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

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1)

最近,随着“萨德”反导系统的最终入韩尘埃落定。大家的目光逐渐从是否真的真的部署慢慢转移到如何在战时有效的阻止发挥作用或者是直接摧毁该设施层面上面来。

一件武器要发挥最大的功效,一定要放在整个武器所在的作战体系之内。不是“单打独斗”。古语说的好:“浑身是铁,可碾几颗钉”。所以,破坏“萨德之眼”AN/TPY-2雷达侦查探测能力才是关键,至于说到拦截效果如何?以战略火箭军一次齐射短程导弹,光数量优势就可以完全破除,何况这里还不包括我们其他空中,海上以及电子软杀伤武器。

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2)

言归正传,笔者借助最近热炒的“不粘锅”弹头和在此大家军迷说道说道。这玩意大有可为,不局限于运用到“高大上的”反导战斗部上。所谓的“不粘锅”弹头是我给它启的外号,人家正规的名称叫做含能破片战斗部,又叫反应破片或毁伤增强型破片。听起来很拗口的样子,其实破片是一种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就是我们俗称的“特氟龙”,也就是大家厨房里不粘锅表面的涂层。谁都不会想到以惰性著称的特氟龙材料能当穿甲弹的弹芯,也能像炸药一样爆炸。按照最新的弹药理论,特氟龙等聚合物属于亚稳态的惰性物质,常规燃烧点火都不能使其发生反应,但与装甲目标高速碰撞时强烈的切变感应,能使这类亚稳态物质发生剧烈的类轰爆现象,释放出高能炸药量级的热量,并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以重金属粉末和特氟龙混合制成的高速破片,既能穿甲,也能产生轰爆,是未来穿甲爆炸燃烧弹的最理想材料。海军对含能破片战斗部的演示试验证明,毁伤半径是普通破片战斗部的2倍,毁伤威力是普通破片战斗部的5倍。可以广泛应用于反导舰炮穿甲弹,陆基和海基反导系统的动能战斗部。

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3)

可能上面说的 一大堆物理特性,把大家看的一愣一愣的,OK!马上我们脑补一下什么是特氟龙:特氟龙,学名是聚四氟乙(Polytetrafluoroethylene),英文缩写为PTFE,(俗称塑料王),在中国,由于发音的缘故,又被称之为“特氟龙”、“铁氟龙”、“铁富龙”、“特富龙”、“特氟隆”等等。特氟龙是1938年由化学家罗伊·普朗克特博士在杜邦公司实验室中意外发现的,杜邦公司在1941年取得其专利,并于1944年以“Teflon”的名称注册商标。1954年,法国工程师马克·格雷格尔的妻子突发奇想,觉得丈夫用来涂在钓鱼线上防止打结的不粘材料特氟龙如果可以用在煎锅上,效果一定不错。于是拯救了无数现代家庭主妇的“不粘锅”由此诞生。它具有强大的不粘性,几乎所有物质都不与聚四氟乙烯涂膜粘合,很薄的薄膜也能显示出很好的不粘附性能。聚四氟乙烯涂膜还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低温特性,在数百摄氏度的高温下还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以坚硬的钨,以及易燃金属锆等重金属粉末,与特氟龙混合后,重新烧结,就可以形成一种新型材料,能够制成的战斗部外壳预制高速破片,或者穿甲弹弹芯。含能破片战斗部可用于防空导弹战斗部,以往的破片杀伤式战斗部,为了增大杀伤半径,增强毁伤效率,就要加大战斗部重量,这样又造成导弹射程和飞行性能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使用含能破片材料,可以用相同的战斗部重量,实现数倍的毁伤威力。含能破片尤其适合作为动能反导拦截弹(KKV)的预制破片。以美国爱国者PAC-3反导拦截弹为例,其战斗部的杀伤增强器,长127毫米,重11.1公斤。杀伤增强器上有24块0.214公斤重的破片,分两圈分布在弹体周围,形成以弹体为中心的两个破片圆环。当杀伤增强器内的主装药爆炸时,这些破片以低径向速度向外投放出去,形成环状破片云,然后再迎头撞上被拦截的导弹。国内有关单位曾经做过实验,如果类似爱国者PAC-3的某型反导武器战斗部更换为含能破片,对含能破片战斗部的演示试验证明,毁伤半径是普通破片战斗部的2倍,毁伤威力是普通破片战斗部的5倍。

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4)

特氟龙类材料制成的含能战斗部,既能穿甲,也能产生轰爆,是未来穿甲爆炸燃烧弹的最理想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高速反导舰炮穿甲弹,陆基和海基反导系统的动能战斗部。在弹道导弹战斗部上,含能材料也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增强导弹战斗部的威力,解决了导弹战斗部重量和毁伤效能之间的矛盾。

在具体作战过程中,假设萨德在X波段的雷达的引导下,可以跟踪拦截一枚以大约8马赫的飞行“大冬瓜”近程DF-15。如果我们把分导弹头部分换成“特氟龙”弹头,那就意味着美国的反导拦截技术的终结。因为它绝对拦不了一大片高速飞行的“芝麻”,只要有足够的重力加速度撞向地面就足够了。哪怕是以后的启用高能激光武器,俗话说:“英雄难敌四手,何况面对的可以是大于四手”。因为弹头战斗部不装炸药,安全又轻便在增加数量同时外加制导部件利用“空气舵”调整下降姿态。同理,设想以后发展多平台巡航导弹的话那也可以是“分弹头”了用一颗“电子脉冲弹”致盲, 一颗“特氟龙”弹杀伤二鬼拍门完美杀伤。在最后X公里的时候进行突防,即便“标准3”和“海麻雀”和“拉姆”有所反应已经鞭长莫及。此刻来袭的导弹无所谓角度了。在最后的防御距离就是发现即将碰头“对方”自己先炸了结果脸上被喷的一脸“麻子”。最要命的是,因为“变态”的二次杀伤效应最致命的一击还是打穿船体外部装甲板后深入内部爆炸。哈哈,正印了网络上的那句话想想就很喜兴奋。它打破的一个惯例就是以前美帝老是琢磨如何成功有效“拦截”。现在变成拦截前已经来不及了,正所谓来的正好,求之不得。

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5)

那这么“好”的东西是谁捣鼓出来的呢?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北京理工大学王海福教授。2003年,王教授首次获得了某国防领域基金项目的研究立项支持。2006年获得了某武器装备前沿创新计划支持,2009年以后,突破了武器化应用关键技术,最终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的研究团队所领导的,北京理工大学“活性毁伤元技术”项目,使我国在国防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科技成果,从技术概念的提出,到关键技术的突破,再到在各军兵种武器平台上的推广应用,耗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对于含能材料的研究已经达到武器级水平,王教授同时还有另一个研究是导弹拦截项目,针对射程3000公里弹道导弹的拦截计算,论证设计拦截速度更快来袭目标的新型战斗部。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还有关于能够拦截美国M39陆军战术弹道导弹再入弹头的反导系统的定向含能动能杆战斗部的研究,这些新型战斗部都应用了含能破片材料。另外检索北京理工大学的论文,还发现用活性毁伤元材料包覆EFP(爆炸成型穿甲战斗部)的药型罩设计,利用内装药爆炸,驱动包覆活性材料的药型罩,形成复合杵体(侵彻体),达到在高速穿甲之后,还能进一步爆燃的效果。并在2006年至2009年,国内的主要学术刊物上,有大量关于新型子母弹战斗部对海上大型舰艇毁伤效果的研究。

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有关高速动能毁伤增强型战斗部的广泛应用)(6)

在可以预见的短时间内,下一代坦克专用大口径破甲弹、超高速电磁炮炮弹、大小口径埋头弹药、各种火箭炮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装甲子母弹以及末敏弹都会层出不穷。请记住中国人一旦在某一领域突破那就意味着可以把这领域的产品能提高到“艺术品”的高度。到时候某些国家又要投诉“山寨”高科技了。

投稿:邱海嵘 关注公众账号:凌音飞机之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