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最新消息(听说皇家又双叒叕干起买卖了)

皇家最新消息(听说皇家又双叒叕干起买卖了)(1)

圆明园四十景图之坐石临流,就是同乐园买卖街的所在地

皇家最新消息(听说皇家又双叒叕干起买卖了)(2)

颐和园复建的苏州街景区 记得上一次慈宁门被关注,还是蹭了旁边寿康宫的光。因为大家在《甄嬛传》的感召下,特别想看看嬛嬛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这几天,慈宁门终于不甘寂寞地再次冲上热搜,是因为在故宫博物院“过大年”展的一系列活动中,老字号的摊位摆到了慈宁门前。从腊月二十三那天开幕以来,一直熙熙攘攘挨肩接踵。从四万块钱一辆的凤凰自行车,到十块钱一串的糖葫芦,各种品类不一而足。

慈宁门南北均是先皇遗孀颐养之所,向来除了起居宫室,只有连檐接瓦的佛堂。不过,这喧嚣的叫卖街市,并不会惊扰到嬛嬛的在天之灵,因为这正是她所喜欢的style。

那些喜欢干买卖的皇帝们

做生意可能是人本能上喜欢的一种活动,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能即刻获得满足。在我们连货币都用不太利索的时候,就自发地喜欢换东西。《易·系辞下》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即使在周代这样一个尚礼的时候,交易之后,每个人内心的满足感都爆棚了。

因为皇帝也是人,所以就总有一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冲动,特别喜欢做生意的。东汉最后一个实权皇帝,汉灵帝刘宏,大概是我们在史书里可以找到的最早的喜欢在宫里做买卖的人。虽然在他的治下朝内党锢祸起,朝外黄巾揭竿,但是并不妨碍他自己在宫里做生意。史载汉灵帝于后宫设置市肆,扮演商人,找来宫女们扮演一众商贩,还得“更相盗窃争斗”,他在一边喝酒作乐。

西晋惠帝时候的愍怀太子司马遹就玩儿得比较真,因为其母妃出自屠户家,他自小耳濡目染,就在宫中做起了生意,不但给人卖肉,还练就了“手揣斤两”的本事,并且把园子里的葵菜、篮子、鸡、面之类变卖,收取利润,算是历代太子里比较会校园淘宝的。

当然除了这些昏君的案例,也有一些看起来比较正常的皇帝喜欢宫内做生意的,比如唐中宗李显,就曾在长安玄武门举办列肆的游乐活动。“遣宫女为市肆”,“令宰臣及公卿为商贾”,而且为了皇帝看着高兴,大家交易的时候必须得打起来,打起来之后必须骂脏话,大概有今天我们围观微博骂战一样的黑暗恶趣味。

南宋皇帝跑到临安之后,也开始在禁中诸苑开设小铺,仿效西湖景物,“珠翠冠朵,篦环绣段,画领花扇,官窑定器,孩儿戏具,闹竿龙船”不一而足,还有“果木酒食饼饵蔬茹之类”,皇帝虽然离着西湖不远,但是也要在院子里面开店作乐。

其实对造园旨趣略有了解,我们就知道了,一座大型园林,总要有一些烟火气息,就算是贾府的大观园,除了高冷的潇湘馆,也有接地气的稻香村。皇家园林更是如此,比如在园子靠边的位置,经常会建楼以眺望市井,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是不是真能看到外面,但是皇帝常常登临作诗。乾隆和嘉庆都有登绮望楼诗句:“埤堄岑楼耸翠林,每因眺远一登临。万家烟火随民便,圣广原如天地心”;“凭栏南望豁远眸,万家烟火市廛绕”。大意就是子民们,朕虽然住大house,但是其实心是跟你们在一起的。慈禧在颐和园时,为了能看到妙峰山每年阴历四月的庙会,特意在眺远斋对面大有庄南侧搭起临时彩棚象征寺庙,下旨会社从大有庄走过时,都表演一番。

六条著名的皇家买卖街

本来清兵有个习惯,就是军营周围,都有固定的买卖人聚集地,为了士兵补给物资。后来皇帝巡行,在行宫的周围,有时也会招募些群演做生意,一方面让皇帝看到百姓生活如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出行队伍补给。

清宫兴建买卖街,在乾隆时期成为常制。宫里的买卖街大概分为两类,一种是情景代入式的,一种是模拟城市式的。前者是功能单纯的“买卖街”,不营造景观,只是创建一个互相做生意的环境。后者比较复杂,需要临水而建,“绝似苏州观前街及金陵三山街、杭州大街等处景象”,主要是为了满足乾隆皇帝及其母后的江南情怀。虽然不能常居江南,但是可以把最喜欢的场景,复制到宫内。

北京历史上有六条著名的皇家买卖街:一条是畅春园苏州街,它从现在北京动物园西面的万寿寺开始,一直延伸到现在北京大学西面,是专为乾隆皇帝的母亲七十大寿而建,也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苏州街。今天我们的地铁“苏州街”站,所取的就是这个地名。这条街做戏做得最到位,连街上的伙计、歌女都是苏州人,人在其中,仿佛已身在江南。

圆明园里有两条买卖街,比较著名的是同乐园舍卫城东西的买卖街,此街是井字街,四长虽不及百尺,却有通都大邑,四通八达的街市妙境。有十九座五十七间,现在名号可知的有:“嫩绿轩、同盛号、魁元堂、兴盛号、韵古斋、广兴号、聚香斋、德兴号、天翔号、华服斋、居之安、乐婴号、文雅斋、天宝楼、翠云斋、宝华楼、如意渡”等,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经营项目,但是从名字上可以推断,大抵有当铺、衣帽、古玩、文房等项目。

圆明园中还有一条典型的北方商业街,在含经堂东。现在我们可以找出这里有茶药铺的记录,并且在含经堂遗址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一组铺面房基址。基址南北总长度为135.65米,东西宽约6.3米,遗址中共发现有28座炉灶。可见这条买卖街还是饮食一条街,嘉庆九年(1804年)曾有谕旨:“嗣后大戏十日后,荤素饭铺也一并撤去。”街上的饭铺还分荤素二类,用来满足帝后及皇家宫眷之口福。

从现在乾隆间的内务府档案及清人的笔记、传教士的信件中,我们可以统计出,圆明园的买卖街中,有当铺、首饰楼、银号、香蜡铺、纸马铺、油盐铺、菜床子、粮食铺、颜料铺、茶馆、南酒铺、干果铺、兵器铺、鞍鞯铺、文具店。除此之外至少还应该有古玩店、酒馆、饭庄、估衣铺、瓷器店、漆器店、丝绸店、布店、古籍店、木器家具店、鸟雀店等,总计20余种店铺。

另有不少游商,挎着篮子沿街售卖,卖饮料、水果、零食、针线百货的临时小商贩满街游走。比较有趣的是,竟然卖丧葬用品的香蜡铺、纸马铺也在其中,可见其仿真程度之高,不过这类店铺中,应该不会真的有货品出售吧。

第四条买卖街,是在静宜园(今香山)香山寺前的苏州街;张宝章先生的《京西名园》一书中提道: “香山寺门前建有一条‘内买卖街’,这是与宫门前的买卖街相对而言。”但是这条买卖街的记载不多,遗迹现在也难以寻觅了。

现在我们唯一能看到的买卖街,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迎接亚运会,在颐和园后身复建的苏州街。其实颐和园(清漪园)中的两条苏州街,其中一条位于万寿山西部昆明湖与水周堂之间的弓形水域,称作“万字河买卖街”,也叫西所买卖街。另外一条,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在北宫门内万寿山后的苏州街。这里模仿江南市肆格局,主要采取“前街后河”,街随水弯。

此外,承德的避暑山庄里也有买卖街,乾隆御笔“芳园居”。这里准确说应该是个买卖城。城内侧四围店面,中央摊床、茶棚、书场。西侧靠山,店面内开,里面有点心铺和饭馆。到处可见牌匾招幌,煞有闹市氛围。乾隆皇帝真的是买卖街的超级粉丝,基本上他经常驻跸的宫苑,都会建买卖街,像圆明园、清漪园这种大园子,还要两种风格各来一条,可见他自己对买买买的热爱了。

买卖街里门道多

乾隆皇帝在买卖街里的活动,可谓是集合了前代帝王的大成,还自创了很多项目。关于买卖街的活动,清代道光时期文人姚远之的笔记《竹叶亭杂记》中记载得颇为详细。

货品先期由崇文门监督在外城的店面中采购当季流行货品,但是并不付钱。各种货物就是标个价码,到时候被王公大臣们买走的呢,就结账,没买走的把货品归还,很像今天的代销网点。据法国教士王致诚描述,这里货品相当时髦齐全,“中国、日本、欧洲各国,各种最珍奇之物,群汇于此,如市场然”。皇帝购物最多,出价当然最大,宫眷内监则各购其所需。

每年正月燕九节(十九日)前,皇帝会在买卖街赐戏,并率领群臣于买卖间游乐。臣僚每次入园,“皆竞相购买,或集于酒肆饭馆啜哺,与在外等”。乾隆则每年都要亲临买卖街,满朝文武大臣则随侍其后。皇帝在临街店铺中出高价买来的商品,大都分赐给后宫内眷或随行官员。

买卖街上开店的,由宫中太监承担,也有外城各间铺中挑选声音洪亮、口齿伶俐者充当。太监们可以化装成各种角色,有的推车挑担,陈市列货,开埠迎船;或者街上买卖商品,说书卖艺;或者酒肆、茶店里划拳行令,喝茶聊天。

这种娱乐活动甚至到晚上也不停止,会准备“嘎嘎灯”出售,听名字应该类似于老北京“噗噗灯”之类的玩具,吹吐气可发出响声。可见当时气氛的热烈,以及皇帝对于这种市井生活的想象。

此外,现存的样式雷档案中,还有对于圆明园买卖街店铺门脸种类的记载,除了形式的门楼外,还有一些单独幌子如,笔幌子、墨幌子、槟榔幌子、剃头幌子、肥皂幌子、鼻烟幌子、胭脂幌子……各类店铺应有尽有。

当然这些店铺到底是应景而做,有招牌不一定有对应的铺面,有铺面不一定有对应的商品。比如档案中就记载了很多买卖街上用的假道具:如南酒铺假火腿鸭子、元宵、饽饽、山楂糕、团粉、面筋等食品,冬瓜、瓠子、王瓜、山药、藕、茄子、胡萝卜、生姜等瓜果蔬菜,乃至靴子、胰子(肥皂)、砚匣、笔匣、书画册页、玉对联、玉匾等也是假的,几乎全用木雕,清廷的剧务们,也是费了很大的心。

买卖街上有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买卖人的地方,更是如此。其实宫女太监们都明白,出来混,拼的就是演技。

在游园活动中,大家一见皇帝来了,就格外卖力地演起来。“走堂者呼茶,店小二报账,掌柜者核算”,再加上吃酒行令、喝茶聊天,各种声音此起彼伏,颇为热闹。除了店里的人,沿路摊贩及提篮叫卖者络绎不绝,一片吆喝之声,几与宫外闹市无异。此外,为了让皇帝尽兴,买卖街上还有“花车巡演”的节目。手脚麻利的太监会装扮成小偷,如果当场被抓住,还有开堂审理。周围有人讪笑围观,官员煞有介事地审判,或责罚,或刺配,或杖责,审完了物归原主。

和孝固伦公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晚年得女,公主也就成了最受宠爱的一个。乾隆皇帝木兰秋狝,会让和孝公主穿上男装,跟他一起策马奔腾,搭弓射箭。乾隆曾经毫无保留地说,我的孩子里,就皇十女跟我最像,她若不是个女孩子,我就把皇位传给她了。所以这个女儿虽然不是皇后生的,但是跟皇后生的嫡女一样,赐号“固伦”,即满语“国”的意思。

和孝公主年轻轻的就被许给了当时的大红人相国和珅家,嫁给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没嫁入和家之前,就管和珅叫“丈人”,不知道是不是年轻的时候爱扮男装,所以有此称呼。

《竹叶亭杂记》还记载了一则关于乾隆帝带和孝公主与和珅在同乐园买卖街逛街购物的宫廷轶事。说是一天乾隆父女二人在买卖街shopping的时候,公主兴致上来,看上了一件大红夹衣,让皇帝买给她。乾隆皇帝对她哈哈一笑,说:“你跟你丈人要嘛!”和珅听罢赶紧上前,花了“二十八金”,买下了这件衣服。

赘述一句,这二十八金是多少钱呢?清人赵翼《陔馀丛考》里说:“今人行文以白金一两为一金”,二十八金就是二十八两白银。乾隆时期,山西地方粮价最贵的时候,一石米麦大概是二两银子。一石大概是100-120斤左右,如果按照今天的粮价算,大概折算人民币八千左右。一件夹衣价值万把块钱,在今天看,大概也算名媛炫富款了。

但是,买卖街的活动随着乾隆皇帝的去世而逐渐停止。嘉庆四年,“高宗崩,和相伏,诛愿商子,始得直崇文门监督及中官俱追金二万”,然后下诏罢同乐园买卖街。后来其他买卖街的活动也不活跃了,据《天咫偶闻》中记载,到了嘉庆末年,万寿寺庙会,皇帝已经准许乡民在苏州街自由设市。到了光绪年间,皇家园林里的买卖街完全变成了摆设,甚至有一些宫中内监从中偷瓷器等物变卖。

清代的皇家买卖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传说当中,但是我们“到哪儿都要买点儿”什么的乐趣丝毫未减。此次故宫的过大年活动中,共有来自十个省市的一百余家老字号参加,经营范围也从工艺品到食品不一而足。在网购方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皇帝一样足不出户就要啥有啥的今天,在买卖街上逛一逛,也算是为过年助兴的活动吧。

文并供图/王敬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