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

马上就要到九月了,进入到九月后,咱们农民地里种植的玉米就要陆续迎来成熟收获期了。最近有一位农民朋友拿着一句话问农技小背篓——网上有人说“玉米晚收能增产一二百斤”,那玉米晚收是不是真能增加亩产量?这句话说得到底是真还是假?如果说玉米晚收真的能增产,那我们在什么时候进行玉米晚收最合适?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1)

针对这位农民朋友的疑问,今天农技小背篓就给大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以便大家能够找准玉米最高产的收获及时,让一季的田间劳作换来最高的玉米产量。

一、玉米早收和晚收哪个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从玉米的成熟期上来说,玉米的整个成熟过程可以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这三个阶段,如果从玉米收获时籽粒灌浆最饱满充实、玉米亩产量最高的方面来说,普通种植的玉米(采收秸秆青储的玉米除外)在进入到完熟期时收获最容易实现高产,凡是在乳熟期和蜡熟期就收获的玉米,收获后的玉米产量都不是最高的。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2)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们不是说玉米晚收能不能增产增收的嘛,你怎么说起了玉米成熟期来了啊!大家要想我说得没错,咱们收获玉米的时间早晚是与玉米的产量密切相关的。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3)

正常情况下,咱们农民朋友在收获玉米时基本上都是“一家看一家,你收我就收”,大多数都不会按玉米成熟的阶段进行合理采收,有的农民看见玉米“假熟”了(部分品种玉米棒穗外面的苞叶变白但玉米籽粒却未灌浆饱实)或者看见别人家开始收玉米了,自己也就忙忙活活的到地里收玉米,这样我们盲目收获的玉米每亩就会白白损失掉一二百斤的产量。因为这时候的玉米还没有达到籽粒最饱满充实的完全成熟期(完熟期),采收过早的玉米籽粒就会因为籽粒灌浆时间不够、籽粒灌浆不充分不饱实、籽粒含水量过多而出现减产。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4)

玉米成熟采收期要想最高产,我们就必须选择在它充分灌浆、籽粒灌浆饱实时再收获(完熟期),过早收获和过晚收获都是会减产的。根据田间试验数据表明,玉米从蜡熟期开始到完熟期的这段时间内,也就是玉米棒穗外面苞叶刚变黄白到玉米苞叶完全变枯白松散的这段时间内,我们每推迟玉米采收的时间一天,每1000粒的玉米籽粒重量(玉米籽粒千粒重)就会增加3-5克、每亩玉米大约能够多增收15公斤左右,除此之外,与乳熟期和蜡熟期采收的相比,在完熟期采收的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营养物质也就越多,换句更直白的话来说,适当晚收的玉米不仅总产量会更高,而且玉米的籽粒质量品质会更好。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5)

从这一点上来说,玉米早收(在乳熟期或蜡熟期收获)是会造成一部分减产的,而玉米适当晚收(在完熟期收获)确实是能够实现增产增收的,但这个适当晚收必须是限定在玉米从乳熟期、蜡熟期到完熟期的这个时间范围内。

二、如何准确判断玉米产量最高的完熟收获时间?

大家在看到这也许会问:既然你说了玉米完熟期收获产量最高,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怎么判断玉米是不是到了最高产的晚熟期呢?判断方法很简单,农技小背篓下面就告诉大家怎么去判断。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6)

判断标准一:从玉米秸秆外观上来看,当玉米根基部的叶片变干枯且中下部的叶片已经变黄时,这时候的玉米就基本上是到了最高产的完熟期。

判断标准二:从玉米棒穗的苞叶上来看,当紧贴玉米果穗的苞叶变得黄白且干枯松散时,这时候的玉米就基本到了最高产的完熟期。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7)

判断标准三:从玉米的籽粒上来看,当玉米的籽粒变得又硬又亮、用手掐不动也掐不破,并且玉米籽粒上的乳线消失(玉米粒与玉米棒接触的分解线)且玉米籽粒的根基部(籽粒芯尖处)产生黑色层时,这时候的玉米就基本到了最高产的完熟期。

判断标准四:从玉米的生长周期上来看,当玉米在授粉后再生长50-55天时,此时的玉米也就基本到了最高产的完熟期。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8)

判断标准五:在玉米正常成熟采收时间的基础上再往后推迟个7-10天(大约在9月底到10月初前后),这个时候也就差不多是玉米最高产的晚熟期了,一般适当晚收的玉米每亩能够增产10-15%左右吧。

大家只要综合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判断,我相信大家对玉米产量最高的完熟采收期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玉米什么时候增产最好(玉米晚收能增产)(9)

综上所述:过早采收玉米,会因为籽粒灌浆不饱实、千粒重较低而损失掉一部分的产量,我们把玉米的采收期推迟完熟期进行适当晚收的说法,确实是能够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增产的。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如果玉米过了完熟期还迟迟不采收,那也是会造成玉米减产的,一个原因是玉米籽粒的养分会发生倒流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玉米在成熟后遇到连续阴雨的天气发生倒伏或霉烂而减产。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