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姓和氏之分(在古代姓与)

古代有姓和氏之分(在古代姓与)(1)

在古代“姓”与“氏”是有区别的

古岳丘壑

在先秦以前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一个姓包含很多个氏,姓不变,而氏会因为封地、官职等因素不断变化。

在战国时期,开始以氏为姓,在汉魏时期开始姓氏合一,平民老百姓才开始有姓,并普及。在先秦以前,包括现在的张王李赵等,其实都是氏。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并具有母系共同血缘关系的符号标志。它最早是部落图腾标志,有了文字后,才形诸文字。

《三坟》( 三皇之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坟”有大的意思。)上说 :“男女媾精,女生为姓。” 因母系社会不知其父,只知其母,所以最早的氏族社会都是以女性为始祖,所以古姓多为女字旁。所以古人在造字时,“姓”字被写成是“女生”组合。

如史书上“炎帝居于姜水,故为姜姓”的这段描述来看,实际上是生于姜水之滨的母系氏族部落。而这姜水的命名,也是以其氏族部落的女性始祖来命名的。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系始祖。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时期的标志。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就以氏来区别。他们的姓不变,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别子, 除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继别,继承别子的后人) 。子孙分出,以其祖为祖,自为小宗。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孙分别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如《百家姓》里第一个姓的赵姓(赵氏),源自上古时期东夷部落“少昊氏”的母系姓氏--“嬴”姓。因,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被周穆王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而得赵氏。

古代有姓和氏之分(在古代姓与)(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