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自制辅助器(骨折患者以后不打石膏)

楚天都市报6月18日讯(记者李曼英 通讯员荆彤)手脚外伤骨折很常见,到医院医生通常给你打上厚重的石膏固定,还要缠上绷带。18日,楚天都市报记者从武汉市第四医院获悉,该院打石膏正遭遇技术革命,医院骨科与一家科技公司展开技术合作,用玉米淀粉作原材料运用3D打印技术,成功为患者打印出更轻更薄更贴合身体结构的个性化固定支具。“一点都不重,还蛮方便,制作的速度也快。”作为首个“吃螃蟹”的患者,刘婆婆手术后带上这款3D打印的个性化固定支具后,竖起大拇指点赞。

脚踝骨折自制辅助器(骨折患者以后不打石膏)(1)

58岁的刘婆婆家住汉口,上周在家做清洁时不慎滑倒,右手手臂和左脚脚踝同时骨折。18日术后拆线换药完成,刘婆婆手脚骨折部位恢复得不错,如果是以往,打个石膏固定就能出院回家静养。不过,医生这次并没有用传统的石膏帮刘婆婆固定,而是通过3D打印为她量身定制了固定支具。

脚踝骨折自制辅助器(骨折患者以后不打石膏)(2)

现场,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医生通过专用设备对刘婆婆受伤的右手和左脚脚踝进行3D扫描,一旁的电脑通过读取数据进行建模,确定患者手臂和脚踝的建模完成后,自动建立支架模型,最后用3D打印机将支架打印出来。从患肢扫描到打印出支具约30分钟,和石膏医生徒手打石膏固定的时间相差无几。

脚踝骨折自制辅助器(骨折患者以后不打石膏)(3)

刘婆婆的主刀医生、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黄若昆介绍,传统打石膏固定,虽然石膏有大、中、小三个型号,但每位患者体型不同,即使用对了型号,也难以完全“合身”,尤其是对于一些好动的患者,石膏可能带了两周就松掉了,后期严重影响固定效果。俗话说 “伤筋动骨一百天”,打着石膏不仅又重又闷,不方便洗澡,被石膏裹着的皮肤发痒还挠不到还容易过敏。此次3D打印的固定支具以粮食玉米淀粉作为打印原材料,重量只有传统石膏的六分之一,比较轻薄,佩戴简便,只需将支具用弹力粘胶固定即可。后期根据骨折处肢体肿胀或萎缩程度,医生还能通过弹力粘胶帮助患者调节外固定支具的松紧。此外,它表面的多个小孔还可以避开手术后患者的皮肤伤口,方便医生观察皮肤的变化、同时判断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和传统的石膏打好后全覆盖在患者骨折处皮肤表面的固定方式不同,支具上的镂空设计还能让皮肤透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