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顺序大全(说文解字系列之)

说起“二”字,恐怕无人不识,无人不知。用今天的话来说,你要是连“二”也不认识,那你也是不是有点太“二”了!

在现代汉语汉字系统中,“二”只是一个表示数目的基数词,也无甚复杂或特别的用法。但我们从汉字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简单之至的字,却也有探讨考究的必要。

我们先从字源上来看“二”字。“二”是《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之一。《说文解字·二部》:“(二)地之数也。从耦(大徐本作‘从耦一’)。凡二之属皆从二。弍,古文二。”对此,段注有详解。段注云:“《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于一。‘有一而后有二。‘元气初分,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段注的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许慎“地之数也”的意思。混沌初开,天地始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说文解字·一部》)这也是《易》有关天地阴阳学说的具体阐释。“二”是指事字。古文字一、二、三、四皆以积画为之,这大约都与刻画计数有关联,是纯符号的指事字。“一”是特殊指事字,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混沌整体。而“二”则是特殊指事字,表示混沌初开,天地阴阳始生,表示天地的两极。这也印证的老子的“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也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就是整体的“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两极,亦即“二”;天地两极之间,又生出这第“三”的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

“二”的字体演变,历来无大异。见下图。

说文解字顺序大全(说文解字系列之)(1)

战国时期产生两种新写法:一是增繁从“戈”,见图(5);二是增繁从“戈”从“肉”,见图(六)。古文字从“戈”从“弋”每无别,从“戈”者后代写作“弍”,作为“二”的异体字。图六的“肉”旁可能是临时赘加的符号,也可能是从“贝”的讹误。从“贝”者后来写作“贰”,是“二”的大写。

关于“从耦一”,段注云:“‘耦’各本作‘偶’,误,今正。偶者,二人并耕之称,故凡奇耦字用之,古书或不拘,许必从其朔也。大许本无‘一’,非。‘耦一’者,两其‘一’也。两画当均长,今人上短下长,便是古文‘上’字。”段注所谓“耦”,也就是说,“二”除了表示“地之数”外,两横均长,还表示数字的意义。即“二”乃两个“一”的累加。也就是说,“二”也有表基数的功能意义。在《说文》中,“二”的部首字并不多,如“亟”、“恒”、“竺”等。

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在古代,“二”的写法和“上”极似。段注就说到,“(二)两画当均长,今人上短下长,便是古文‘上’字”。这样看,“二”和“上”在写法上就极难区别。“上”的字体演变轨迹为:

说文解字顺序大全(说文解字系列之)(2)

甲骨文中,“上”的两横中,上短 下长,且下横稍曲。金文中,也是上横短下横长。但即便如此,也与上下横齐长的“二”很难区别。直到小篆,“上”的字形才有了大的变化,两字在形体上才彻底区别开来。今查《说文》,“上”和“二”还是几无二致。

“二”在今天的用法似很简单,但在古代,却也有很强的表义功能。“贰”的本义是增加(即“一”上加“一”),《说文》:“贰,副益也。”《周礼·天官·酒正》:“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三贰,三益副之也。”即多次增加。引申为“副的”。《玉篇·贝部》:“贰副也。”又引申为辅佐。《字汇·贝部》:“贰,佐也。”《后汉书·仲长统传》:“秦兼天下,则置丞相,而贰之以御史大夫。”又引申为重复。《字汇·贝部》:“贰,重也。”《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意谓不可犯同样的错误。又引申指不专一、背离。《诗经·卫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鲁迅曾自嘲说自己是封建社会的“逆子贰臣”,即是说自己背叛的原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之意。也用为数字“二”,既表示“一加一的和”,也表示序数第二。古代有“不禽二毛”之说。“二毛”即指有两种颜色头发的人,亦即年老之人。

在古代,以“二”打头的很多词语,多为中性词。如:“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等等。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二”的使用似乎更多有贬义色彩。别人说你“二”,就意谓着你可能有点不太精明。这其实是受了方言的 影响。在我国东北、陕西以及天津方言中,“二”往往意味着人或事物的愚笨,含有贬义,多用于彼此取消,往往有很大的玩笑成分。现代汉语的惯用语中,以“二”打头的三字词语,也往往如此。比如:二流子、二赖子、二混子、二杆子、二愣子、二百五、二皮脸、二把刀、二毬货等等。当然。我们说某人有点“二”,也不一定就是纯粹的贬损,这要看说话的具体情境。“他有点二。”可能包含很多意味:可爱、憨厚、滑稽、鲁莽、愚笨、甚至个性。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诸多意味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