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五大圣人鬼谷子(古今奇谈你知道吗)

鬼谷子王禅系列故事
王明见

你不知道王禅?总听说过鬼谷子吧?如果连这也不知道,那你应该知道“孙子兵法”、“毛遂自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吧?而孙子、毛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都是鬼谷子王禅的徒弟。
  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洺河王子升仙桥(大桥),王子求仙的故事代代相传:“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史料记载,鬼谷子王禅,楚国人,纵横家的鼻祖,与老子道教渊源颇深。《民国五年淮阳县志》在古迹章节第十页载:“王禅冢,在城东南三十五里。”清顺治《陈州志》、乾隆《陈州府志》和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也均有同样的记载。


古今五大圣人鬼谷子(古今奇谈你知道吗)(1)

鬼谷子像


   王子庄里说王禅
  王子何许人?生卒年几何?吃了老子炼的仙丹去向哪里?是神话传说还是确有其人?带着诸多历史疑问,郸城文人志士、史料专家沿着历史发展脉络追寻着王子的足迹。
  古代在姓氏后面加“子”,是对人的尊称。那么王子是对王禅的尊称不无道理。王禅葬在楚国,郸城战国时属楚国,王子就是王禅也有可说。这些历史渊源成为郸城人研究王禅的线索,该县还成立了历史文化研究会,专门组织专家、学者穿越历史长河寻访鬼谷子。
  郸城县宁平镇战国时期属楚国苦县(鹿邑),该镇北2公里黑河南岸有个王子庄,“U”字形河湾将王子庄环抱其中。远看王子庄,村内低洼;但从村里向外看,一马平川,十分神奇。
  王子庄有个王子庙,在王子庙遗址,随处可见的秦砖、无数个地下墓葬见证着这里远古的鼎盛繁荣。赵中和、赵传林等10名七旬以上的老人对“少年王子”“贤圣人王子”“王子得道成仙”“王子云游”“王子推车送家人”以及王子就是鬼谷子王禅的故事如数家珍。王子确有其人,并且是老子同时代人,求道于老子是可信的。县文化局博物馆曾对王子庄出土文物进行考证,确认为战国时期遗址。
   少年王子取名禅
  传说王子在其姥姥家出生,虽然二月二天气寒冷,却有蝉声大噪而得名。王禅少年聪明伶俐,母子相依艰难度日,但王母仍把儿子送到学堂读书,因穷买不起书包,只好用自己的扎腿带子包着文房四宝上学。王子上学很用功,文章写得出奇地好。


古今五大圣人鬼谷子(古今奇谈你知道吗)(2)

鬼谷子像


  一天,大雨倾盆,他娘背着王子去学校上学,老师见了半开玩笑地说:“以母为马。”王子随口答:“望子成龙!”老师听后叹曰:“此子长大后不成圣也成神也。”就为其改蝉为禅,寄予厚望。
  王子十三四岁,因学业超群引起富家子弟忌妒,造谣说他有娘无爹,还要拳脚相加。时间长了,王母怀疑儿子在学校不好好上学,欲斥责训诫。王子见状,哭诉在上学路上受人侮辱之事。母亲闻听放声大哭,并实言相告,你父姓王,娘怀你三月即离世,说着拉着王子来到王子父墓前痛哭一场。娘怕儿再受人欺负,就让王子退学帮娘干活。
  王子辍学后,就到东岗上打柴,到当地唯一的集市郸城集变卖,郸城北关正是当地最大的木柴交易市场。王子单日打柴,双日到郸城卖柴,至今郸城仍双日逢集。王子每卖了柴,就用一半钱给娘买吃穿和家用,另一半舍给大桥附近的残疾人和穷苦人家。天长日久,穷人认识了王子,尊称他为“王善子”。王母得知王子卖柴钱的去处后,仍夸儿子做得对。
   老子“丹成” 王禅得道
  郸城因老子在此炼丹成功而得名。当时,王子打的柴里有一种叫“龙角木”的干柴,是炼丹冶金所用木柴中最好的柴。所以,老子在大桥北头设立的炼丹炉一直买王子的柴用于炼丹,王子与老子结成了忘年之交。老子常给王子讲修身之本,做人之道,王子受益匪浅。
  一天,王子又来送“龙角木”。老子说:“今天我领你到大桥下看棋,对手是玄武真人,那可是棋中高手,你到那里,只管看不要多口。”王子扛着扁担,拿着斧头,跟在老子身后来到大桥下,进入一个桥洞。桥洞里走出一个红脸赤发大汉,二目圆睁,身着道袍,开口便问老子:“来者何人?”老子回道:“当今大孝子王子也。”王子把扁担、斧子放在地上,静观二人对弈。
  王子发现玄武真人身边放着一卷书,在两人下棋间隙拿来阅读。王子瞄眼一看,封面写着“天书——用兵之道”。王子躬身求借,玄武真人允诺王子暂阅。对书籍如饥似渴的王子,把“天书”用兵之精华全记在脑子里。


古今五大圣人鬼谷子(古今奇谈你知道吗)(3)

老子雕像


  转过话题,老子炼丹炉自得了王子的“龙角木”,原计划要炼三百三十三天,结果只炼七七四十九天便丹成。这天,炼丹童子拿上两颗金丹用盘子托着,准备到桥下让老子品尝是否到火候,因怕凡人认出抢去,将其点化成两只“白屎壳郎”。到了桥下,老子抓起其中一只,用手除去头爪、翅羽撂到口中品尝:“丹成也!丹成也!”玄武真人一看盘中还有一只“白屎壳郎”,也抓起来去掉头爪,撂到口中,连说:“真神品也!味正丹纯,恰到火候。”二人吃后继续下棋,一旁的王子看愣了,他看到地上扔的屎壳郎头爪、翅羽,拾起一尝,果然口内生香,就把地上的统统拾起来吞下去。说也奇怪,王子吃后觉得迷迷糊糊,正感到奇怪,玄武真人道:“七天已过,吾等当去矣。”老子也说:“汝亦当去矣。”眨眼间二翁飘然而逝。王子回到王子庄,见村人皆面孔生疏,说自己是王子。村人大怒云:“王子乃我五代先人,已过世数百年。”众人举手欲打王子。王子掉头就跑,因鞋中有土,边跑边磕鞋,一共磕了三次,鞋中的尘土变成了三个大土堆。王子越跑越高,直至升仙而去。村民见王子升天,跪地叩拜起来。
  现在的郸城大桥就是王子升仙处,原桥头有民国时期郸城名人谢澄江撰写的:“洺阴胜曲地,王子升仙桥”对联。据郸城80岁以上的老人讲,解放前大桥下北边确实有个洞,里边摆放有石桌子、石凳子,历经沧桑,如今荡然无存。现在能看到的,是多次复修过的王子桥、王子槐(被黄水冲倒后在原处又长出的槐树)、王子井。在桥北槐树下,据传从此井放下鸭子,可从古塔井下钻出来。此外,还有王子庄、王子庙(大跃进年代拆除)。
   鬼谷洞修道王禅授徒
  王子得道升仙后,云游四方寻找老子、玄武真人,一路上,传道讲学,扶困济贫,搭救黎民。他曾到过江西九江,湖北远安、当阳,河北临漳,河南淇县,最后在淇县云梦山创办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军事学校。他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当时春秋战国、七雄五霸争天下时期,最紧缺的是懂军事知兵法的将军。各国慕名而求学于王禅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有孙膑、庞涓,还有管仲、鲍叔乐,就连齐国国君时称霸主的姜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也求教过王禅。凡受过王禅传教过的弟子,如苏秦、张仪等人多封相或大将。王禅最得意门生莫过于孙膑。孙膑根据王禅教法,编撰了《孙子兵法》,当代战争仍沿用此三十六计布阵方案,可谓功垂千古!


古今五大圣人鬼谷子(古今奇谈你知道吗)(4)


  郸城遗迹寻王禅
  王子作为劳动人民的化身,大孝大爱,并为华夏军事作出重大贡献。“普救众人,造福人间”是王子倡导的宗旨。可惜王子少年时期在郸城留下史料踪迹甚少,得道后又云游他乡,有关王禅传说甚多,历经两千多年,王禅的故居在郸城一直是个谜。
  为深挖王子文化,探索王禅历史,郸城县成立了郸城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探讨王子文化和王禅史籍。经过大量资料和对王禅其人其事研究,人们开始重新考虑王子的历史定位,不少专家对王子和鬼谷子王禅是同一人的说法越来越坚定不移。
  《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称“鬼谷先生,苏秦、张仪尝从之学纵横术。在世数百年后不知其所终……”《辞海》《辞源》《汉语大辞典》等权威典籍也没说出个长短来。
  2010年11月,郸城史料专家徐公卿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王禅的史料记载。《民国五年淮阳县志》在古迹章节第十页载:“王禅冢,在城东南三十五里。”后又多次到淮阳县政府办、县志办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清顺治《陈州志》、乾隆《陈州府志》和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均有同样记载,再次验证了历史上确有王禅其人并且和“丹成”的传说有较好的关联验证。这一重大发现引起郸城、淮阳两县高度重视,随即组织有关人员,在淮阳县东南的冯塘乡、大连乡、朱集乡和郸城县汲冢镇、巴集乡、钱店镇等处进行多次考察,进一步考证王禅墓冢。


古今五大圣人鬼谷子(古今奇谈你知道吗)(5)

淮阳九曲桥


  王禅冢或在淮阳朱集
  2011年7月15日,郸城研究人员从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焦华中那里得知,王禅冢在淮阳县朱集乡高井行政村。郸城县政协副主席、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云山立即安排研究会成员尽快到该处考察。
  7月19日上午,郸城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5人在向导杨立新的带领下,赴淮阳县朱集乡高井行政村考察王禅冢。在高井行政村,正在村边放羊的张老汉说:“孙庄南地的池塘就是王禅冢。”
  上世纪70年代“翻淤压沙”时,硬是把一个坟冢挖成现在的一个池塘。当时还在冢里发现了鹿角、鼎、青铜剑等文物。
  高井行政村吴庄北、孙庄南现有一个方圆二三亩地的大池塘,岸上绿树成荫,池塘里碧水荡漾,郸城县文化局长徐新建、副主任科员巴云中在塘边发现大量的陶片,初步认定是战国时期的陶片,更进一步认定是王禅冢遗址。
  吴庄村84岁的杨青营老人说:“当时这个大坑的两个冢子,比两个太昊陵墓还大。”加之这里离淮阳县城“三十五里”、“北稍偏西”,距离、方向和淮阳县志相吻合。
  史料专家徐公卿、吴金德、闫春茂分析认为,王禅葬在淮阳,可能是王禅老年时有“叶落归根”的愿望,因病重或其他原因未能回到故里郸城王子庄,死后就地葬在了高井村,并由后人标记载入地方名志,延续到今天仍有记载。
  这一史实为论证王子就是王禅提供了重要证据,这一发现将揭开“王禅出生地、终归所处不详”历史谜团。目前,淮阳、郸城两县正在积极合作,共同研究王禅、王子文化,让这一远古历史文化再次发出璀璨光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