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能法师早课阿弥陀经(诸佛贤圣不著一切法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

卷第八十九 释四摄品第七十八之下

【论】问曰:八十随形好是庄严身法,识满足何以在随形好中?

  答曰:此识是果报生识,世间好丑自然而知。凡人识不具足故,学人法乃知;佛一岁具足满乃生故,身识皆具足。余人若八月、若九月处胎,总言十月;菩萨处胎十月,总得一岁,身根具足故,果报得识亦具足。

  问曰:足安立住处,与安住处何异?

  答曰:住处安者,如白衣勇士,牢持器仗,安据住处,则不可动;又出家时,魔民、恶鬼无能动转,令退败者。

  四十二字义,如摩诃衍中说。一字尽入诸字者,譬如两一合故为二,三一故为三,四一为四,如是乃至千万。又如阿字为定,阿变为罗,亦变为波,如是尽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入一字者,四十二字尽有阿分,阿分还入阿中。善知字故,善知诸法名;善知诸法名故,善知诸法义。无字即是诸法实相义。所以者何?诸法义中,诸法无名字。

  须菩提问:若诸法毕竟空无名字,云何菩萨住果报六神通,为众生说诸法?若毕竟无众生,则无有法!佛可须菩提言:如是,以十八空故,一切法不可得,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乃至当知佛、菩萨皆空。如是知已,而为众生说是空法。若众生是有而为说空,是则不可;以众生空,但从颠倒有,是故菩萨不失于空而为说法。不失者,不作诸法皆空、所说不空,若以所说不空,则为失空相;若口说空,而心是有,是亦为失。此中佛自说:不二不坏法相故。欲明了是事,说譬喻:如佛所化作化人,而为说法,持戒、布施诸功德,若以如是方便说法,是则无咎,则能拔出众生于颠倒,无缚无解故。第一义中无缚无解,世谛故有缚解。此中佛自说因缘:色不缚不解。何以故?是不缚不解中,无色相故,乃至识亦如是。菩萨如是用不住法故,住空法中为众生说法。众生不可得,众生及一切法不可得故。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无所有法,不住无所有,譬如虚空不住虚空;自性法不住自性法,譬如火不住火中;他性法不住他性法,譬如水性中无火性,又他性不定故。若能如是清净说法,是菩萨于诸佛贤圣则无有过。何以故?诸佛贤圣不著一切法,施法者亦不著一切法;诸佛贤圣以毕竟空、皆寂灭相为心所行,说法者亦如是;诸佛贤圣入三解脱门,得一切法实性,所谓无余涅槃;说法者随是法故,无咎。此中佛自说因缘:诸佛贤圣得是法已,为众生说法,不转法性,法性空无相故。

  须菩提问:若不转法性,色等诸法与法性异不?佛答:不也!何以故?色等诸法实相,即是法性故。佛意:以菩萨说法时,亦不坏法性。

  须菩提问:色等诸法亦与法性不异,何以故但贵法性?以佛答色不异法性故,须菩提难:若不异者,云何分别有善恶、白黑、须陀洹等诸果?佛答:色等法虽不离法性,以世谛故有分别;于第一义中无分别。何以故?得第一义圣人无所分别,闻有所得不喜,闻无所有不忧;得法无相证故,乃至微细法尚不取相,何况分别有善恶?未得实相者,欲得第一义故,有所分别。佛此中自说因缘:是法无言说,亦无生灭、垢净法者,所谓毕竟空、无始空。

  问曰:此中何以但说二空名为法?

  答曰:一切有,若法、若众生,若言毕竟空,则破诸法;若言无始空,则破众生。破此二法已,则一切法尽破。此中菩萨为众生说法,是故以二空破二事,虽有余空,不如毕竟空甚深毕尽;余空如火烧木,犹有灰烬,毕竟空无灰无烬。有人言:“若说十八空无咎,略说故说二空。”

  须菩提言:若以世谛故分别有善恶、白黑及诸圣果者,第一义中,凡夫人应有须陀洹等圣果!何以故?若以世谛虚妄中分别有诸贤圣者,第一义中凡夫应作贤圣。须菩提分别实相、凡夫为异,佛言第一义一相,是故须菩提言:凡夫应是圣人。尔时,佛答:若凡夫知分别是第一义、是世谛者,凡夫人应有须陀洹等诸圣果,以凡夫实不知道,不知分别道,不知行道、修道,何况得道果?佛言:圣人能作是分别故,说是圣果。

印能法师早课阿弥陀经(诸佛贤圣不著一切法大智度论)(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