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的福贵是凭借什么活着的(活着中福贵虽普通)

题记: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味这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余华加诸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美国《华盛顿邮报》2003年11月2日)

活着中的福贵是凭借什么活着的(活着中福贵虽普通)(1)

去年初读《活着》,泪水就没断过,只觉得整个人都是苦的,深深为福贵悲苦的一生痛惜。

在这部书里,作者以一个采风人的身份,以旁观者的态度,倾听着一个叫福贵的老人,以平淡的语气讲述自己一生的故事。

福贵的一生,在旁观者眼里是苦,他却活得乐观

他的苦难其实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的。他对他自己的人生是非常满足的,福贵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生活,他真的觉得自己一生过得很好。

福贵的一生,亲人一个个离去,且每个都不是自然死亡:

最早的是他的父亲,因儿子赌博输掉全部家产,忧愤而亡;

再次是母亲,在福贵被抓去当兵刚两个月就死亡,死前还念叨着“福贵不会是去赌钱的”;

最惨的是儿子有庆,为了救县长的老婆,活活被抽血而亡;

女儿凤霞因难产而死;

老婆家珍因患病早逝;

女婿意外身亡,外孙吃豆子撑死;

到最后,只有一头同样叫福贵的老牛陪着他。

这些在别人看来无比悲惨的遭遇,令读者潸然泪下的苦痛,却被这位叫福贵的老人,以一种淡然的语气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让我们读来,都被老人那豁达乐观的态度所感染,这也许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吧,希望世人不管遇到什么难以跨过的坎,难以忍受的痛,都能像福贵一样乐观向上。

活着中的福贵是凭借什么活着的(活着中福贵虽普通)(2)

《活着》畅销国内外,得益于它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思考,却放在了大背景下

《活着》完成于1992年9月3日,同年发表于《收获》。畅销二十多年,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在国外获得多个奖项。

在刚过去的2018年9月份,《活着》还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紧接着在10月19日,获得“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活着》之所以广受欢迎,首先是因为它所探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么活着才有意义?这个问题亘古以来是个热议的话题。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曾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活得要轰轰烈烈,巾帼不让须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活着就要以天下为己任,显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为人民服务的雷锋,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奥斯特洛夫斯基,宁愿燃烧也不要腐朽……

但全世界有70多亿人,能够成为名人的毕竟占了少数,而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则占了绝大多数。

《活着》正是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去探寻活着的态度。正因为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它才能突破了语言与国家的限制,被全世界人民所熟识。

活着中的福贵是凭借什么活着的(活着中福贵虽普通)(3)

但如果它仅仅是写一个普通人的琐琐碎碎,生老病死,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活着》的时间线虽然模糊,但熟知中国历史的读者,还是可以看出,本书写的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前开始,直到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偏远农村一个小人物——福贵,随着社会动荡变革所经历的故事。

如果脱离了这个时代背景,福贵的故事就会显得不那么真实,也就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一同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有40部,但像《活着》一样到现在还被人们所熟悉的,有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莫言的《红高梁》等。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于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主要讲述的是陕西一个普通小村庄——白鹿村里,白、鹿两家的恩怨,人物虽小,却通过小人物,展现了从清末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变化。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本书讲述的是农村出身的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在七、八十年代改革干放浪潮下,所经历的感情纠葛,及工作、创业的故事。

《红高粱》是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主要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千千万万抗日民众中的普通一员——余占鳌,在山东农村抗日的故事,及与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一本书的热销并不是偶然,从以上几本书来说,一是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的立场,写出普通人的不普通事;二是把普通事情放到一个大背景里面,彰显出时代特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