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没有语法(一初中课文引热议)

教材,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

在学校学习知识,每天都要使用教材,感兴趣勤加翻阅,不感兴趣就放在一边。前者会让孩子爱不释手,后者则让学生厌恶至极。

若教材中的内容与插图,符合学生们的口味,无需家长和老师催促,学生会自觉学习,可若不符合学生的口味呢?别说自觉学习了,老师拿“鞭子”打也不会学。

语文课本没有语法(一初中课文引热议)(1)

前段时间,人教版数学教材引起热议,吴勇等人制作的教材插图,人物目光无神,呆滞木讷毫无生气,部分元素使用错误,家长和学生又怎能接受?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与修改,制作方从清华美院变成中央美院,新版插图公布,新学期学生将用新版教材。与吴勇所做插图相比,简直不要太过精美,可仍有部分元素引热议。

插图只是辅助性工具,但这也容不得一点马虎,内容要比插图更为重要。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部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自己记忆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语文课本没有语法(一初中课文引热议)(2)

某些古诗词背错了、教材课文记错了,像“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是错误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像“人间至味是清欢”应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类似的诗词什么的还有很多,有时是电视剧修改,让大家记忆犹新,有时是教材的修改,让大家有些怀疑,就拿还珠格格的一句台词来说:“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于君绝”。

正确版本是《上邪》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还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正确的是“直叫人”变为“直教”。

语文课本没有语法(一初中课文引热议)(3)

话归正题,此次引起网友热议的课文,是一篇初中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多人看课文后发现,自己记忆多年的内容,居然一直是错误的,书本上竟然是“是人”。

“故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多数网友认为,自己背的是“故将降大任与斯人也”,“是人”与“斯人”只是差了一个字,味道是否变了呢?有的人翻阅曾经的课文求证,然后就看傻了......

就拿人教版语文课本来说,1992年、2001年、2016年的版本,文中都是“是人”而非“斯人”。

语文课本没有语法(一初中课文引热议)(4)

“84年的我记得学的是斯人,印象很深刻,不然读音也不一样啊”

“不敢教孩子了,有的内容改了,我学的是斯人,他们学的是是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键盘打出来是这样,背下来也是这样,我们之前学的是斯人”

“我是70后,当时背的是斯人,而现在则是是人,总感觉是人拉低了文言文的韵味”

“天王老子、各路鬼神来了,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其实类似的更改也有不少,“一骑红尘妃子笑”,骑当时是读“ji”而现在则是“qi”;“打更”,更之前读jing,现在则变成了geng;乡音无改鬓毛衰,衰之前读cui,现在则是shuai。

语文课本没有语法(一初中课文引热议)(5)

只是“斯人与是人”,而这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吗?一名教师说:“两个说法都没有错”,斯人与是人,都是表示“这个人”。可能日常里用“斯人”较多,或者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课文不一。

有时,看着孩子的课文,发现某一处与之前不同,总觉得自己学的是对的,孩子学的都是错的,有时还会谴责教材编写人员,可教材内容发生变化,一定有其合理之处。

大家怎么看呢?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小波谈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