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

说到当今影坛能够同时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自成体系的导演还只在少数,其中有些导演只注重票房,而完全忽略艺术追求,这其中以“烂片之王”王晶为代表,另有一部分导演,只关注艺术,而忽略了影片票房上的表现,这其中以“文艺片之王”王家卫为代表。而另有一部分导演,如杜琪峰、陈凯歌、冯小刚、姜文等人,则游弋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他们这种创作上的漫无目的性,有时候也会造成一些影片呈现在大银幕上时不伦不类。而要说在艺术和商业之间,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恰到好处的,还要数张艺谋和周星驰两位。

然而这两位导演的职业生涯却天差地别,其中张艺谋是典型的科班出身,只是他最初的专业是一名摄影师,而非导演。但是在历经了几年的幕后工作后,张艺谋逐渐自我肯定了自己的导演才华,所以在1987年时,张艺谋凭借执导的处女作《红高粱》一战成名,而多年后,中国影坛诞生了以巩俐为标志的“谋女郎”女星合称。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1)

就在1988年,张艺谋因为执导的影片《红高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上的金熊奖,而一跃成为了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导演时。周星驰也出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捕风的汉子》,这部影片圆了周星驰多年来的电影梦。然而这只是他传奇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两年后,周星驰凭借《赌圣》和《赌侠》占据了香港年度票房榜的前两位,从此周星驰从“星仔”变成了“星爷”。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2)

如果说张艺谋的电影是从艺术逐渐的商业化,那么周星驰的电影则是从商业逐渐艺术化。两位电影大咖的发展方向看似背道而驰,实则是殊途同归,他们都在追寻着电影行业的至高境界,那便是将艺术和商业进行最有机的融合,在雅俗之间,在电影节评委和普通观众之间,在投资人和自我艺术表达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这样电影既能够更大范围的传播,又能在传播时,将影片中要表达的思想内核展现给银幕前的观众。

所以我们看张艺谋和周星驰后期的作品,越来越难以准确清晰的界定商业片还是艺术片。曾经以“无厘头”为主打特色的周星驰,也拍出了诸如《功夫》、《喜剧之王》、《大话西游》这样有内涵的喜剧电影,而张艺谋也拍出了《英雄》、《影》、《山楂树之恋》这样在艺术和商业之间,非常均衡的电影作品。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3)

当年张艺谋执导的影片《红高粱》除了让他自己成为国内一线导演外,也捧红了影片的女主角巩俐,凭借在《红高粱》中的优异表现,巩俐也从一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一夜之间成为了华语影坛的巨星。巩俐的成功,让人们想起了007系列的“邦女郎”,所以后来张艺谋电影中的女主角们,也被冠以了“谋女郎”的称号。

至于后来的“星女郎”也有借鉴“谋女郎”的意思,但是和“谋女郎”大部分启用新人不同,周星驰的“星女郎”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华语影坛的顶级巨星,这其中尤以梅艳芳、巩俐、张曼玉、钟丽缇、刘嘉玲为代表。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周星驰主要以演员的身份出现,而为了加强影片的票房号召力,所以投资人也会为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安排一位绝对的超级巨星。但是在1995年之后,周星驰逐渐掌握了电影的主动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陆续因为周星驰的电影走红了一些刚出道的明星。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4)

这其中以朱茵、莫文蔚、张柏芝为代表,这其中特别是张柏芝,仅仅凭借主演了周星驰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喜剧之王》,便一跃成为了华语一线女明星,当时的张柏芝被誉为香港影坛的新一代“玉女掌门人”。在这之后,周星驰执导的影片,几乎都是以刚出道的女明星为主角,其中包括后来和周星驰闹翻的黄圣依,以及出镜时间并不长的张雨绮。这些不知名的女明星,因为有了“星女郎”称号的加持,而在娱乐圈中混得风生水起。

和“星女郎”成名后更偏重于娱乐圈不同,“谋女郎”大部分还是立足于电影事业,或者干脆还有一些“谋女郎”甚至是退出影坛。其中成名的,以巩俐、章子怡、周冬雨为代表。特别是巩俐和章子怡,她们几乎代表了华语一线女明星在电影事业上的最高成就,巩俐除了主演了张艺谋的代表作《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之外,她还主演了陈凯歌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周星驰的转型之作《唐伯虎点秋香》等诸多经典之作。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5)

而章子怡更是凭借张艺谋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出名后,主演了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而后者成为了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成功后,章子怡又主演了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等。所以章子怡又后来有了“国际章”的称号,以显示她在华语影坛的地位。

不过在张艺谋横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除了巩俐、章子怡、周冬雨之外,还合作过许多形形色色的“谋女郎”,这些女明星又特点各异,除了漂亮外,还有许多谋女郎则以“丑”闻名。较为突出的则是《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魏敏芝,其实在魏敏芝之前,巩俐也曾在《秋菊打官司》中“扮丑”。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6)

不过这些“谋女郎”扮丑并不是真丑,而是导演希望通过他们的装束,将银幕上的画面和人物恢复到一个特点的历史时期,以写实的影像风格,发掘出一代人记忆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所以张艺谋影片中女主角的丑并不是真的刻画丑,而是用“土”来形容则更为贴切。特别是巩俐凭借着《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一角,还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最佳女主角奖,巩俐因此成为了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位国际影后。而魏敏芝主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也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最佳影片奖。

所以“谋女郎”的丑,丑出了自信,丑出了自我,是一种自我肯定后的自嘲,是一种自嘲之后的自我肯定。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7)

相比于“谋女郎”的丑,“星女郎”们也不甘示弱。但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为了票房的考量,所以这些以丑为特点的“星女郎”只能担任配角。但是周星驰的电影却也因为有了这些有特点的配角,主题变得更加鲜明,思想变得更加丰富。

而且周星驰的电影也有把美女明星变丑的喜好,在《大话西游》中有把朱茵饰演的紫霞仙子变成猪八戒的桥段,在《唐伯虎点秋香》中,有把巩俐饰演的秋香变成丑八怪的桥段。并且在同一部影片中,还诞生了“石榴姐”、“如花”这样以丑为特色的配角“星女郎”。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8)

相较于以“土”为丑的“谋女郎”而言,“星女郎”的丑则更显得创意十足,而这些“星女郎”中的丑角,如今已经成为了周星驰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苑琼丹饰演的石榴姐,李健仁饰演的如花,让周星驰的影片低入尘埃之后,注入了生活中的五味杂陈,唏嘘讽刺。在没心没肺地大笑里,这些同命相连,相貌平庸的小人物,更能够打动我们的情感。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9)

在2013年周星驰执导的影片《西游.降魔传》中饰演“荒野四大美人”之首的张美娥成为了其中的代表,这位当年天收入仅有150元的“星女郎”成为了整部影片的亮点。多年后也许很多人忘记了影片的主角舒淇,甚至是影片的剧情,但是他们依然会记得那个说着“空虚公子”的张美娥。这也许就是周星驰电影最大的魅力,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

周星驰为什么离开星女郎(星女郎和谋女郎)(10)

同样是比丑,显然周星驰的“星女郎”更胜一筹,更接地气,他用丑表达了对市井小人物的悲悯和自嘲,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咏叹和赞美。在周星驰充满创意,丑到极致的“星女郎”的演绎中,观众们能够感受到蕴含在生命里最丰富的味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