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谋士苏秦怎么死的(苏秦倡议的合纵)

当春秋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全天下共有两百多个诸侯国;而当战国拉开帷幕之后,只剩下不到三十个了,并且这个数量在持续减少。

在这种背景下,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长期共赢”,顶多就是短期内双方或多方联合。

稍好一点的是,达成目的之后大家罢兵,比如联手伐秦的几个国家;

稍差一点的是,达成目的之后背后偷袭,比如后来的宋国就曾干过这种事。

所以当苏秦祭出“合纵”的法宝之后,张仪立刻断言此事难成,因为这个举动属于逆大势而行。

果然,在短暂的联手之后,关东诸国不出意外地开始了内讧,于是张仪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战国谋士苏秦怎么死的(苏秦倡议的合纵)(1)

首先,张仪找到魏国,做了一通分析。

你魏国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现在你被苏秦灌了迷魂汤,非要跟我们大秦作对,想过后果吗?

是的,你们联军的实力很强,可我们秦国惹不起,却还躲得起,只要守好函谷关,你又能奈我何?

可这样一来,你们魏国的命运估计就不太妙了。

把我们秦国打得闭门不出之后,难道魏国就能安生了吗?当然不会。

你们魏国和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都接壤,如果失去了秦国这个敌人,你猜他们是会彻底消停,还是换一个打击目标呢?

千万不要忘记,从春秋时期开始,大家就一直在互相兼并,你魏国也逃不出这种宿命的。

等这些国家开始互相争斗,甚至达成默契联手攻打你魏国的时候,我们秦国再东出添一把柴火,够不够把你们魏国烧成灰烬呢?

这话一说完,魏国可难受了:张仪虽然是为秦国利益而奔走,但人家说的都是实情啊。

击败秦国,获利最大的是楚国,有我们魏国什么好处呢?

虽然苏秦一再表示,灭掉秦国之后,大家共分秦地。可只要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种事情根本不靠谱。

燕国和齐国完全不与秦国接壤,请问他们怎么瓜分秦国土地?

魏国倒是与秦国接壤,可魏国想瓜分秦国土地,楚国会乐意吗?

别看楚国现在答应得好好的,一旦真灭掉秦国之后,所谓的许诺与和约,那都是可以随时撕毁的。

毕竟,在那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年代,誓言这种几分钱一斤的大街货,谁信谁傻子。

于是,魏国立刻拍着胸脯对张仪表示:我们可是万万不敢得罪大秦的,现在我们弃暗投明!

战国谋士苏秦怎么死的(苏秦倡议的合纵)(2)

魏国的背盟,令盟军非常被动,而就在这个时候,东方的齐国和燕国又翻脸了。

说来也是一个巧合:燕国国王和一位权臣在玩禅让游戏,结果玩出了一场内乱,齐国趁虚而入,直接把燕国给灭了。

盟军本来正在思考,如何惩处魏国这个叛徒,结果齐国来了这么一手,于是大家纷纷调转枪口,开始指责齐国。

齐国还没做出什么反应呢,秦国又开始出兵攻打韩国了。

你说说,这一桩桩一件件,几乎是接踵而至,盟军高层头都大了,不知道要先管哪件事。

最后,在关东各国的干涉下,齐国骂骂咧咧地从燕国撤军,秦国先是围着韩国打了一阵,抢了一块地之后转头打赵国,又抢了一块地,然后撤军了。

从表面上看,联军依旧存在,但谁也知道,这个破联盟浑身都是洞,下场毛毛雨就能把他们给冲垮。

张仪就在旁边看着,觉得联军的气数已尽,该给他们最后一击了,于是便出访楚国。

接下来,自然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张仪欺楚”,我们已经在上一章中详细讲过,不再赘述。

战国谋士苏秦怎么死的(苏秦倡议的合纵)(3)

应该说,在张仪出使楚国之前,联军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可这一切的前提是,秦国并没有真正的东出,只是小规模地搞了两次袭击而已。

如果秦国真的大张旗鼓地出兵,这个联军搞不好又要重新组建,甚至都不太需要齐国和燕国,只要他们别添乱,楚国就有机会带着三晋逼退秦国。

所以张仪此次出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楚国和三晋的大后方永无宁日。

做法也很简单,只要逼得齐国和楚国反目即可,毕竟此时的燕国没什么威胁。

所以,选择权最终交到了楚怀王的手里,他在秦齐之间选择了秦,结果输得一干二净。

后使读者因此嘲笑了楚怀王两千多年,而对于率先背盟的魏国和齐国,却没有丝毫指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