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频率多少正常(为什么不能迷信BBC)

(本文系本人原创,首发凤凰网,有删改)

(所评图书:《我们能相信BBC吗?》,(英)罗宾·艾特肯 著,马建国 译,新星出版社)

bbc频率多少正常(为什么不能迷信BBC)(1)

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任职二十五年之久的罗宾·艾特肯,借《我们能相信BBC吗?》一书提出的反思和质问,当然不能只转为对BBC一家媒体机构及这家机构聘用的新闻工作者的批评。

媒体大多都自称恪守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在报道中一直坚持准确客观报道事实,力求公允平衡反映涉事各方声音。但事实上,专司为某些组织开展政治宣传和公关服务的媒体、可以轻易被收视率(销量)和广告左右报道方针的媒体,都只将上面那句话作为不必当真、忽悠公众的口号——当然,民众(观众)也很清楚这二类媒体的底细。

还有一类媒体,它们一直提供高度专业、细致深入的新闻服务,它们或没有广告压力,或不受政府内容监察的束缚,或敢于为揭露某一些政界、企业界重大丑闻而付出政治上或广告商的巨大代价。这类媒体常常被形容为“XX国的良心”,其报道内容左右着所在国的民意舆论走向,塑造着民众的价值观。多数民众相信甚至迷信这类媒体。

BBC就是这样一家受到英国公众乃至世界范围内大批观众曾经信赖的媒体。BBC虽然是接受英国政府财政资助的公营媒体,运营流程和报道内容却不受英国政府干预,正因为此,不少人将之视为“独立媒体”的典范。BBC多年来甚至在多起重大事件上跟英国政府大唱反调,比如,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政府任期内推动的私有化改革,自始至终都在BBC的报道中都是负面性的;而工党替代保守党执政后,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前后,BBC又再次跟当局站到了对立面,成为抨击痛斥“小布什-布莱尔”战争组合的媒体领头羊。

罗宾·艾特肯却冷冷的指出,BBC在启动诸多批评政府的报道时,并没有遵循一般的客观公正原则,更谈不上遵守广为人知的“布瑞德卡特公正性十二原则”,而是在采访时的提问、报道素材的剪辑、新闻主播发言等环节,先行植入意识形态鲜明的前提,大量选择性的搭配报道事实和背景介绍,甚至过分主观的“教导”观众。而在国际新闻报道中,BBC的意识形态立场流露更为明显,并为了取得有利于己方观点的报道内容,发展到了无视更多重要事实的危险地步。

bbc频率多少正常(为什么不能迷信BBC)(2)

罗宾·艾特肯在《我们能相信BBC吗?》书中举例指出,BBC的记者们大多倾向于传统左派(自由主义,跟中国国内的新左派毫无相似点),“喜欢诸如政府支出支持实业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模式,以及强调分化……撒切尔夫人被描绘成了一个英格兰式的、无节制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总体上刻意歪曲了他们的政治报道”——无论撒切尔夫人推行的私有化改革有没有取得效果,BBC就此所做的报道也一定是模式化的反对报道:私有化进程注定失败,所有的就业计划都冷漠不堪,新的政府投资项目都是为了满足那些商界大佬的私欲。书中就此做了解释,罗宾·艾特肯认为,BBC新闻的方式从对发生事实的记录,转向要给观众扮演向导或解说员角色时,就决定了无从避免的整体越位。

bbc频率多少正常(为什么不能迷信BBC)(3)

bbc频率多少正常(为什么不能迷信BBC)(4)

在英国是否加入欧盟及如何看待英国的欧洲角色问题上,BBC从1970年代以来,就选择支持支持(加入)欧盟(并积极发挥作用)的立场。《我们能相信BBC吗?》书中指出,这导致了BBC在涉及英国与欧盟的新闻中出现了严重的倾向性,比如“记者通常在报道中会掩盖欧洲项目的不足,同时,对那些欧洲怀疑论者发动攻击。关于欧盟的坏新闻,比如欧盟在许多支出项目上泛滥的巨额欺诈行为就故意低调处理,那些能够给欧盟增光的就大力报道,而对那些欧洲怀疑论者的不利消息也要慷慨地报道。”书中还举例说,处于对爱尔兰共和军的同情,BBC的报道长期偏向对共和军制造的事端、事故予以低调处理,甚至为之提供辩护,这让英国当局处理北爱尔兰问题上面临极为艰难的舆论处境。

《我们能相信BBC吗?》这本书认为,BBC的内部意识形态偏向于自由化、国际化、世俗化,为了达成其试图宣扬的观点,常常通过预设观点走向的议程操控报道,甚至不惜扭曲事实。罗宾·艾特肯引用了英国学者约翰·劳埃德所著的《媒体正在我们的政治中干些什么?》一书观点指出,“新闻文化的信仰已经被四处弥漫的愤世嫉俗的观念扭曲了……这种观念破坏了传统政治程序中的公共信任”。

这本书得出的结论当然是“不能信任BBC”,这并不是要通盘否认这家全球最大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雇员传递新闻信息所作出的努力,而是一方面向观众、读者、网民发出警告,要像警惕随时可能滥用公权力的官员一样,警惕基于偏执意识形态立场而传递新闻讯息偏狭的媒体,提醒人们要尽可能收集更为全面的信息,以审慎乃至质疑的态度对待过于鲜明、直观的新闻报道;另一方面则是警示媒体从业者,虽然包括记者、编辑在内,每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文化观点纯属个人自由,但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控制意识形态左右价值判断和事实传递的冲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