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

文|沐堂主 图|网络

在被里约奥运、宝宝事件、仙侠剧包围的暑假中,有部家庭剧杀出重围,对,它就是《小别离》。剧中以三组不同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家庭为据点,围绕着正读初三的孩子参加中考或出国留学的问题,探讨由此引发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化。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1)

三组家庭的设置非常典型,折射了现实生活中城镇家庭的大部分。(要注意的是,《小别离》中虽然设置了三组非常典型的家庭模式,但都是城镇家庭,并不能辐射到当前中国的所有家庭,因为中国最大家庭——农村家庭并没有涉及,这两种模式的家庭对于孩子升学问题的看待态度和处理方式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剧中没有涉及,这里只探讨城镇家庭。)

剧中的核心家庭是由黄磊和海清扮演的中产阶级家庭,丈夫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大夫,妻子是化妆品公司的市场经理,不是富豪级别,但也过得美满幸福,不需为钱操心。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膝下两老都健康无忧,唯一忧心忡忡的是刚上初三的女儿方朵朵——成绩下滑严重,剧情也由此展开。

作为典型的中产阶级,房子和孩子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对于方氏夫妇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不错的栖身之所,因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的成绩下滑,哪怕只是一科的下滑都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焦虑情绪。所以当童文洁最终知道朵朵在初三入学考试中排名位于一百之后,她气急败坏地训斥帮女儿隐瞒此事的方圆:进不了前一百,就进不了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这是很多孩子父母的共识,当成功跻身于某个阶级,父母们希望能稳定该阶级的身份甚至向更高的社会上层跃进,他们把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而是否能够让孩子如愿的判断标准则是成绩,成绩好未来有希望,成绩不好则前途渺茫,为此父母们就是砸重金也要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

于是我们看到童文洁制定了一系列的魔鬼训练计划,早起跑步背单词,每天做大量的练习和试卷,就连吃饭都在做试卷。母亲扮演的是白脸,严格要求孩子,父亲则扮演红脸,是慈父,在严厉焦虑的妻子和不堪其厉的女儿中周旋。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2)

另一位对成绩看得紧的是不缺钱的上流阶级——张亮忠,早年靠着卖鱼辛苦打拼闯出了自己的天下,有了万贯家产,成功跻身于上流社会,但是让他每天担心受虑的是将来的万贯家产由谁继承。不是后继无人,儿子是有的,只是这儿子不争气,成绩差到离谱,排年级倒数。参加完初三家长会的张爸终于意识到孩子成绩的问题,希望能把孩子接回自己家中,请家教,全方位辅导提升儿子的成绩。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3)

但儿子和后妈的矛盾令张爸不堪其苦,所幸把儿子送出国留学,既能让不爱学习的儿子摆脱国内的中高考,还能解决目前的家庭矛盾,最重要的是头疼的成绩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留学归来自然是镀金的海龟。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4)

与中产阶级、上流阶级不同的是工薪阶级。金琴琴家就是典型的工薪家庭,爸爸金志明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妈妈吴佳妮是一名社区医院的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医生本了。因为拆迁住在一套不大但地段好的房子里。他们的生活不比方家,更不比张家,但好在孩子比较争气,女儿琴琴是学校里的学霸,成绩最低也在年级前八,似乎在家长们看重的成绩上金家不用忧心了。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5)

但吴佳妮可不放心,身为工薪阶级,她十分不满意当下的阶级身份,她认为,如果当年父母有把她送去读大学或者像姐姐年轻时出了国,她不至于过着目前这样普通的生活。孩子成绩在国内虽然好,但眼界不高,还不足以自信面对自己的未来,因此,作为母亲,有责任把琴琴把更好的方面培养——出国留学,才能摆脱工薪阶级,走向更高的阶级。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6)

我们看到,不管是工薪阶级,还是中产阶级、上流阶级,他们都想摆脱现有的阶级,向上一级阶级迈进(张家其实并未真正跻身于上流社会,所以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作为中年一代,他们已经在自身所处的阶级中作出了努力,而继承现有阶级和迈入新的阶级的重任就自然而言地放到孩子身上,所以才会不惜重金、不择手段地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血本。但是影响孩子只有学习成绩吗?学习成绩好或者海龟的身份就一定能打破阶级焦虑,给予安全感吗?

不管是剧中不同阶级的家长,还是现实中的家长,都把对孩子的关注放置在了一个狭隘的维度上,即成绩。不可否认,他们的本质是想要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受教育是对的方向,但只有学校教育吗?显然不是的,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是家长给孩子的原生家庭,《小别离》中这种“无意识”处处都有体现。

童文洁用近乎变态的严格要求,试图将女儿控制在自己手中,家长会不放心让爸爸去,成绩不达标不能去旅游,误以为爷爷奶奶帮朵朵筹备出国的事不分青红皂白就闹起来,挂在嘴里的是“有什么事找我商量,我是亲妈,我是朵朵监护人”。她给朵朵灌输的是“人生必须分秒必争”信条,而在朵朵这个年纪,努力考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控制欲和唯分数论一度让乖巧的朵朵不惜喊出“你要是敢这么做,就别认我这个女儿”来反抗。目前剧集才播到十几集,不知道后面随着剧情发展,朵朵会不会出现更大情绪的反抗,但很显然朵朵已经开始知道什么时候该迎合妈妈、什么时候该对妈妈反抗了。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7)

她会在成绩不及格时联合爸爸向妈妈隐瞒,也会在妈妈发现真相后第一时间泪眼盈盈地认错,还会在妈妈允许养狗后给妈妈拥抱…… 朵朵的情绪反应和处事方式都会以妈妈为准则,她向妈妈保证下次考到好成绩是要取得妈妈欢心,她朝85分的目标线努力是要达到妈妈制定的标准从而可以去旅游。童文洁费尽心思要让朵朵学得更好,但孩子学是学了,只不过学到的是迎合取悦家长的手段。

吴佳妮更是把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投注于琴琴身上,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对琴琴更是严格要求。“我是希望你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主要任务就是出国镀金,明白吗,你只有出了国,才能让你更优秀”。吴佳妮对琴琴出国的说法很直白,就是“出国镀金”,而镀金回来的愿望就是能在华尔街搞金融、挣大钱。试想,还没有建立正确三观的琴琴听到父母如此赤裸裸的想法会有何影响,努力学习不过是加速还亲情账的马达而已。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8)

吴妈甚至在琴琴的交友上都要予以干涉,“你这么小的小孩,要什么朋友,以后有出息了,你还怕没朋友啊”,这就是母亲教给孩子的交友观,现实、充满利益的交易。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9)

而对于张小宇,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更大了,妈妈在张小宇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张爸娶了年轻后妈还有了小孩,从小就在姥姥姥爷处长大,张爸只有意识到万贯家产无人继承之后才想起还有一个儿子要好好教育。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不可避免地自我意识会开始得更早一些,对于开家长会的意义,张小宇是这样认为的“要我说,家长会跟小三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破坏家庭和谐”。在现有的年纪下,他就已经会将不利好的事情和小三潜意识地挂钩起来。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10)

张爸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用金钱收买孩子,当两个人闹别扭了,张爸就不断地用最新款手机、架子鼓等物质奖励来缓和。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张小宇向后妈负荆请罪时要特意强调这是价格不菲的国际大牌香水,有其子必有其父,在张爸为人处世的耳濡目染下,小宇也学会了用钱去解决一切问题。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11)

在价值观还没有正确建立的少年时期,小宇开始被金钱和物质侵蚀,不管他之前有多讨厌他的父亲,他的行为处事都已经带有他父亲的影子了。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12)

编剧借张小宇之口给我们作了总结,“这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是最最最讨厌,他们呢,自己飞得不咋的,下一窝蛋,把希望都寄托在它们身上”。只是,这句话没有挑明的是,蛋是这只鸟下的,这只鸟的每一次孵化都深深影响着未来这个蛋羽翼是否健全,是否能飞得更快、更高。

小别离父母和孩子是渐行渐远(影响孩子的不只是成绩)(13)

如果喜欢此文,可以关注有料、有言、有术、有自荐的izhongkao(长按复制)。

还可添加沐堂主个人3454692562(长按复制),中考无高招,堂主来出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