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

前言

今日文章分享重点:第一板块吃透基本概念。文章很长,耐心看完,对孩子帮助很大!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1)

我说过要学好语文阅读理解,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一、吃透基本概念

二、明确考点题型

三、熟练题型解法

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这属于基本概念没吃透,今天我要重点给你突破这一点。

01

我们知道表达方式的本质是传递不同的信息。

  1. 叙述是交代人物活动过程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信息。
  2. 描写是交代状态和画面的信息。
  3. 议论是交代观点和态度的信息。
  4. 说明是解说特点属性的信息,
  5. 抒情是交代情感的信息。

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所有语文阅读理解的考题,其实都在考两个问题:

一、文章读懂了吗?

二、文章好在哪里?

很多孩子为什么阅读理解差,就是连第一个问题“文章读懂了吗?“,都搞不定,而读懂文章的第一个标准就是你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那怎么概括内容呢?文章内容给我们传递的信息,那自然,概括内容就是要从表达方式切入的。

很多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上了高中都分不清楚表达方式,我今天就给你解决这5种表达方式到底该怎么去区分。

  1. 叙述:?
  2. 描写:最简单,最好判断。✅
  3. 抒情:最简单,最好判断。✅
  4. 说明:最简单,最好判断。✅
  5. 议论:?

如何判断这五种表达方式呢?用排除法!

如果一个句子,不是描写、抒情或者说明,那剩下就是叙述和议论。

叙述的本质区别在于客观,议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主观。

例如这句话: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这是叙述的表达方式。

我换一句话:20多年前,他还是一个大坏蛋。这就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因为小学四年级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信息,不存在争议。叙述的本质是交代事情的经过和人物的经历,人物的经历中包括你的身份信息。

但是你说20多年前,他是一个大坏蛋。“大坏蛋”是一个主观的价值观的问题。什么是大坏蛋?你告诉我,这是一个客观的标准能评测出来的吗?评测不出来!这就成了议论。

所以,你在概括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他到底是什么表达方式

02

我们来用“六要素串联法”解题清单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看看表达方式在提取信息时是何等的重要。

第一步:依据表达方式,提取叙述性内容。

什么是叙述性内容?也就是文章中的完整情节。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必须经过一个中转站,也就是要先提取文章的完整情节,然后才能用六要素串联起来成为主要内容。

很多孩子不会概括的原因在于哪里?就是不知道怎么提取文章中的完整情节,连概括的第一步都做不到。

怎么提取文章中的完整情节?

我以《红书包》这篇文章为例,教你用圈画阅读法提取完整情节。

情节1⃣️:二十多年前,我被同学的红书包吸引,也想要一只同样的书包。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2)

注意⚠️:在读的过程中,你要读完一个完整的情节以后,再去圈画,很多孩子不会圈画,就是因为他读了第一句:20多年前我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就想圈画,怎么圈画?没法圈画啊!并没有给你交代什么,这叫情节不完整。所以,要读完整个情节,再去圈画。也就是1-2自然段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情节。

情节2⃣️:我终于在文具店找到了。奔着到车站让妈妈给我买,结果妈妈答应给我买的时候钱不够,这时候店也打烊了。这几段算一个完整情节。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3)

情节3⃣️:夜里爸爸答应我明天把书包给我买回来,第二天我都非常地高兴紧张和兴奋;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4)

注意⚠️:这一段第一句就是概括总结的句子了。“我想”后面的都是心理描写,可以不概括。这里也是考察孩子是否能分清叙述和描写的区别,分不清就会纠结到底该不该概括呢?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5)

情节4⃣️:晚上爸爸终于买回来了红书包,狂喜之后,我才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红书包而受伤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6)

情节5⃣️:爸爸告诉我,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到这里情节就已经叙述完了。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7)

最后两段:升华中心,点明中心。能分清五种表达方式的孩子就会知道,这两段不用概括进去,这两段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叙述性的内容。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8)

用圈画阅读法阅读一遍文章后,能提取出这5个完整情节,就相当于你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之前我就说过,一篇文章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事件构成,一个事件是由几个情节构成。

《红书包》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一件事,这件事是由情节1⃣️➕情节2⃣️➕情节3⃣️➕情节4⃣️➕情节5⃣️,也就是说这几个情节讲清楚了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03

这就来到了概括内容的第二步:依据叙述性的内容,提取文中的六要素。

也就是依据以上我提取出来5个情节的内容,从中提取六要素。其实就是对这些情节内容进行二次概括。

怎么做?其实只需要你确定,哪几个情节是属于起因,哪几个情节属于结果,剩下的就是经过,然后分别对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概括出来的合在一起,就叫六要素了。

最难概括的是经过,怎么概括好最大一块的经过,这是关键。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9)

04

第三步,检查发现没有遗漏关键性信息,最后,根据以上概括出来六要素,组织成答案。

当你能按照这样的步骤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你就入门了。

马正最近的(很多孩子依旧搞不清楚表达方式)(10)

最后的总结:

无论哪个学科,吃透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相当于做题的基本工具,基础不好,就相当于你砍柴时的刀不好,会很麻烦。在语文阅读中,表达方式就是一个最基础也很重要的概念,吃不透这个概念,想要读懂文章就寸步难行,更别说提取文章的信息了。

很多家长会问有没有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其实三种文体的解题底层方法都一样,那就是吃透表达方式这个概念,无论哪种文体的阅读题,孩子做起题来都能轻车熟路。

家人们,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就点赞、转发、收藏起来吧!马老师每天更新学好语文阅读理解干货内容,持续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