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通话儿化音(普通话之语流音变)

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音素或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音节、音素会发生约定俗成的语音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语流音变”。就普通话学习而言,应着重掌握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现象:轻声、儿化、变调、词的轻重格式以及语气词“啊”的变音。

一、轻声

(一)轻声的含义:轻声是语流音变中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一些音节在词语或句子中由于受前一个音节的影响,丢失掉原来的调值,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轻声。如“头”本来读阳平,在“头目、剃头、回头”等词里可以保持阳平的原调,但在“慢头、枕头、拳头”等词里却读得又轻又短,这里的“头”就是轻声。

通常把这些读成轻声的字叫轻声字,把含有轻声音节的词叫轻声词。由于轻声读音的弱化,调值明显发生了改变,音长变短,音强变弱,有的音色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而只是一种特殊的变调。

标准普通话儿化音(普通话之语流音变)(1)

(二)轻声的特点:轻声音节的特性是由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比较主要的因素构成的,也有的学者认为音高和音强是构成轻声音节的主要因素。轻声由于音节的弱化,主要的特点是又轻又短,具体表现为:

1、音高不固定。从音高上看,轻声音节由原字声调调值变为轻声音节特有的音高形式(可称为轻声调值)。由于它受前一个音节的影响,音高是不固定的。前一个音节是阴平、阳平、去声的,后面的轻声是短促的低降调;前一个音节是上声的,后面的轻声是短促的半高平调。

2、音长变短。从音长上看,轻声音节的长度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长度,甚至大大缩短,通常只有正常音节的2/3~1/2。

3、音强变弱。轻声音节音强明显减弱,听感上轻短模糊,“弱”是指听不出轻声音节原来的调值,但声母、韵母的发音仍是可以听得比较清楚的。

4、音色有一定变化。最明显的是韵母发生弱化,元音(指主要元音)舌位趋向中央等,复合元音动程缩小。声母也可能产生变化,不送气的清塞音和塞擦音常常浊化。例如“我的”中的de,声母由清变浊(即声带出现振动),主要元音e的舌位也趋于央化。

(三)轻声的读法:尽管轻声不是独立的调类,但它也有自身的调值。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的调值取决于它前一个音节的调值。如果前一个音节是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的调值是短促的低降调,可以描写为31;如果轻声前一个音节是上声,轻声的调值是短促的半高平调,可以描写为44。

(四)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性意义

标准普通话儿化音(普通话之语流音变)(2)

2、使语句流畅自然,口语化色彩鲜明

在语句当中,一些虚词、助词等音节也应当轻化,使有声语言听起来自然流畅。在普通话语流当中,轻声的使用还可以让语言听起来更加口语化、更亲切自然

(1)语气词“吧、吗、啊、呢”等

例:好吧 是吗 你呢 走啦 来呀

(2)助词“着、了、的、地、得、们”等

例:跑着 去了 好的 快速地说 跑得慢 你们

(3)名词后缀“子、儿、头”等

例:孩子 鸟儿 石头

(4)重叠式名词或动词、叠音亲属称谓(也可描述为AA式)的后一个音节。

例:宝宝 看看 爸爸 妈妈

(5)表示趋向的动词,方位词或词素

例:头上 底下 快下来

(6)“一”、“不”夹在重叠动词或形容词中间

例:看一看 瞧一瞧 好不好 忙不忙

(7)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按照习惯也要读成轻声

例:秘书 书记 大夫 老婆 闺女 相声

庄稼 太阳 月亮 云彩 耳朵 眉毛 眼睛

衣服 刺猬 告诉 打听 明白 商量 清楚

小鱼提醒:轻声是普通话中一个重要的音变现象,一个音节要不要读轻声,除了上面谈到的从词义、习惯分析之外,还应结合广播语体来考虑,如“棉花”一词,在新闻语体中“花”不读轻声,但在广播对话、主持人节目中“花” 就可以读轻声,使语言更口语化。另外,轻声音节是弱化音节,在播读时既不要拖长,又不能过于短促,造成吃字。

诗歌练习: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里是小鱼,关注我,声优入门不迷路[比心]

往期精彩[灵光一闪]

这些字你认识,但不一定会读······

有一种自信,叫“我的普通话真的很不错”······

普通话听起来抑扬顿挫?原来是这样

标准普通话儿化音(普通话之语流音变)(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