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的知识(残疾预防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子曾经曰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的知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的知识(残疾预防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的知识

子曾经曰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爱惜身体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天生的“折翼天使”终归只是少数,我们大部分人生就一副健全的四肢,敏锐的五感。人人都知道“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条件”。但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却:我国残疾人的数量每年增加近百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增加2 000名,每40秒就出现1名!

是什么导致了每分钟都有残疾人产生?

难道我们没有办法预防伤残发生吗?

如果伤残已经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日”的设立是为了提升大家预防残疾的意识。

“小心一些不就能够避免了吗?”

假如你持有类似想法

请务必参加残疾预防日活动!

残疾预防绝不仅仅是预防事故发生,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级预防

通过免疫接种、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二级预防

通过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

三级预防

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辅助器具使用、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残疾预防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残疾预防工作。为如期实现《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工作目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近日,我县积极开展残疾人预防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

(1)8月17日—8月22日期间走访慰问2019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2)8月22日、23日在兴隆镇大坪村、岚安乡开展“残疾预防基础知识”宣讲、“五个一文体活动”、“送辅具下乡”、“康复(健身)体育器材进家庭”等活动。

(3)8月25日在泸定桥广场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残疾预防工作的决策部署,向广大群众发放《预防残疾基础知识手册》,悬挂标语横幅,为全国第三次“残疾预防日”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4)8月17日-8月25日,残工委各成员单位、乡(镇)、村(社区)残联专干、专委等在“残疾预防日”期间要积极在共建共创支部所在村、本乡镇、本村(社区)区域内开展残疾预防宣传、进村入户了解掌握残疾人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没能参加预防日活动的朋友

现在赶紧拿出“小本本”做好笔记!o(*^@^*)o

为了预防残疾,这些事情一定要牢记、遵守!

一 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1、有计划怀孕,避免大龄生育。

2、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3、主动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4、不偏食,补叶酸,科学补碘,合理控制体重。

5、防止孕早期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6、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7、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8、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二 着力防控疾病致残

1、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

2、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

3、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

4、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5、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6、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7、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里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8、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三 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1、照看好儿童,防止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

2、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减少老年跌倒。

3、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4、购买正规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5、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6、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7、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

四 改善康复服务状况

1、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2、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

3、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4、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走出家门。

5、家属积极参与 国,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6、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