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

罗,先祖是火神祝融,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罗姓在百家姓中排名:七十五名,是人口数量排在第20位的大姓,占全国人口1%,约1338万人。

在广东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主要分布在梅县、兴宁、大埔、五华、丰顺等区域。其中,兴宁占据半数以上

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1)

“豫章世德;理学家声”,这是梅州罗氏的堂联。据载,最早进入梅州的罗氏先辈为唐昭宗时的循州刺史罗昌儒,其约在公元900年时因黄巢起义,道路梗阻而定居兴宁,也使得罗姓成为较早入梅的姓氏之一。

1100多年来,罗氏在梅州开枝散叶,并不断向外扩散,陆续迁往国内外,除了广东外,国内较多的是四川、江西、福建、台湾等。在“刻苦耐劳自得成功”等家训的熏陶下,培养出了兰芳共和国首任首脑罗芳伯、“罗氏通书”创始人罗庆辉、“维他奶大王”罗桂祥、客家学鼻祖罗香林、抗日名将罗卓英等人。

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2)

梅州罗氏宗祠

走进梅州罗氏宗祠,罗氏家训、罗氏名人等展牌陈列四周,祠堂正中间是罗氏开国始祖罗匡正、复国始祖罗凌甫、豫章始祖罗珠的画像。罗氏宗祠始建于1815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是兴宁、长乐(现五华县)、镇平(现蕉岭县)、嘉应州(现梅县区)、大埔、丰顺、宁化七县的罗氏合族所建。罗氏宗祠曾被当做梅县纺织品公司的厂房。

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3)

罗氏九厅十八井

地址:兴宁市宁新镇东风的罗氏九厅楼

该屋始建于元代初期,有700余年历史,系罗氏四十六世洪德公第十八子小九公兴建。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 特征 ,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

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4)

梅州罗姓名人

罗昌儒——最早迁往梅州的罗氏族人

他原居于江西南昌,唐昭宗时(889-904年间)为循州刺史,后来因为黄巢起义,道路梗阻而被迫留置在兴宁,并选择此地定居,成为最早进入梅州的姓氏族人之一。

罗香林——客家学鼻祖

兴宁市宁新水楼村人。罗香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0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入研究院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他撰写和出版《客家研究导论》,该书被日本人元刚译成日文出版。后来罗香林又撰写了《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编》《客家迁移及分布地图》,进一步探讨客家源流、转徙与具体分布诸问题。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客家学的奠基人,是近现代人文社会学术界的杰出人物。

罗桂祥——“维他奶大王”

梅县三乡黄凹村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原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原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英廷颁赐C·B·E勋爵,梅州市首批“荣誉市民”。1940年3月香港豆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罗桂祥任董事长,生产“维他奶”,被人誉称为“维他奶大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与兄弟陆续向家乡梅州捐资建设公益福利事业,不仅为村庄捐建水泥乡道、自来水、电力设施等,还独资捐建了梅县第一职业中学、与兄弟合资捐建医院、学校等。

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5)

罗芳伯——“坤甸王”

罗芳伯(1738—1795年),梅县石扇人,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1772年,罗芳伯和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到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组建采金公司。1777年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富可敌国,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1795年,因病在坤甸逝世,终年58岁。

罗屏汉——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边区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庆良,别名志鸿,兴宁大坪镇白云村人。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兴宁党组织、东江苏区五(华)、兴(宁)、龙(川)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闽粤赣边区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共兴宁、江西会昌县委书记、粤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35年7月,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罗明——五次担任福建省委书记职务

罗明(1901—1987年),大埔县人。曾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闽南特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1931年后任中共闽粤赣特委组织部长、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方大学副校长,广东民族学院院长,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罗明曾五次担任福建省委书记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民族工作实践的主要开拓者。

罗大佑——著名音乐人

生于台北市,祖籍梅州市梅县区。1981年首度担任唱片制作人,制作歌曲《童年》。1982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打破当时流行的民歌曲风,带领台湾流行音乐走向毫无前例的批判与省思风潮。1987年于纽约获颁“亚洲最杰出艺人奖”。1990年创设“音乐工厂”陆续发表《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及《皇后大道东》等国粤语歌曲。

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6)

罗姓家族轶事——赖罗傅三姓互不通婚

赖罗傅俱发源于中原,且毗邻而居,历数百年之久,彼此间都具有姻戚的关系。

公元前690年,罗国亦为楚国所灭,罗姓中不乏改称为赖姓的。从此罗赖关系,日益密切,所以后世子孙中,罗赖被认为是一家人。

至于傅赖关系,则有一段传说。据说,在菲律宾的福建人所供奉祖先金青公与银青公皆为股商始祖,海内外的赖姓人均供奉金青公于祠堂,傅姓则俱奉银青公于家庙。傅赖两姓之人见面时常以“亲堂”相称。自古便有赖罗傅三姓相议互不通婚之说,使赖罗傅三姓同气连枝,团结一致。

梅州大埔邓姓来历(梅州罗姓人口逾28万)(7)

每个姓氏和祠堂都有它的前世今生和历史轶事,希望有机会可以多多跟大家分享这方面的趣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