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

“断臂维纳斯”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了,今天我就以它结束连续四期的古希腊美术。

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1)

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通高2.04米 大理石圆雕 约公元前150年

《断臂的维纳斯》是它的俗称, 学名是《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又称《米洛斯的维纳斯》)。古希腊的神话同一题材的元素会反复创作,后世发现的也往往不止一件。所以,史学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命名方法,就是加上发现地的署名,比如“米洛斯”既是《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的发现地。这座雕像在中世纪捣毁偶像运动中被埋入地下,千年后,1820年2月,于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一位农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时发现了它。

相传,它雕刻于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现存实际由上下两截合成,不知是原作的困难处理还是后世运输时的解决办法,不过艺术家把那道链接的合缝,巧妙地安排在了腰下衣服的褶皱处。

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2)

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3)

爱神维纳斯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无不流露着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传统。具有高度的古典理想美。

它完美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优美与崇高的两种风格,不仅继承了菲狄亚斯的庄严崇高,还具有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优美抒情。爱神那微微扭动的躯体,婉转曼妙,自然而韵味十足。

她堪称完美的身材比例,集健康、恬静、端庄、和谐、优美于一体的体型,不愧为美的代言。

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4)

时代的经典,还在于它为不同时代带去的人性认识和审美启发。《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被发现后,后世的艺术家曾试图为其重新装上双臂,但多次尝试都不尽完美,所幸作罢。“残缺”的美,也由此而来。

据说,雕塑被发现时,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臂上扬,握着一只苹果(如以下图片)。你有自己的猜想吗?动手画画吧。

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5)


延伸阅读:

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6)

《拉奥孔》

巴尔蒂斯绘画(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7)


往期精彩: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大公牛》(第一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受伤的野牛》(第二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拉文特岩画(第三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巨石阵(第四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苏美尔人立像(第五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汉谟拉比法典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垂死的母狮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伊斯塔尔门》(第八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金字塔》(第九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纳菲尔提提王后像》(第十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第十一期) 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掷铁饼者》


参考资料: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