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

《八佰》还未正式上映,已经看哭很多人,叙事细节非常动人。

魏晨饰演的七班长朱胜忠,刚上线时痛恨国难当头之际依旧不成器的逃兵们,大喊一声“七班的把他们拉出去”,话音落下、一片整整齐齐的应答声

影片结尾处,排队下热水池时他大喊“七班全部到齐”,孤零零的只有他一个人

年幼的小湖北朝他身后张望,眼神里写满“怎么就你一个人”的疑惑,又低下头看名册:已阵亡的红线一道又一道,只剩下这一个。

这一段镜头里的画外音,是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滔滔不绝无能上峰们的无耻算盘。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2)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乍看又痞又狠,其实基色是满满的温情、苦难、勇敢。

他似乎总用敌对和不屑,来掩盖自己无处着落的温情

唯独对小孩子例外,心疼端午,有危险任务时主动说“小娃子就不去咧”。

(截图角色能对上,但某些场景和文字描述对不上,预告片和海报中没有所描述情景、敬请见谅)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3)

事实上出场桥段中,镜头依次扫过张译、姜武、王千源等人,彼时羊拐就回头逗了逗身后的小湖北

这个逗孩子的举动,其实更适合几岁的小孩子,对着十三岁的小湖北似乎有点怪异;氛围也有些怪异,一群被看押的逃兵列队行进中、生死未卜的众人,他还心情很好回头逗小孩;连十三岁的小湖北大概都能体会到这种怪异,没有给他正面的回应

但恰好是这份“怪异”,前后映照拍出了油腻兵痞真正的温和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4)

影片中他捡到老算盘(张译饰)的铜钱,对方讨要,他讹诈了别人一块祖传的表,还将铜钱扔了出去。

角色傲慢又贪婪。

但当真是这样吗?

后续情节中你会发现,张译那枚铜钱有鬼,羊拐虽然和老铁一样不认字、但反复看还是能发现“两面都一样”,他没说,他只是用扔出去的轻蔑态度表明不齿。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5)

双方最高军官谈话,羊拐和老铁(姜武饰)等人挤在窗边看。

只有老铁有望远镜,羊拐拿了个小东西砸他脑袋、老铁瞬间会意、委委屈屈将望远镜递给了他。

明明内心柔软又勇敢,日常态度却表现得像个老油条小霸王。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6)

羊拐似乎习惯了用“恶人”外表掩饰自己,掩饰对这世界难以调和的深切失望和满怀热忱

辛柏青饰演的申报记者方兴文,混进来拍照片。这位记者此前的另一重身份是出卖情报的汉奸,但这一点王千源饰演的普通士兵羊拐不可能知情,四行仓库里的人都不知道。

有意思的是,羊拐对记者的态度,莫名带着一份看不上

这份看不上,夹杂着“有钱人该吃吃该喝喝”的愤懑,夹杂着“就这样扒着看”的斥责,夹杂着底层卖命者对灯红酒绿朱门酒肉本能的不信任。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7)

这份复杂的情绪,导致了他对衣冠楚楚的陌生记者有本能的负面情绪。

让对方帮忙拍照片,一言不合就先发火,发完火又笑着要烟。

乍看行为逻辑很矛盾,其实每件事的情绪落点都非常清晰

逃兵小分队(或者说散兵)里他是一个冷眼的狠角色,一开始和朱班长对峙的是他,炮兵老铁枪法不准、嗖嗖两枪的还是他。

半世飘零从三十六师到三十三师到八十八师,拿命换来所有积蓄“寄给我娘”,你发现了吗,他能拿出的大洋那么少。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8)

护旗桥段里伤亡惨重,上峰命令都别动,他最先跑出来一路高喊着“快来救人快来救人快来救人”,扶起了旗子,激励了在场众人,上演了慷慨悲壮的一幕。

羊拐和影片中众人的关系,似乎都是以“看不上”作为起点,以生死相交为终点。

一开始,羊拐看不上方兴文。

但最后他的遗书、“跳楼那娃留下的遗书”、他攒下的军饷,都托付给了方兴文。

冲桥的生死关头,这个曾经背叛民族的人,发现弄丢了壮士的遗物,枪林弹雨里舍命往回跑、努力找。

这是没有说出口的悔过和敬重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9)

一开始,羊拐和朱班长,是两路互相看不上的人。

精英和兵痞子从头到脚的理念都不和,但摇摇欲坠的旗帜下,两个人一同死死抱着旗杆、一切嫌疑已被热忱的鲜血化尽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0)

一开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怂”老铁,而最后真正的分别之际,两个人隔着栏杆说向往,他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烟。

这个角色的基色实在太悲情,生死关头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东西,就只有从方兴文那里讨要来的半包烟。

这半包烟,老铁也只拿了一根,没舍得都带走。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1)

方兴文黑白镜头下端坐的羊拐,紧张、不适应,写满苦难

他当惯了被牺牲的底层,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被凝视被注目的焦点

“苦难”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容易空泛,但王千源这个角色,郑重的神色间写满沉重的苦难,无畏的身影里又写满勇敢

前者可以和老葫芦、端午、小湖北一家人的故事一起看“我和我叔、我弟弟,我们就是种地的”,乱世荒年被卷入修罗地狱;后者可以和纵身跃下的陈树生们一起看,羊拐到死也不知道“跳楼那娃”的名字、也没看懂他的血书上写着什么,但他其实都知道都懂,他能猜到是“天地良心”的话,因为那就是另一个他自己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2)

影片一开始,杜淳饰演的谢晋元说“这里是最后的阵地,也就是你们的坟墓”。说完这句他甚至没有停顿,吩咐“做事情”,就像他说的是“这个月奖金晚点发”一样稀松平常的事情。

那份对“丈夫许国”的认定感,让人动容。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3)

《八佰》中电影的节奏,和情绪质感高度贴合。

影片中日军夜半偷袭、仓库混战,高喊“开灯”的那一幕,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河里,端午不顾性命高喊“小湖北快跑”,是亲情

河对岸,唱戏的兄弟们拿着锣鼓沿街又敲又喊高声示警,骤然停下的车、陡然亮起的探照灯、满街的巡捕的吆喝声,都希望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对岸的他们,这是守望相助的大义和温情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4)

仓库里,一阵鏖战之后,高喊一声“开灯”,悠长激昂的管弦乐响起、鼓点声混杂着枪声,特别振奋。

整个镜头犹如一记漂亮有力的长拳,打在此前屈辱压抑的情绪上。

对岸漫天烟花燃起。

泪目。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5)

这一段“开灯”镜头里,此前的暗红色调和此时的明亮颜色,构成了非常鲜明的视觉对比;故事里曾经出现的“关灯”号令,也从逻辑线条上构成了有机的铺垫和映照

影片中很多凝视镜头,即是表达节奏上的需要,同时也是角色动机塑造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最早苏州河的南岸和北岸是天堂和地域的区分,但战斗中南岸的人们看到了北岸八佰孤军的勇敢、惨烈,他们不再是“观看和被观看”的看戏式的关系,而有着更广的情绪共振

跳楼桥段和护旗桥段中,影片节奏里都有陡然肃穆的瞬间,远远的炮声日文对话声传来,这边车水马龙的一切繁华似乎都短暂静止了、停在凝重的肃穆情绪里。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6)

从情绪角度而言,铁剂刀枪轰鸣之后、最动人的一声,应该是戛然而止的无声

从角色动机角度而言,后来冲桥送电话线的刀子(李九霄饰)、游过河的女娃(唐艺昕饰),一次次出现在被激励的凝视人群中,这都是渐进的心理动机

从技术上说,电影花了大量时间金钱人力物力,不厌其烦做了很大突破,一切从“繁”;

从情感上说,电影中角色最打动人的力量都是最朴素的情感,家国父子之念、万里亲情之思,一切从“简”。

这一简一繁两极,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成功品相和动人内核。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7)

让人热泪盈眶的瞬间很多。

台词都非常朴素,非常动人。

欧豪饰演的端午死前,很小声说“我想我妈”。

学生念着军官写给妻子的家书“奉命增援罗店,原属本分,但亲老家贫、妻少子幼,难免心忧”。

这边唱着“半世飘零半生戎”、地图上写着直隶、察哈尔,那边读着“使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欺辱”、镜头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遗体和点点烛光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8)

八佰王千源大结局(八佰为何让人哭)(19)

依次跳楼跃下的他们,高喊着姓名、籍贯,“娘,孩儿不孝”。

那些姓名不是台词,那是燃烧过的血肉之躯。

泪崩。

舒心结语

舒心酱上一次就写过,宏大叙述里“小小”的个体往往没有姓名,《八佰》是一个撕去标签的反向过程,聚焦大时代里的“小”士兵们,回溯了有血有肉有父母兄弟的“人”的动人质感。

风起云涌的宏观时代,荡气回肠的微观人物,他们同样值得被记住。

此外,《八佰》也是给疫情中院线“至暗时刻”的一剂强心针,值得被看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