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探案电影完整版(一抹微笑的樱桃红)

萨苏探案电影完整版(一抹微笑的樱桃红)(1)

萨苏探案电影完整版(一抹微笑的樱桃红)(2)

这起案件发生于1984年深秋,地点在甘家口一处某医学科学院职工宿舍,一名女职工在自己家中突然死亡。因为情况看来不太正常,死者家属随即报案。老鹰当时已经开始主持二处侦破工作,接到报案后迅速派出女侦查员张秋月等一组刑侦人员前去勘查现场,技术员老冯随队前往。

报案人一个是死者的丈夫,一个是死者的同事,眼睛都肿得和桃子一样。据他们描述,死者是夫妻二人一家,没有孩子,老人也不住在一起。这个死者最近身体不好,在请病假。死者的丈夫早上八点钟和院里其他职工一起出门上班,到单位发现有一些资料忘了带,便回去取。因为死者丈夫的自行车车胎让人给扎了,只好叫了一个同事骑车带他回去。两人到他家,开门之后,却发现死者还没有起床,再叫她时,已经没了呼吸。一院子都是医学科学院的,正好有个大夫这天没有上班,赶紧叫来看看,但大夫看过后便说没有抢救价值了,报案吧。

刑事案件的勘察一般是以痕迹专家和法医打头阵的。

死者的家是一个里外屋,尸体在里屋的一张双人床上,但老冯看到死者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却似乎很不专业:“这死者真漂亮。”

老冯所说死者的“漂亮”,第一是神态安详,宛若熟睡,脸上似乎还带着一丝笑意;第二是死者的肤色红润,十分好看,带着一抹妖艳的樱桃红色。

这抹樱桃红,对法医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老冯下意识地开始在屋里找火炉,很快发现这个宿舍是用暖气的。

怪哉。老冯怎么会去找火炉呢?

在刑侦之中,带有樱桃红尸斑的尸体,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便是一氧化碳中毒。

冯先生解释,人死亡之后,血液停止流动,凝固后反映到尸体表面,便形成暗红色的尸斑。有经验的法医会根据尸斑的颜色、面积判断死亡时间。也有例外,那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它造成的尸体会呈现出介乎鲜红和樱桃红之间的颜色,给人一种死者身体健康、气色极佳的假象。

去甘家口现场的时候,天气已经相当凉了,两个女刑警张秋月和李彬一边勘查一边打喷嚏,所以老冯第一个反应便是这家人用煤炉取暖造成了意外。

然而,这是个当时条件算比较好的职工宿舍,使用暖气,室内没有任何自备的取暖设备,怎么会中煤气呢?

老冯凭借多年的经验,感觉到这具尸体的颜色和一氧化碳中毒形成的略有不同,这种情况比较罕见,故此很谨慎地决定进一步化验之后再提供结论。

尸体呈现樱桃红色,除了见于一氧化碳中毒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氰化物中毒。因氰化物死亡,人的血液不会凝固,所以皮肤也会呈现樱桃红的颜色。在我国氰化物不是随处可得,即便有门路能搞到,唯一当时可以用来作为毒剂的,便是氰化钾。

我们常常在电影中见到某个特工在事情败露之后,一咬某颗牙齿或者衣领中的什么玩意儿,然后白眼一翻直奔西方极乐世界,他们服用的便是氰化钾。

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物质作为自杀首选,因为氰化钾是一种作用十分剧烈的毒物,它会迅速抑制呼吸酶,只要口服50到100毫克即可引起猝死。

但这起案件偏偏不像氰化钾中毒。原因是很少有人知道服用氰化钾自杀实际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氰化钾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吞服,它会首先破坏消化道粘膜,换句话说会把口腔、食道都烧烂,就象被火烧坏一样。被这个东西杀死的人,死状都会比较恐怖。

不管死者是否能感觉到,尸检的时候肯定能看到这种粘膜破坏反应的。然而,甘家口的死者表情宛若熟睡,毫无痛苦,完全不符合氰化钾中毒的迹象。

正琢磨呢,参加勘查的一个女警察忽然打出一个大喷嚏。这下子倒把老鹰打醒了,说那就等一下鉴定结果吧,同时对尸体作进一步尸检,不吞服,还有别的方法造成死者摄入氰化钾,比如注射什么的。

正说着,另一个女警又是一个大喷嚏。

老鹰和老冯吓了一跳。老鹰又琢磨了一下,说算了,别等他们,咱俩再去一次现场吧。

他们再次到达案发现场,已是案发七个小时以后。

在老鹰看来,甘家口的凶案现场是一个典型的密室杀人现场:

平房,里外屋,只有一个门,朝南开。进门就是外间屋,兼作厨房,与里屋之间是一道木制门,上边是玻璃隔断。门朝里屋方向开,里屋陈设简单:有写字台和书柜,收音机和缝纫机,但没什么其它电器,比如电视或者录音机之类。这在当时的中国也很正常。屋里四白落地,最醒目的是一张木制双人床,放在房间的最深处,也就是最靠北的位置。床上方的墙上开有一个玻璃窗,带有防盗铁栅。窗子下方是暖气。死者是在床上被发现的,被发现时尽管距离她丈夫出门上班只有一个小时,却已经完全没有了呼吸。

老鹰他们在窗外勘查过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可疑足迹或者痕迹。更重要的是,和他丈夫一同返回取物发现凶案的那位职工回忆,进屋的时候看到窗户是关着的,门窗紧关之下又有一具尸体,屋里闷得令人窒息,是死者的丈夫打开了窗户,才觉得好些。

外人作案可能性不大,那么,作为最后一个和她见过面的人,死者的丈夫会不会是凶手呢?

有个工人上班时看到死者的丈夫推车站在家门口,冲里面问:“玉雯(死者的名字),我那个计算器你看见了吗?”当时还听到死者的回答:“你不是昨天带到班上去了?”

声音正常,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法医通过对尸体温度等进行的鉴定,也基本可以认定死者在其丈夫离开的时候还是活着的。

门窗紧闭,死亡时室内只有死者一人,这是一个完美的密室杀人案件。

正在这时候,处里专门进行化验检验的四科传来结果了。

好的一面是确认了他杀。检验结果确认死者死于氰化物中毒。不好的一面则是,胃内容物和肠道中未发现毒物,无注射、滴注等毒杀手段的迹象。

开始还怀疑是案犯把氰化物制成胶囊一类的东西,骗被害者服用后引发死亡的,现在看来全不对路。老鹰和老冯坐在那儿跟相面似的,相对无言。

老鹰想得快,把案子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没发现什么破绽。他抬起头来,看看还在发呆的老冯,忽然扑哧一声乐了。

这么一乐,老冯也“醒”了,问你笑什么?

老鹰说你昨天没睡好吧?干什么去了?

我?老冯摸摸脸,说难得不用熬夜,没有啊,睡得挺好。

睡得挺好……那俩眼跟桃儿似的?老鹰戏道。

老冯对着路边汽车的反光镜看看,还真是,他苦笑一声,正要说话,看看老鹰,笑道:“你不也是一样?”

老鹰也笑了。

老鹰说这时候感到老冯的眼睛里闪过了一道灵光,他有想法了!五分钟以后,老冯在屋里发出一声轻轻地低呼。

老冯的呼声中带着一种满意,也带着一丝惊恐。

这一次能让老冯惊慌,看来事情不小,但老冯并不要人帮忙,相反让大家都离得远远的,就这样小心翼翼地带着一样东西从屋里出来了。

他带出来的,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塑料小药瓶。

老鹰注意到了侦查员们出现场回来个个眼睛红肿,有体格敏感的女刑警大打喷嚏这个特殊现象(实际上老鹰他们再次去现场,已经是案发七八个小时之后,依然不自觉地流着眼泪鼻涕)。他要求再出现场不仅仅是恪尽职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那里肯定还有东西可挖。而老冯就真把这样东西给找出来了。

有人会说,第一次勘查的时候怎么没注意到这个小药瓶呢?这个小塑料药瓶是透明的,隐藏在一条铁制暖气片立柱的侧后方,如果不是专门去找,很难发现。

推定是谋杀,而且是氰化物杀人,老冯很快便对这起密室杀人案有了一个新的判断。既然不是吞服氰化钾,而且被害人是单人在屋中遇害,那么,她的死亡原因便几乎只剩了一种:那就是吸入挥发到空气中的氰化物毒剂。因氰化物特别是氢氰酸毒剂蒸发后味道不明显,受害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很难觉察,这也就能够解释其为何死亡时仍然面带微笑了。

而这样的谋杀(如果不是自杀)设计,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毒剂挥发不够快,空气中的浓度不够高,受害者可能因为觉察到其刺激性而逃生。

那么,他一定是通过某种机制促使毒药能够更加快速地挥发,造成受害人尽快死亡的。

让氢氰酸更快挥发的最好手段便是加温,而在现场能够加温又不引人注目的,无疑便是暖气了。所以,老冯在那里找到这个药瓶,不是偶然的。

事后检验科在小药瓶中果然找到了氢氰酸的残留。

最后一个见到遇害者的人,嫌疑无疑是很大的。这个人,就是那个丈夫。而且,在案发后他有一系列不正常的举动。比如,借自行车又自己不骑让同事带他回去,显然是要在进门和发现尸体时找一个现场证人;进屋先开窗,很可能是为了避免自己中毒——他和那个一起前去的同事都双眼红肿如桃,并不是悲伤造成,他们的确有中毒的风险。

经过审讯,这个丈夫供认不讳。案情本身并不复杂,是一起丈夫因妻子生病且不能生育而不满,有外遇后谋杀妻子的案件。他计算好致死量,把相当数量的氢氰酸放置在一个塑料瓶内,外罩一个玻璃瓶,上班前悄然打开玻璃瓶,将塑料瓶取出,放在暖气下方后离去,临走还不忘当着邻居喊妻子说话,来证明自己离去时妻子还活着,一个小时后,估算妻子已死,便返回现场报假案。

凶手本人在医学科学院的药研所工作,能够接触到氰化钾,他的专业知识,又使他了解氢氰酸毒性并具备利用氰化钾等制备氢氰酸的能力。而制备所需的坩埚等设备,在该所的实验室里便有。

案件中大多数环节都很清晰,唯有一点老鹰觉得有些奇怪——凶手回到现场的时候,为何不将那个小药瓶取走销毁呢,那无疑会给破案增加一些难度。是犯罪者的疏忽吗?

真实的原因是他也害怕。这谋划杀人是一回事儿,某种程度上对这位药物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化学实验。然而,真看到把人毒死了又是另外一回事儿,那种震撼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案犯制造了不在场证据,然后准备报假案,但妻子死亡的现场,让他突然直观地感受到了毒药的可怕。他倒没有忘记应该把那个药瓶拿走,但惊恐之中又感到眼睛和呼吸道的不适,这位谋杀者只能冒险打开窗户通风,实在没有勇气去拿自己放的那个药瓶了——他实在搞不准此时药瓶中还有多少氢氰酸残留着。

所以,审讯中看到公安人员亮出这个药瓶,此人就再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选自萨苏微信公号老萨有发现

ID:sashuchang2015

萨苏探案电影完整版(一抹微笑的樱桃红)(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