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1)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2)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3)

《灯如红豆》答案

1、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

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

2、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忍品格。

(2)“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4、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4)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5)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6)

《故乡的风》答案

1、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本文的行文线索。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

2、“漫天”表示风沙范围的广泛,“席卷”展现风势的恢宏,突出了故乡的风强劲有力的特点。若删除,不能表现出故乡的风沙个性十足、生猛异常的特点。

3、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故乡风大,引出下文写故乡的治理。内容上:为下文写故乡经过治理发生巨变作铺垫。

4、示例1 (表达方式)景物描写。本句描写了波光泛动、绿茵倒映的小凌河河水,反映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的转变,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

示例2(表现手法)对比。“过去的一切”即第⑦段记忆中小凌河河水的“咆哮”“干涸”的景象,与现在小凌河河水的“平静”“安谧”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

示例3(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泛动”“倒映”和“平静”“安谧”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小凌河的美景图,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

5、(1)主旨:作者通过“风”这一特有的元素,展现出故乡的变化,歌颂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

(2)“时代精神”要点:①改革开放带来福祉;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绿色环境带来幸福生活;④建设美好家园。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7)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8)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9)

《母亲的刺绣时光》答案

1、(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2、“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3、“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4、AC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10)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11)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12)

《独腿人生》答案

1、①同情 ②感动

2、①“我”对车夫以前的事一无所知,运用车夫自述的方式使故事更真实、情节更紧凑。②这个故事上升到了城市与国家的层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3、②作为强者,克服困难,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③作为中国人,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为城市、为国家争气

4、孔乙己:①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和摧残。②受到社会权贵和普通民众的歧视和嘲笑。

人力车夫:①社会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尊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