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锦衣卫的真正形象(看历史上的锦衣卫)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历朝帝王都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并积极地为了这个设想而努力。锦衣卫的产生,便是明太祖在前人屡次失败的基础上的又一次试探。

历史上锦衣卫的真正形象(看历史上的锦衣卫)(1)

锦衣卫建立最初,用意在于强化皇权,明代接近中国古代王朝集权制度的顶峰,锦衣卫也在其中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锦衣卫人众,随明代政治形势的变化,其行为规范也随着当时皇帝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调整。明朝初其,朱元璋废相,致力于打压功臣,紧跟着便分封藩王,建立督察体系。

锦衣卫作为皇帝手中类似于警察之类的力量,权力极大。这是皇帝手中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用得好,对维护统治很有益处,用得不好,则百姓怨声载道,后世更斥之为“特务”。锦衣卫实质上也是一种特务机构,为皇帝手中的治国利器,但观其作为,后世文书、史料中的严厉斥责实在有失偏颇,这种现象的产生,大概是由于锦衣卫机构的存在,对文官集团、正常的政府机制形成了威胁和挑战。

明初的“胡蓝之狱”、“郭恒案”、“空印案”等多宗案件,其间均有锦衣卫的身影,它的作为倒也高效,但由于此时的监管体制尚未完善,只能依靠皇帝的直接监管和舆论的反馈,其职权极易失控。如王世贞《锦衣志》“治锦衣事者失其名颇恣,而舞文、有所操舍”,朱元璋震怒,“悉焚卫型具,以囚送刑部审理”。当然了,这只是锦衣卫的首次“整风行动”,却并非明太祖放弃锦衣卫的预兆。不过,整风行动治标不治本,不出几年,锦衣卫行事故态复萌,朱元璋只得下旨,明《刑法志》记载,“申明其禁,诏内外狱勿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到建文帝时期,他重用齐泰、黄子澄等人,对锦衣卫不甚重视,而燕王朱棣则多用这些人监视朱允炆的动向。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对锦衣卫之流非常重视,重用各种特刑侦缉机构,作用巨大,清人评价道,“帝非不知纲,以纲防川,川塞而乃可以无纲矣。”

历史上锦衣卫的真正形象(看历史上的锦衣卫)(2)

但这种情况维持时间不算很长,这些特殊机构打着维护皇权的幌子为自己谋福利的时候,很快便造成了“自毙”的局面。永乐十四年,锦衣帅纪纲被皇帝一道命令斩杀,永乐帝痛定思痛之下,建立起东厂(公元1420年),作为锦衣卫的制衡机构,自此,锦衣卫与东厂之流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权夺利的争斗,双方互有胜负。当然,这种斗争是没有结果的——他们的斗争根源在于皇帝,王朝不倒,皇帝就是不倒的,这种争夺又怎么会有结果呢?

明初,朱元璋马背上夺得天下,人民尚武,锦衣卫和旗手等皇帝卫队执行了大量的司法任务,锦衣卫因诞生于胡惟庸案之后,多少让人们联想锦衣卫的职能,尤其是夸大了它的特务职能,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它实际上只是一个职能广泛的军事管理机构——至少建立者的初衷是如此。后来锦衣卫的确有很多不好的行为,但谁又能管得了身后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