年轻妈妈们非常愿意给孩子看《小猪佩奇》。

同时,网络平台上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相比平台其他内容观众的高知人群,观看《小猪佩奇》的硕士、博士比例分别高出57%和35%。可以看出,高知父母已经把《小猪佩奇》作为儿童教育片的首选。

毫不夸张的说,2010年之后出生的小朋友,都是伴着这只小猪成长起来的。

那么,想做出小猪佩奇,难吗?

2.做个佩奇有多难——大工无技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

想要做出优秀的动画作品,你必须时刻清醒的知道,你的作品是做给儿童看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孩子们的视角和我们的视角不一样,这么多年我们做了太多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而小猪佩奇是一部真正的做给孩子们看的动画片,同时还可以让家长在其中学到一些道理。这部动画片的背后是严密的思索和判断,每个元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5)

《小猪佩奇》简单,只用粗线条大色块的简笔画,再加以细心的选择和搭配,就给了孩子们极高的辨识度。这样既不会牵扯孩子们过多的精力,还可以让他们沉浸于整体画面和故事情节中。

《小猪佩奇》有自己的社会,它构建的不是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而是由拟人化的动物共同营造的写实小镇,这样在潜移默化间便教给了孩子们许多社会秩序与道理。

《小猪佩奇》的语言质朴而贴近生活,其中运用的语言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口语,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

《小猪佩奇》里的小朋友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段,在描述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的同时辅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仿佛也看到了他们自己。

《小猪佩奇》里的人物都不完美,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里面没有形象鲜明的好人或是坏人,每个人都有明显的优缺点。这会让孩子们清楚生活中也是如此,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明显的好人和坏人的标签,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这才是真实的人。

《小猪佩奇》的动画脚本都是教育学专家出品,制作过程满足了以下三点。第一,有非常强的制作要素,并且兼顾儿童的心理因素;第二,轻松幽默,又暗含有意思的小道理;第三,不但孩子能看,家长看了也觉得很热闹。

看上去好像并不难,但是,开发一款儿童动画,是一件技术难度很高,投入巨大,并且风险巨大的事情。BBC、尼克少儿与迪斯尼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制作新的动画片,但是大部分的动画片都默默无闻。我们所熟悉的学龄前动画片,依旧是早年《爱冒险的朵拉》、《海绵宝宝》,再到近几年的《小马宝莉》、《小鸟三号》等几部。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6)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国外的优秀动画片同样是经历了市场筛选和口碑相传才来到我们面前的,它们同样是从无数的劣质片、烂片的尸骨中成长起来的。

如此看来,《小猪佩奇》的成功有必然,同时也有制作团队的奋斗与汗水。它的团队不仅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团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动画团队。他们的动画形象看起来好像很丑,但是在发展心理学专家的眼里,小猪佩奇的形象,是完全按照儿童的视角设计的,每个动画形象都异常精细,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有它们的意义,用“大巧不工”来形容这部作品丝毫不为过。

3.中国教育内容困境——无处安放的灵魂

那么中国就没有优秀的动画作品了吗?自然不是的。我们的00后和10后看到的国产动画可能无外乎《喜羊羊》和《熊出没》,而在最后一批80后和第一批90后的心中,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它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有辉煌也有创伤,但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7)

这一行烫金大字,是当时好多孩子最期待的开场。曾经,这行字代表的是中国动画乃至亚洲动画的希望。可惜,只是曾经。过去的终归是过去了,但你仍可见到当初的巍巍高山。你若高山仰止,想必也能窥见那个迄今为止中国动画最好的时代。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8)

几十年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做出了水墨系动画、木偶动画、皮影动画、剪纸动画等多种动画表现形式,我们会记得《小蝌蚪找妈妈》中水墨丹青与电影技法的完美融合,记得《九色鹿》中敦煌壁画的庄严神圣,记得《三个和尚》的幽默风趣,《葫芦娃》的匠心独具,甚至《黑猫警长》那一直都没等到的“请看下集”。

像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大闹天宫》,从筹拍到完成足足耗费了4年时间,后来先后在44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参加了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18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并3次获奖。那时候的美影厂,有着不计成本的投入,有保障的利润,统一发行的市场和渠道,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美影厂的艺术家们不缺时间,不缺档期,更不缺播出平台,他们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动画制作人,只需要考虑如何拍出好的动画就好了。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政策下,他们实现了艺术至上的动画。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9)

而后来,文革风暴,加之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动画引入中国,市场经济占了上风,美影厂在经济转轨的时代中被推向了市场,接受大浪淘沙的洗礼。他们失去了国家的经济支持,在艺术与金钱中来回徘徊,慢慢的迷失掉了初心,最后脱离了时代的轨道。那行飘逸闪耀的烫金楷体大字,也逐渐黯淡无光,默默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宫崎骏对中国(动画)的失望无以复加,我也如此。”这句话是吉卜力创始人高畑勋在2014年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的原话。该缅怀的,终归还是捶胸顿足的痛心疾首。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而面对现实,你就得考虑这样的两个问题:

1. 你的动画设计给谁?父母还是孩子?付费是父母,是无法从孩子视角看世界的父母。但真正观看的是孩子,是很少能有决定权的孩子。所以,你的开始,如何出发?

2.你是否愿意接受“大投入、长回报、高风险”的优质动画制作?你是否愿意集合一群全球顶级的专家,用过亿美金的投入,去制作一部可能到二十年后才会火的作品?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0)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市场是无比苛刻的,假如你没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资本,你就没有资格犯错。因为你一旦犯了错,血本无归的同时你还会被骂的体无完肤,连同你的匠心与梦想,都一起被贬的一文不值。

就像《流浪地球》,我不懂为什么有的人会因为它不是好莱坞制作就去喷它,难不成国产科幻终究只是庶出?出身真的如此重要吗?假如它出身好莱坞,风评会不会好很多很多?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骨子里还是有自卑的,甚至是深深刻在骨髓里的。

比起苛责,中国动画产业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产业更需要的其实是鼓励。而我们,需要有辨识力,需要引导整个市场的走向,你的选择,就是你所希望的,就是市场的风向标。

别让那些真正有梦想,有执念,有匠心的动画人再也找不到坚持的理由。

当然,希望终归还是有的。我们一定记得那部整体制作历时9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在拿下9.56亿票房的同时,也在豆瓣拿下了国产动画中仅次于《大闹天宫》的8.3分。它成功了吗?好像有也好像还没有,但是“大圣”终究是走在了归来的路上。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1)

其实,我挺喜欢那段对白的

“大圣,此去为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无回?”

“便一去不回!”

4.中西教育生而不同——犹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018年11月,在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科技论坛上,来自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的创业者,来自政府的主政者,来自教育一线的专家,共同讨论中国教育科技距离美国有多远?

互联网的独角兽们踌躇满志,认为中国的教育科技已经超过了美国。主要理由是中国有更大的市场、更丰厚的资本,会推动中国教育科技迅速向前发展,美国校外市场很小,校内教育呆板,除了早年的MOOC平台,在这几年的在线教育大潮中,美国没有什么大的产品形态。

然而,来自一线的教育专家们知道,中国的教育科技和美国至少有五十年的差距。教育科技不是用代码可以解决的,不是扫题软件,作业APP,人脸监控等,它是一个深层根植于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中的事情。正如同翼鸥教育创始人瓜神所说的:中国的教育产品,正在风口上飞翔;美国的教育产品,正在土壤中成长。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2)

美国教育的核心在于民主,即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宽容精神以及权力与责任公民意识。反观我们,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缺乏民主的课堂,老师的“话语霸权”总是充斥其中,机械的标准答案禁锢着学生们的思维,这样的教育环境让我们怎么能期望培养出现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呢?

说到底,我们关注的更多是智商的培养,仅仅强调知识的灌输,甚至发展成畸形的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美国重视的是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更多关注的是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们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还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呢?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能力为主,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呢?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3)

同时,我们和美国的教育投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的教育投入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绝对量上与美国的差距仍然很大。2010年中国的教育投入总额仅为美国教育投入的22.8%,2016年这个数字变为45.82%。

教育投入的不足,也就导致了中国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线落后。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事,则是优质资源的再循环。在美国,教师学历普遍是很高的,要求中、小学的专任老师至少要是本科学历。早在2001年年底,美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就超过了60%,而中国,专科以上小学教师的比例尚且不及。

教育大计,任重道远。

此处我们再以美国小学的标准教材之一——《美国科学》为例,《美国科学》将“科学的思维模式”概括成“七步法”,即科学的七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一个公平的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和记录数据-说出你的结论-深入研究。除了教授孩子们知识,它还不断地启发孩子运用科学研究的技巧。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4)

书中有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书中的世界始终不能是活灵活现的。读书的目的是要回归生活,而教材,更是要让孩子们感受这个鲜活的世界。当我们疯狂堆积知识点,让孩子们机械记忆的时候,西方的孩子可能在做着一个“发豆芽”的实验。实验看似很简单,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直接教授知识点,是不可能达到生命启蒙的效果的。我们总是会忽略,再小的孩子,也会欣喜于生命的神奇。

其实这是一个关乎学习透彻性的问题,这种透彻性是一个过程,是知识从记忆到理解,再到应用和评价,最后到创新的过程。西方教育希望把知识学的更加透彻,从而贯彻一个良好的知识循环过程。而我们只是把知识停留在记忆和理解的程度,然后再去普及更多的知识。这样,是不好的。

孩子的世界充满无限可能,而我们能做也应该做到的,就是让孩子的眼睛去接触这个无限的世界。

5.你当追求而卓越——120分是标准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求卓越,但有尽其所能。”——《圣经》

教育产品的制作和动画片的制作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即120分原则。

“120分原则”本质上是什么呢?是追求卓越。人生是一场旅途,同时也是一个战场,战场上从来都没有轻松的时刻。你不进步就一定会被淘汰。总有一个人要赢,那么为什么不是你。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5)

此处我们拿前文提到的教育产品中的动画片为例。如果你生产的动画片水平达不到《小猪佩奇》、《狮子王》等等这些优秀动画片的水平,你的产品价值就是无限趋近于零的。为什么呢?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事实,不够优质的教育产品就像分母,无论你填了多少数量进去,都没有跳跃成分子的可能性。市场选择就是自然选择,你不冲进茫茫分子,不去拼命抢占在分子的前列,那么你何谈市场,何谈成功?

这就要求我们做内容和工具的时候,必须要做到120分,就是说你要超越自己的期望与想象,你要超越目前市场上的最高水平。看起来标准好像很高,但你必须要按照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来制作内容,制作教育产品。而不是说用最低的成本,最性价比的成本去生产一大堆粗制滥造的分母产品。你制作的分母产品看似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其实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浪费,你付出的所有成本没有换回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6)

“120分原则”应当是你刻入骨髓,流淌进血液的精神内涵,人生在世,该当追求而卓越。我们刚刚摸爬滚打着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季,如今春天来了,你极目远眺,那颗初心会给你内心向暖的勇气与力量。

你一定惊诧于《流浪地球》的成功,你一定发现了近期我们的电影质量水涨船高,为什么?因为市场会奖励那些用心做产品,奔着追求卓越而来的匠心影人。终于,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事业,真真正正的投身其中,网红流量小生少了,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实力派演员、编剧和导演来到了时代舞台的前沿。

不止于电影产业,亦不止于文化产业,各行各业中,我们的市场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于你于我都是一个很棒的机遇,更是一个很大的舞台。好的市场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去引领,你认真对待你的产品,我也认真对待我的产品,我们都奔着市场上的最高标准而努力,那么现在就会是我们一直想要的那个最好的时代。

“追求卓越,不断进步”,是我们对产品的要求。只有当你自己对自己有要求,客户才能对你有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唯一的成功。

后记

有问,人为什么要追求卓越,小富即安难道不好吗?

好啊,但是真正的快乐,小富给不了你。

乔布斯说:我们生来不是为了随波逐流,而是改变世界。只有当你不做谋生,去做艺术,并且真真正正走到那里了你才会发现,只有改变世界,才是真正的快乐。

你要尽自己最大所能推动行业进步。这,才是你存在的意义。

一直很喜欢《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期而来”。

以上。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么拍的(拍流浪地球的我们)(17)

想了解更多教育信息和行业分享,可手动搜索添加公号“ClassIn”

感谢支持与关注

教育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