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哪里(地理大发现第120篇)

地理大发现第120篇-2:洪堡考察美洲和北亚——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洪堡定义了美洲 ,中国第一个正式气象台和地磁台正是由他建议而建立

亚历山大·冯·洪堡太伟大了,不分三篇不足以介绍他传奇的一生。

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哪里(地理大发现第120篇)(1)

洪堡美洲考察路线图

【美洲考察】

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哪里(地理大发现第120篇)(2)

洪堡在美洲旅行路线图

洪堡的第一次旅行是在1790年,即前面提到的和乔治•福斯特的结伴出游,旅途不长,只游历了西欧;途中他结识了不少科学界人士。1795年,他又去过意大利和瑞士作植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

1796年,洪堡在不幸中迎来了影响他一生的转机。这一年他的母亲逝世。洪堡不仅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笔遗产——美丽的林根山庄,而且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到世界各地旅游和考察了。1797年他果断地辞去了官职,专心地投入到外出旅游、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1799年3月,洪堡觐见西班牙国王,请求赴美洲考察。那时,南美大部、中美全部以及北美的部分仍受西班牙辖制,严禁与他国通商往来。由于洪堡深谙地质学,又熟通采矿事务,得以说服国王相信此行对西班牙大有好处,譬如探明新矿源。

1799年6月5日,洪堡和法国植物学家埃梅•邦普兰西班牙持皇家特许护照,踏上“毕查罗”巡航舰从西班牙北部的卡塔纳港扬帆起航,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美洲之行。——正是这次不同寻常的远航旅行,奠定了洪堡在地学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同时也掀起了一场革命,开创了近代地学特别是自然地理学的新纪元。随船物品中,有象限仪、六分仪、磁力计、比重计、气压计、温度计、天蓝仪、空气纯度计、计时仪、莱顿瓶等等,凡是当时科学所能提供的精良仪器应有尽有。而所有这些,包括船资运费和日常开支,都由洪堡自费支付。行前他制订了最乐观的计划,甚至与船商谈妥几年后将标本运回欧洲的途径,并预付了费用。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洪堡谈到了此行的目的:“我要采集植物,搜寻化石,观察天象。但这并不是此番旅行的主要目的。我想探考自然界的各种力量怎样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怎样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换言之,我要找到自然世界的一致性。”但他也估计到最坏的结局,因此立下了遗嘱。

因为拿破仑的战争已经开始,旅行开始时洪堡一行必须躲避英国的兵舰。到7月16日,他们抵达位于南美东北角委内瑞拉的库马纳(今属哥伦比亚);年底驻于加拉加斯。

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哪里(地理大发现第120篇)(3)

洪堡在委内瑞拉旅行路线图

1800年初春至七月,洪堡与邦普朗坐小船和独木舟,沿着委内瑞拉最大的河流奥里诺科河划行了2760千米,深入南美内陆,对大部分无人居住的森林区进行了测量制图,证实该河通过一条支流与南美第一大河亚马逊河相通。途中遇到的艰辛是难以言喻的,他们不得不以香蕉和鱼为主食,而且还经常遭到成群蚊虫、蚂蚁和其他昆虫的叮咬,以及毒蛇、食人鱼和鳄鱼的侵袭。几乎每个人都患了热病,然而洪堡似乎有免疫力,他坚持观察并记录下各种自然现象,用仪器测定经纬度。后来返回库马纳休整数月,他们又于同年11月穿越加勒比海,航行至哈瓦那。

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哪里(地理大发现第120篇)(4)

钦博拉索地图,火山的横截面与相应的植物地理,摘自洪堡《赤道地区的地理与植物》

1801年3月至1802年秋,洪堡和邦普朗又开始了对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的探险,从卡塔赫那至利马长途跋涉,直抵亚马逊河源头。洪堡攀登和考察了厄瓜多尔境内的许多火山,为了收集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他一再走下活火山口中的深处。在地震频繁的基多,洪堡曾三度攀上皮钦查火山,观察到脚下600米深处吞吐不息的蓝色火苗,并在36分钟内精确记录下15次明显的余震。在当地居民中,则传闻有一个不怕死的德国人把火药投进火山口,结果引发了地动。在安第斯山,他仔细观察了当地的岩石以后,他认为他的老师维尔纳关于岩石皆由水成的说法是错误的,并断言花岗岩、片麻岩和其他结晶岩都是火成岩。他和邦普朗还攀登了钦博拉索山(当时人们认为它是世界最高峰,若干年后,当他得知喜玛拉雅山远远高过钦博拉索山的时候,非常沮丧),爬到海拔5878米处,这是当时人类所到过的最高点,这一记录一直维持了29年之久。在高山峻岭之中,洪堡忙着用空盒气压表测定高度,用温度表测定气温,用磁力仪测定地球磁场,注意到了从地极向赫道移动时磁强的下降,观察到热带山区的气温、气压、植物和农业随高度不同而明显变化的有趣现象,他还记载了因缺氧而导致的高山疾病的征象。

1802年10月,洪堡一行走出安第斯山区,准备经太平洋沿美洲西岸北上。1803年3月到达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途中,洪堡注意到一股沿南美西岸向北流动的洋流,有一股从海底向上翻腾的强大的冷水流,测出了流速和水温。他把它叫做“秘鲁寒流”,但后来很多地图上都标作“洪堡寒流”。有趣的是,这年初夏,巴黎传开了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死讯,说他“命丧北美土人之手”。次年6月12日的《汉堡通讯》更是言之凿凿:“惊悉著名旅行家洪堡先生不幸罹患黄热病,卒于美洲阿卡普尔科。”其实当时他正在美国,受到国宾级的款待。未出两月,洪堡突然现身于巴黎,让欧洲学人惊愕不已。

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哪里(地理大发现第120篇)(5)

洪堡寒流

1804年8月1日,经过23天横贯大西洋的航行,洪堡搭载的法兰西快船“幸运号”抵达法国波尔多港。他们这次在中、南美洲的旅行考察,时间长达5年之久,总行程达6.5万千米,相当于绕行地球一圈半,带回了40余箱美洲“土货”,包括大量动植物标本(仅草木花卉标本就不下6万余件,包括六千种以上植物)、矿物采样和化石,地质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勘探实录以及人种志、民族学、土著文化的丰富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洪堡以后专心著述和为地理学作出重要贡献的源泉。巴黎轰动了,人们高度赞赏他的牺牲精神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把他为旷世英雄,像恭迎国王一样欢迎他。洪堡一时成为最抢眼的人物。那时的巴黎乃至全欧洲,可能只有一个人比他更出风头,那就是拿破仑一世。上流社会争相邀他赴宴,法兰西学院设席为他接风,巴黎植物园辟出专所供他陈列展品。人们习惯用“活字典”、“百科全书”来形容一个学者知识的广博,但是对洪堡,这类字眼已不适用,因为那都是指能够查到的固化的书本知识,而他携来的是一片新大陆,仅全新的物种就超过三千。化学家贝托莱慨叹道:“此君简直就是一座活科学院!”

【北亚探险】

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哪里(地理大发现第120篇)(6)

洪堡在俄罗斯考察路线图

1829年,洪堡又接受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邀请对其统治下的广阔无垠的亚洲疆土进行考察。这时他已年过花甲,但仍壮心不已,骑马乘车跨越险峻的乌拉尔山脉,考察了广袤的西伯利亚,从叶尼塞河直到中国边界处的阿尔泰山脉,并在归途中考察里海。此次北亚之行,为期半年,行程15480千米。在途中洪堡十分注意温度的观察,他清楚地看到在同一纬度上气温因为离海洋的远近而不同;同时对圣彼得堡起直至阿尔泰山沿途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均作了测量。

回到圣彼得堡以后,洪堡向沙皇强调俄国应在圣彼得堡建立地球物理总台和在全国组织地磁与气象网的必要性,说这样做将惠赐人类以无穷的好处。这一建议不久即见诸实行。到1835年,俄国气象站网已从圣彼得堡往东一直设立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沿海的一个岛屿上。当时为了与毗邻地方比较起见,俄国还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北京俄国教堂中也建立地磁气象站,实为中国第一个正式气象台和地磁台,台中记录从1841年1882年,除两度停顿外,均继续不绝,为中国19世纪最宝贵的气象和地磁记录。洪堡后来根据这些观测站资料,在1845年制成第一幅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