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1)

现在金学界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要想解开《金瓶梅》的作者之迷,必须要有“三个打破”:第一,要打破“山东人”这个框框,因为山东行政区划历史变更频繁,而且山东方言区面积很广;第二,要打破“大名仕”这个框框,要知道高手在民间,不要总在名人圈里寻找答案,名人想搏眼球都来不及,不可能把自己隐藏的这么深。第三,要打破“嘉靖间”这个框框,嘉靖朝之前的正德朝,之后的隆庆、万历朝都有创作的时间与空间。

我感觉专家提出的这“三个打破”很好,这为求证《金瓶梅》作者提供了更大的搜寻空间。

小编基于此也做了一番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2)

首先,从方言来看。小说使用的是山东方言,宿县恰好属于山东方言区,小说里的白话文,宿县人表示完全能读得懂。而且还有少量方言俚语是宿县方言特有的,这一现象值得金学界注意,比如:

一、人物称谓。

1、达达。

“达达”这里是方言,是“爸爸”、“爹”的意思。

潘金莲说:“我的达达,你今日怎的这般大恶,险不丧了奴的性命!(第二十七回)。

西门庆与潘金莲狂欢时,喜欢潘金莲叫他“达达”,那李瓶儿叫的更绝“我的亲达达”。西门庆也让吴月娘这么叫他,吴月娘是大家闺秀,叫不出口,只叫他“亲亲”,同时用自己持续的叫声来弥补西门庆的失落。

“达达”这个词,纵观山东方言区,有叫“爹爹”、“老爹”的;有叫“爷”、“俺爷”的;最接近原著的就是“答答”、“俺答”了;唯有宿县方言至今还叫“达达”、“俺达”,与原著高度一致,你说奇怪不奇怪?

还有小说第一回就交待西门庆的父亲叫“西门达”,这里的西门达就是“西门爹”、“西门老伯”的意思。与西门庆的女儿西门大姐一样,只是一种称谓,西门老伯和西门大姐的真实名字谁也不知道,作者不知,我也不知,诸位看官也不知。

这就好比《史记》里记载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意思就是刘大爷;刘邦的母亲叫刘媪,意思就是刘老太太。司马迁不可能去问刘邦“你爹叫什么?你娘叫什么?”,但是书还要写,所以只好这么称呼了。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3)

我们都知道《金瓶梅》这部小说是从《水浒传》里武松杀嫂那个桥段演绎而来,施耐庵在《水浒传》并没有介绍西门庆的爹叫什么、女儿叫什么,所以作者也只好用“西门老伯”和“西门大姐”来代替。

为什么兰陵笑笑生一开书,就用这个宿县特有的方言“达”来称谓西门庆的父亲呢?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是宿县人!

2、老妈妈、妈妈。

这里的“老妈妈”、“妈妈”宿县话应该读作“老马马”、“马马”,意思是“老太婆”、“婆婆”、“老妈子”的意思,与我们普通话叫母亲“妈妈”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潘金莲就说过一句歇后语:老妈妈睡着啃干腊肉——一丝一丝儿的;意思是说老太婆吃干肉,牙齿咬不动,只能一撕一撕的。

当然小说里还有其他许多宿县方言的人物称谓,比如:大妗子、姑夫、姐夫等等。

二、物品名称。

1、匾食铰。

西门庆也笑了,一会便问:“干娘,间壁卖的是甚么?”王婆道:“他家卖的拖煎阿满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4)

注意这里王婆在介绍武大郎的时候,提到的“匾食饺”。匾食饺就是指“水饺”、“饺子”,宿县人经常说“大年三十包匾食”,但近在咫尺的徐州人却不知道什么叫“匾食”,你说怪不怪?

2、凉床子。

凉床子,即凉床,有的地方叫眼床子、眼儿床,这是用木头做框架,用麻绳编成网状床面,夏天铺上凉席,透气性好,倍凉快。

在小说中,西门庆就在院子里就放置这么一张凉床,还经常坐着乘凉、赏花,有时兴致来了,逮到谁就是谁,也不避人就在凉床上、床沿子、葡萄架下风流起来。

当然庞春梅也在凉床上发生了风花雪月的故事,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可到了小说结尾,春梅再看到这张凉床时,已是破烂不堪,床腿也断了,床面已被风吹雨打不见了当初的模样,用手一摸朽透了,全是蜘蛛网儿。

那时西门庆死了,几个小妾和婢女死的死,走的走,卖的卖,只剩下吴月娘带着西门庆的遗腹子过活,西门府彻底衰败了。

此时的春梅已改嫁他人了,回来看到曾经辉煌的西门府如此一片荒凉,那种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失落感,任她一个风流女子也忍不住哭了。

可以说一张凉床见证了西门府的兴衰史。

当然小说中这种名称很多儿,如:汗巾子、针线筐、茅厕、杌子、墩子、垛等等。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5)

三、骂人的话。

1、小囚攮、贼囚。

小说第四回:西门庆与潘金莲在王婆屋里偷欢,卖梨的小郓哥要进去找西门庆买梨,王婆当然不让,还骂道“你那个小囚攮的理会得甚么”。

注意这里的“囚”宿县话应读作“吊”,即"小吊攮的"、“贼吊”,小郓哥一听骂他“小吊攮”的,立马火了,就骂王婆是“做牵头的老狗肉”,结果被王婆扇了几耳刮子。

2、考捣。

宿县发音“考捣”。

吴月娘骂西门庆成天在外头鬼混,就用了“考捣”这个词。还有一次西门庆爬墙与隔壁花子虚的老婆李瓶儿偷欢,回来却撒谎说出去陪哥们喝酒去了。那潘金莲就说“你只瞒得住大娘,却瞒不住我,你定是和隔壁那娘们考捣去了”。

当然这样的词还有很多,有点比较生僻,象:小笔将的、馊笔窠(kē)子、捩(liě)、扌扉(kéi),这些词恐怕只有用宿县话才能读出这个味儿。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6)

四、副词、形容词。

1、要不得。

“要不得”,宿县方言读音是yāo bú dí,意思是了不得,不得了,表示极甚的意思。

第八十二回:妇人(潘金莲)一见(陈敬济),笑的要不得(不得了),骂道:“怪贼牢拉的短命,猛可舒出你老子头来,唬了我一跳。”

第五十四回:因前夜吃了火酒,吃得多了,嗓子儿怪疼的要不得(不得了)……。

如果用宿县方言来读,就很好理解。

2、恁。

“恁”这个词在小说里是经常使用的,在宿县方言中有两种意思和读法。

(1)nèn ;意思是“那么”。比如“起得恁早”。

(2)nín;义同“您”。比如“平白地调唆打恁一顿”。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7)

五、动词。

1、蹲踞。蹲在地上的意思。比如“你搁那儿蹲踞着干嘛?”。

2、撺掇,怂恿。比如“我爬树,你在下面掇着我”。

3、饧面。“在花园里,不知怎的饧成一块了”。

4、掠,liào。扔的意思。“取刀来,等我把她剁成几截,掠到茅厕去”。

5、壁,bāi,义同“边”。比如,“一壁说话,一壁弹琴”。

当然还有不便分类的宿县方言,比如“不得闲”、“从新”、“硶死了”、“气剌剌的”、“歇了一夜”、“砍得不圆旋的圆”、“衲鞋底”、“讪一顿”、“嘴头子”、“嚣了他”、“缉馍盘子”、“你单管弄什么的”、“我央及你(求求你)”、“奴睡得甜甜的,掴混死了我(太吵了)”、“把手舒进被窝里”、“往床上一扌歪就睡了”……

当然这只是从宿县方言上来证明《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安徽宿县人,其实小编还有更大的线索,我会继续更新下去……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