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改编感人情歌(一首用一封信改编的歌曲)

《与妻书》,就是一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诀别诗。当林觉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所期盼的,是还能在蒙蒙细雨中,打着伞,走在心爱的妻子身旁。然而,现实却不允许他这样,于是,他只能独自走在为正义而献身的路上,吟唱着这首诀别诗,想起能为天下人谋福祉,便觉得自己不枉来人世走这趟。

曾经听过一首名叫《诀别》的歌曲,就是歌颂了林觉民的事迹。这首歌的部分歌词摘自林觉民的《与妻书》,另外还有一些歌词,是词作者的创作。我一直认为,《诀别》的词作者,一定是一个熟读《与妻书》,并且对之怀有深厚感情的人,否则的话,是绝对写不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歌词的。

一首改编感人情歌(一首用一封信改编的歌曲)(1)

图片来源网络,不包含于原创部分,下同

这首歌,是以林觉民的口吻来写的,“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将一个爱国志士报国无门,深夜枯坐的愤懑和孤独挥洒得淋漓尽致。而接下来的“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写出了林觉民在灯下写《与妻书》时那种踌躇难书的悲怆心情。“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那是林觉民在写信之时的真实感情的写照,反映了他对于妻子情真意切、难舍难分的心情。而最后的“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把整首歌推向了高潮,它是整篇《与妻书》思想的浓缩,试想一下,林觉民是如此深爱自己的妻子,可是,他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希望天下苍生可以因为他的死,而有所觉悟,可以奋起。他不愿意天下人皆受苦,所以,无可奈何之下,只有选择了牺牲自己和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啊。

这首歌曲,较为真实地再现了林觉民在写《与妻书》前后的思想变化,并且再现了《与妻书》的思想精髓,相比时下的一些只是简单讲述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的爱情歌曲来说,《诀别》这首歌曲实在是强出它们太多了,它那优美的旋律、深厚的情感、细腻的歌词,使得它成了一首少有的好歌。

一首改编感人情歌(一首用一封信改编的歌曲)(2)

这首歌为什么能如此感人呢,那是因为,歌的作者感受到了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的那份真挚的情感。所以说,这首歌感人,而《与妻书》更感人。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如果一个人说的话,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那他就不能打动别人,而林觉民的《与妻书》,正是因为情意真切,扣人心弦,那字字句句,都是他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真心话,所以,才能够令无数人为之感伤,被它激励,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当如潮水般汹涌的情感,与残酷的现实相遇的时候,林觉民,唯有把爱铭于心底,暂时割舍掉那不可忘怀的相思,走上那条正义之路,俯仰自若,引颈就戮,一去不回头,一直到自己的心不再跳动,却依然还带着那份深挚的情爱。

一首改编感人情歌(一首用一封信改编的歌曲)(3)

当林觉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想的会是什么,是思考国家的未来,还是喟叹无法实现与妻子牵手今生的誓言?再坚强的男儿,到了这时,恐怕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之“一恸”了吧。“无情未必真丈夫”,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并且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恐怕就是因为,在字里行间涌动的那份博大的、革命者的情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