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同心脱贫路贫困村变明星村(不等不靠齐奋进)

广西新闻网德保9月3日讯(通讯员 陈仁宝 农玉箫)“党的政策好得很这几年,村里是一天一小变,一月一大变”说起村里的变化,德保县燕峒乡巴龙村巴现屯81岁的许春凡老人用大拇指不住地点赞,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十年同心脱贫路贫困村变明星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十年同心脱贫路贫困村变明星村(不等不靠齐奋进)

十年同心脱贫路贫困村变明星村

广西新闻网德保9月3日讯(通讯员 陈仁宝 农玉箫)“党的政策好得很!这几年,村里是一天一小变,一月一大变!”说起村里的变化,德保县燕峒乡巴龙村巴现屯81岁的许春凡老人用大拇指不住地点赞。

巴龙村位于德保县燕峒乡西部,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距德保县城18公里,辖14个自然屯,全村694户2868人。2015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715人,贫困发生率为25.94%。2018年底,该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76%。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群众不等不靠,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全村贫困群众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我们村以巴现屯、巴求屯为试点,分别实施了房屋立面装修改造、污水排放系统完善、巷道和公共场地硬化、运动健身设备安装、文化娱乐设施配备、空闲地绿化打造、太阳能路灯安装、河道防护治理等项目工程建设。”巴龙村第一书记农定昆说,巴龙村还建设了集中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目前已实现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庄整体整洁美观,人居环境舒适安逸。

脱贫无捷径,勤劳是关键。巴龙村贫困户黄国讨去年种了10亩烤烟,卖了个好价钱,加上平时出去做点建筑散工,又当上村里的保洁员,一年下来收入比较可观,于是铺上了地板砖,添置了新家具,家里更亮堂了。今年,烟叶种植面积扩大到20余亩,预计年收入6万余元。“现在有了好政策,关键要靠自己努力干。”黄国讨说。

巴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建海算了一笔增收账:去年村里共有47户农户种了986亩烤烟,其中19户是贫困户。一年下来,全村烤烟产值超200万元,一亩地能挣3746元,除去本钱,一亩净收入3050元。“原来个别村民还有‘等靠要’思想,现在看到大家都富起来,也坐不住了。”黄建海说。

勤劳的双手就是“摇钱树”。除了烤烟产业,村民自主发展的桑蚕产业600亩,柑橘产业3200亩,养羊600余只,养牛580头,养鸡鸭8000羽,养猪6000头。目前村里形成烤烟、桑蚕、水果等规模性主导产业,多元化产业让群众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产业扶贫不能靠各家各户单打独斗,要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大力引进有技术、有实力的现代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8年,巴龙村民合作社和广西百乐德公司合作,种植柑橘3000亩。

规模种植离不开土地流转。村民黄丕觉家有8亩地,一直都是种植玉米,每亩年收入400元,起初他有些担心:“把土地租给一个公司,是不是可靠?租金有没有保障?”

“我们村干部三番五次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又带他到公司实地参观了解情况,慢慢地消除了他的疑虑。”黄建海说。

如今,百乐德柑橘产业核心示范区已覆盖燕峒乡巴龙片区和古桃片区,通过“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贫困户)”,采取多种模式助力脱贫。前三年公司租赁农民田地,分别支付每亩400~700元不等的地租。到第四年果树挂果后不再支付地租,而是改以土地入股,按每亩产量20%直接分红,预计年人均纯收入提高1200~2000元。

同时,基地还可以为村民提劳动就业,每年吸纳1000余人次到示范区务工,每人每天薪酬最少80元。据了解,光巴龙村就有80多人到示范区务工,一个人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村民李荣华过去靠种玉米、打零工为生,如今成为公司固定员工,收入一下稳定了。

“把产业搞起来,还真是个实在事。我们现在尝到了甜头,今年又准备流转一些土地,把规模搞得更大。搞好了不比到外面打工差。”黄建海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