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发生在伐蜀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谌、刘禅和邓艾。原文如下:

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1)

(刘谌)大哭一场,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闻知,无不哀痛……后主听知北地王自刎,乃令人葬之。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邓艾扶起后主,亲解其缚,焚其舆榇,并车入城。后人有诗叹曰:“魏兵数万入川来,后主偷生失自裁。黄皓终存欺国意,姜维空负济时才。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

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2)

于是成都之人,皆具香花迎接。艾拜后主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各随高下拜官;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又令太常张峻、益州别驾张绍,招安各郡军民。又令人说姜维归降。一面遣人赴洛阳报捷。艾闻黄皓奸险,欲斩之。皓用金宝赂其左右,因此得免。自是汉亡。有追思武侯诗曰:“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邓艾今阴平小道突入汉中,令蜀汉君臣猝不及防,不仅城池连连失手,就连后主刘禅派去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也在与邓艾的交锋中阵亡。刘禅大惊失色,与群臣商议对策。此后,刘禅接受了大臣谯周的建议,决定向邓艾投降。北地王刘谌苦苦相劝,却无法改变刘禅的心意。最终,刘谌在祖庙自尽,刘禅开城投降。至此,蜀汉帝国灭亡。

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邓艾进入成都后安定民心的举动,叫做“出榜安民”, 意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这句成语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

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5)

小说的这一段情节其实有三个故事,首先是刘谌自尽,然后是刘禅投降,最后是黄皓免于一死。这三个故事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呢?答案是肯定的。刘谌自尽一事出自《三国志·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据该传记载:“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至于第二个问题是历史常识,刘禅开城投降,最终导致蜀汉亡国,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6)

至于小说中出现的黄皓行贿而免于一死的故事,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据《三国志·董允传》载:“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自从陈祗死后,黄皓被晋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从此开始祸乱朝廷。从某种意义上看,黄皓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邓艾想除掉这个奸臣以平民愤,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国蜀汉灭亡记录(黄皓的下场如何)(7)

不过,小说作者在按照历史记载描述了这个故事之后,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又提到:“(司马)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这一点却并非是历史的真实。查阅《三国志》、《晋书》等相关史料,并未出现司马昭处死黄皓的记载。因此,黄皓的最终结局应该是跟随刘禅一起去了洛阳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小说作者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虚构,目的非常简单,表达对黄皓这种祸国殃民之辈的痛恨。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