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读懂春秋战国(微说春秋白话春秋史连载23.)

华父督杀了宋殇公,算是帮了郑庄公的忙,宋、郑之间的战争就结束啦,而且关系还不错宋庄公(公子冯)一直受郑庄公的保护,这回当了国君,当然念郑国的好儿了宋庄公是公元前710年,周桓王10年即位打这儿起,一直到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之前,郑国总算是没有什么战事,郑庄公终于可以喘口气儿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分钟读懂春秋战国?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分钟读懂春秋战国(微说春秋白话春秋史连载23.)

三分钟读懂春秋战国

华父督杀了宋殇公,算是帮了郑庄公的忙,宋、郑之间的战争就结束啦,而且关系还不错。宋庄公(公子冯)一直受郑庄公的保护,这回当了国君,当然念郑国的好儿了。宋庄公是公元前710年,周桓王10年即位。打这儿起,一直到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之前,郑国总算是没有什么战事,郑庄公终于可以喘口气儿了。

但是,我们常说“春秋乱世”,平平稳稳能叫乱世吗。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郑国这边安静了,其它地方也没闲着。北边,南边和中原一带,都有事儿。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就战事不断。

先说北边,其实不算正北,是西北,山西一带,那里是晋国的封地。

晋国,是春秋时期一个极其强盛的大国,号称“世霸”。“世霸”,世代为霸的意思。在春秋的大多数时间里,晋国一直很强大,连续几代都称雄诸侯。但那是后话,郑庄公时代,晋国正闹内乱。

晋国是唐叔虞的封地。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因为封地是“唐”,所以称为唐叔虞。那干嘛不叫唐虞呢?因为武王儿子很多,他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又不是最小,所以称他为唐叔虞。伯仲叔季嘛,前面讲过。

唐叔虞的出生,也很“传奇”。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予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大叔”,就是唐叔虞。邑姜,武王王后,太公望(姜太公)的女儿。

这段儿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当初邑姜还怀着唐叔虞的时候,曾经梦见天帝,天帝跟他说,“我给你儿子起名叫虞,你们把唐这个地方封给他。”等到唐叔虞生下来,果然手里有个虞字,所以就以此为名。

这种神秘,咱们已经不是头一次讲啦。年代久远,无法考证真伪,托天命来显示身份尊贵,一直是古代的传统。

唐叔虞受封,也有典故。据《史记》记载,有一天,成王和叔虞一起玩儿,成王摘了片儿桐树叶儿,做成“圭[1]”的样子,递给唐叔虞,说:“我拿这个册封你”。旁边的史官看见了,就请成王挑个日子进行册封。成王说:“我逗着玩儿呢。”史官回答说:“天子无戏言。”就这么着,就把叔虞封了在唐[2]。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

唐叔虞死后,儿子燮(xiè)即位,改国号为晋。到了东周平王即位,晋国也是拥立平王的主要诸侯之一。而且,晋国还立了大功。咱们在前面的章节讲过,正是晋文侯杀了携王,并且帮助平王东迁到洛邑。所以《国语·郑语》称“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是晋文侯,安定了天子啊。”

文侯死后,子伯即位,就是晋昭侯。昭侯把文侯的弟弟,封在曲沃(今山西曲沃县境内),历史上,称他为“曲沃桓叔”。

桓叔当时已经58岁了,德高望重,很得民心。而且曲沃是晋国的大城,比都城冀(今山西冀城县附近)还要大。昭侯的这种安排,造成了晋国本末倒置的局面,非常不明智。当时,晋国的大夫师服,就表示了担忧“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甸侯,甸服里的侯爵。周朝把中国分为九州,以王都为中心,按距王都远近距离,又分为九服。王畿方圆千里,王畿往外,每五百里为一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和要服,这六服,算是中国,再往外,夷服、镇服和藩服,就算夷狄了。

师服是说,晋国,不过是甸服内的一个侯爵国,还又分出去一国,这样削弱自己的根本,看来是长不了了。

《史记》也有类似的评价:“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晋国乱子的根源,就是曲沃啊。枝叶大于根本,还深得民心,怎么可能不出乱子呢。”

七年后,师服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晋国大臣潘父杀了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

这次叛乱,最终没有成功,桓叔被晋人打败,潘父也被杀了。但是从此晋国也陷入了内战。从那时起,晋(昭侯的后代)与曲沃(桓叔的后代)相互攻伐,直到郑庄公时代,还在继续。这就是我们讲的,北边的战事。

公元前709年,即周桓王11年,桓叔的后代曲沃武公攻打晋国都城冀,取得了胜利,俘虏了晋哀侯,但是由于周桓王的干预,没有能夺取晋国的统治权。晋国在桓王的支持下,又立了小子侯为晋国国君。同年,曲沃武公杀死了俘虏的晋哀侯。至此,曲沃在晋国的内战中,确立了优势,成为强大的一方,晋国原来的公室则陷于被动,靠着王室的支持,苟延残喘。

晋和曲沃的内战,一直持续到齐桓公时代才结束。从内战开始,直到重新统一,整整历经六十七年,这使得晋国,成为春秋初期的头号儿内乱大户。

南边什么事儿呢?南边是楚国的地盘儿。楚国在周初被封到南方,此后一直不和中原往来,被中原诸侯们视为蛮夷。春秋时期,经过历代的经营,楚国开始发展起来,经常欺负周边的小诸侯国。《史记》和《左传》都没有记载这几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左传》记录了郑国和蔡国的一次会议,从侧面让人感受到了楚国的强大。

《左传》:“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公元前710年,即周桓王10年,郑庄公和蔡国国君在邓地开会,在会议上,两国国君表达了对楚国的担忧。

连响当当的郑庄公都对楚国表示出忧虑,可见楚国在南边没干什么好事儿。我们不久就可以看到楚国的手段,这是后话。

我们再讲讲中原的战事。也许有朋友会问,郑国没打仗,中原能有什么战事呢?别忘了,天子也在中原,周王室就在郑国旁边,这场战事是王室打的。

在现在山西芮城县东北,有个小国,叫芮国,姬姓,伯爵。芮国国君,芮伯万,被他母亲给驱逐了,原因是他太淫乱了——《左传》:“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这事儿,发生在公元前709年,周桓王11年。

芮国驱逐了芮伯万,就另立新君了,芮伯万就跑到了魏国[3](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姬姓,伯爵)这个地方。没想到,跑到魏国也不安生。怎么了呢?跟桓王有关,但是起因,却是因为秦国。

公元前708年,即周桓王12年秋天,秦国侵略芮国,但却意外地让吃了败仗——《左传》:“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小之”,轻敌。秦国小瞧芮国,轻敌了,结果反而被这么个小国给打败了。秦国一看芮国还挺不好打,就转而想挟持芮伯万,然后再以武力护送他回去重新夺取国君的位置,做个傀儡。但是芮伯万此时由魏国庇护,不是你想挟持就挟持的。秦国那时候还不像后来那么强大,又刚吃了亏,所以秦国没有单干,而是找上了王室。

秦国的失败,正好给了天子周桓王露脸的机会。同年冬天,王室就出兵了。王室和秦国的军队,包围了魏,芮伯万就这么着,当了俘虏。

前边讲的几件事,就是郑庄公“闲着”的这几年,周边的战事。庄公也没“闲”几天,春秋乱世,他想闲也闲不下来,到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事儿又来了。怎么了呢?桓王打上门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注解:

  1. “圭”,古代帝王诸侯手里拿的礼器,按地位身份,有所不同,通常为玉制。
  2. 唐地,是夏朝故地,在今山西冀城附近。
  3. 魏国,并不是后来战国七雄的魏国,是一个姬姓小国,后来被晋献公所灭。晋献公灭魏后,把它封给大臣毕万,毕万就以魏为氏,改称魏氏,他的后代,建立了战国七雄里的魏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