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58岁的刘伯承(年仅58岁的刘伯承)

作为著名的军事家、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元帅征战沙场数十载,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曾多次作为指挥官率兵出征,解放边疆,其军事才能在国内外都屈指可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一度蔓延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为保证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和国民生命财产安全,毛主席慎重考虑后决定派兵出征。将士出征先定主帅,毛主席将四大野战军的主帅全捋了一遍之后,定下了以彭德怀将军为志愿军总司令,这一次,军事才能超然的刘伯承,年仅58岁,却未在考虑范围内。

年仅58岁的刘伯承(年仅58岁的刘伯承)(1)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1892年12月出生于四川开县,出生时家庭条件还算优越,5岁时入私塾读书,12岁时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直到15岁那一年父亲病故,家庭陷入困境,无钱交学费的刘伯承被迫辍学回家务农,生活上也越加艰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19岁的刘伯承走上了从军之路,成为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一员。次年考入重庆将校学堂学习军事课程,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第5师。1926年,经吴玉章等人介绍,加入共产党。

刘伯承善于用兵,判断敌情精准,在战场上总能出奇制胜,作战时也总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战争第一线,其英勇程度在军中颇为出名。

1927年7月,刘伯承秘密来到南昌,并与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刘伯承在此次起义中的表现深受周恩来等人的赞可,同年年底,被派往苏联进修军事,3年后学成归国。

年仅58岁的刘伯承(年仅58岁的刘伯承)(2)

1935年1月长征时期,刘伯承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指挥队伍先后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甩掉了敌军主力,让损伤大半、精疲力竭的我军得以获得一次短暂休整的机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搭档邓小平,率八路军第129师在太行山上抗击日军。在刘邓二人的完美配合下,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的进攻。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刘伯承指挥队伍多次重创日军主力,就连蒋介石都大为赞赏他的军事指挥能力。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之后,蒋介石发动内战。刘伯承再次发挥其才能,率领部队先后取得陇海、滑县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歼敌数十万,大挫国民党军锐气。抗战胜利后,每每有人问起他的作战经验,他都会说:“我的这些经验啊,都是子弹教出来的!”

新中国建立后,为进一步解放全国,1949年11月,刘伯承与邓小平奉命率兵进军我国西南地区,这一次,他采用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切断敌人退路,进而逐个歼破,仅用半年时间便解放了我国西南地区多个省市。

年仅58岁的刘伯承(年仅58岁的刘伯承)(3)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毛主席毅然决定派兵入朝增援,在定志愿军总司令时,主席将全军可用良将都捋了个遍,唯独没将军事奇才刘伯承放在考虑范围内,不仅总司令候选人中没有他,连出征名单中都没有他,对此,很多人甚是不解,难道是刘伯承的能力不够吗?实际上,主席没将刘伯承放在考虑范围内,自是有他的道理。

刘伯承戎马一生,曾被戏称为二野“军神”,经历大小战役数百次,身受重伤9次,轻伤十几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旧伤在他身体上的后遗症越发明显,每到寒冷时节,便会刺骨疼痛。朝鲜战场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寒冷,刘伯承到此处指挥作战旧伤必然发作,加之年近花甲,长途跋涉,以他当时的身体状态来说,已然是不合适的。

年仅58岁的刘伯承(年仅58岁的刘伯承)(4)

在当时,刘伯承除了遭受伤痛的折磨外,精神状态也很是欠佳。常年战事指挥工作,致使刘伯承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新中国建立后,他也不敢有一丝松懈。时间久了,精神上难免会压力过大,伟人觉得此时的刘伯承更需要的是休整和放松。

在毛主席看来,比起朝鲜战场,有一个地方更需要刘伯承的“指挥”。当时,正值军事学院组建期,纵观全军,唯有刘伯承最适合担任校长一职。要知道,刘伯承年轻时曾远赴苏联有过相关学习经验,征战多年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院长一职非他莫属。培养军事人才,促进军队发展,任重而道远,这件事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入朝作战。

综上所述,刘伯承没在志愿军总司令考虑范围内,完全是因为他当时身负重任无法分身,而并非是能力不足所致。况且,培养军事人才输送到朝鲜战场,也一样是在为抗美援朝事业做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